蒋百里太多奇事:开枪打不死,一仗未打成将军,娶日本妻子
1913年,一声突然的枪响打破了黎明的沉静。在保定军校,正在石阶上讲话的校长突然开枪自尽,观众席上的学生都被这个意外的举动震惊了。校长自尽,这在我国历史上是闻所未闻的。谁创造了这样的奇迹?这个人就是保定军校校长蒋百里,著名的军事理论家、教育家。
一奇:开枪自尽,奇迹生还
说到他自尽的原因,还得从他任命校长说起。1912年,保定军校创建,袁大头出身于军中,他深知要想政治稳定,就必须掌握军械,培养军事人才。第一任校长由于某种原因被迫离职后,袁大头特别对第二任校长的候选人非常关心,经过再三考虑,他决定派无党无派的蒋百里任职。
但在当时,这所军校属于陆军的领地,袁大头没有跟他商量,就直接决定了人选。陆军的首领大为恼火,就经常刁难蒋百里。另一方面,蒋百里则希望建立好这所学校,培养好更多的人才。在就职演说中,他就放话说:“不成功,则成仁,万一不效,当自戕以谢天下。”
蒋校长上任后,他确实努力建设学校,加强军纪,加强管理,改进了教学模式,学校面貌焕然一新。此外,他还精心制定了扩建计划,得到了袁大头的批准,但却被陆军的首领阻拦,在教育经费的分配上加以刁难。为了促成这笔资金,蒋校长亲自到北京谈判,却被气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失望之余,他决定自尽来表明自己的壮志。
1913年6月18日凌晨,他召集全校师生,满脸沉痛的说:“初到学校,我曾宣誓,我要你们做的事,你们必须办到;你们希望我做的事,我也必须办到。如果你们办不到,我要责罚你们;我自己办不到,我也要责罚我自己。现在看来,我没有尽到自己的职责……你们要鼓起勇气,担当中国未来的大任!”
之后,他就掏出手枪,朝自己胸部开了一枪。这一枪他本来是对着心脏打的,但由于勤务跳上台拦住他,拉住了他的衣服,子弹偏离了心脏,在枪口下救了他一命。当医生来的时候,他看到伤口很是惊讶。原来,子弹进入了前胸的两根肋骨,划伤了肺尖,然后从背部穿出来,虽然出了大量的血液,但却没有危及生命安全,也不需要手术,这真是一个大奇迹。
这件事件后,袁大头要求彻底查清这件事,但在陆军首领的操作后,这件事变得越来越小,最终被压了过去。虽然事情就这样过去了,但蒋校长的行为却体现了他对校负责任、舍生忘死、坚守诺言的精神,使他成为保定战士的精神领袖。许多学生称他为“百里师”,这一称号将贯穿他的一生。之后,各期的学生,虽然不是他直接教的,但都以“百里师”的门生自居。
二奇:民国第一军事学家,却没有打过一场仗
蒋百里,1882年出生在杭州府海宁州硖石镇,在村里以才华而闻名,17岁时考中了秀才。看到清政府弱小无能签订不平等条约后,出身书生的他意识到文学不能救国,只有武术才能救国。在日本留学后,决心要从军,在帮助下,进入了日本陆军士官预备学校。
进入学校后,他刻苦学习,努力训练,掌握了很多现代军事知识,还被成为“中国士官三杰”之一。在日本留学毕业后,他又前往德国继续深造。学成归国后,他就下定决心建设好国防力量。然而,由于那时军阀混战,他无法在战场上施展自己的才能。
他的朋友蔡锷去世后,他就没有心思政治了,开始专注于学术研究。他写的《军事常识》成为当时军队必备的一本书。由于他经常在报刊杂志上撰写与军事相关的文章,“军事学家”的称号开始声名远扬。
抗战爆发时,他多次应邀发表演讲,鼓动动员人民起来抗日。他收集了自己的一些军事理论,出版了我国近代史上第一本国防理论著作《国防论》,也是一本专业的抗战战略指导书籍。作为一名军人,他希望能够奋战在一线,为国作出贡献。抗战爆发后,他提出参加战斗,然而,他未能如愿,被国民党政府派往德、意两国进行外交活动。
他一生都没有上过战场,但作为军校的校长,他训练了许多会战斗的军官。《大公报》总编说:百里先生是我国的著名的军事学家,他从未出战,但他的学生大多都是典兵大将。
三奇:研究对日作战的将领,却娶日本妻子
他十分痛恨日本人,一生都在研究对日作战,但他为什么娶了一个日本妻子呢?原来他开枪自尽后,他是由日本护士佐藤屋子照顾的。那时的他灰心丧气,是佐藤护士开导了他,让他打消了轻生的想法。
佐藤护士的温柔细心和学识见闻让他禁不住肃然起敬,佐藤护士的出现让他从黑暗之中走了出来,于是,他向佐藤护士表白了,但却被拒绝了,佐藤护士找了个借口回国了。他始终没有放弃,开始写一封接一封的信告诉佐藤护士自己的想法。他的坚持终于打动了佐藤护士,她开始放下两国之间的偏见,不顾阻力嫁给了蒋校长。
蒋喜爱梅花,因此给妻子起了个中文名字叫做左梅。左梅也很痛恨日本的侵略行为,在战争期间她还亲自到前线为我国士兵治病,并带领全家为抗日筹集资金。嫁给蒋校长后,左梅一直把我国当作自己的祖国,从不教孩子学日语。虽然妻子是日本人,但她和蒋校长的想法是一样的,他们都有对国家和和平的大爱精神。
这就是蒋校长的三奇故事,但他的传奇永不止这三奇,他这样一个传奇的一生,是永远值得我们铭记的。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