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小哥警告中国不要学美国糟粕,说的有点儿道理
2025年01月23日32
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成为常态。然而,在这股文化交融的浪潮中,一位在华生活了10年的美国小哥却通过视频向中国人发出了警告,呼吁中国不要盲目学习美国文化中的“糟粕”。这位美国小哥用流利的中文表达了自己对中美文化交流的深刻见解,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在视频中,他提到了自己在社交媒体平台...
以最强有力的意志去肯定生命――杨立华教授在复旦人文智慧课堂的演讲
2023年12月16日64
哲学对我们是必需的吗? 一个人如果一辈子能免于被哲学打扰,其实也挺幸福。因为一辈子不用思考,就可以永远生活在最饱满的直接性当中:把炉火生得通红,每天挥汗如雨,也挺好的。 但是,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这样的情况好像不太可行...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古今谈
2020年10月20日74
晋文勾践死里逃生艰辛倍尝终成霸主;殷纣周幽沉湎酒色,国破家亡成了遗羞千古的著名昏君。从刘汉、李唐到元、明、清,哪一个开国君主不是生于忧患?哪一个亡国之君不是毁于安乐?事迹凿凿,示意昭昭。所以有识之士无不把孟老夫子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作为至理名...
敬告青年工学家
2020年07月02日55
莽莽神州,岂长贫弱?曰富曰强,首赖工学。交通不便,何以利运输?机械不良,何以精制作?若夫矿产之辟兴,市场之建筑,孰非工学之范围,皆系经营之要着。 呜呼,我工学家之责任,不亦綦重耶!晚近以来,人才蔚起,各专科硕学济济,或积经验,以邃故知;或渡重洋,以求...
吴良镛:不负凌云万丈才
2020年05月15日55
“我毕生追求的就是要让全社会有良好的与自然相和谐的人居环境,让人们诗意般、画意般地栖居在大地上。”吴良镛就是怀着这样一颗赤子之心,倾力投入。 前不久,90岁的吴良镛教授获得了一生中最重要的荣誉――国家最高科技奖。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稍微停歇一下,放一...
何镜堂:视建筑创作为历史的责任
2020年05月15日64
年逾七旬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有多忙? 由于设计的作品遍布全国,又常被邀请到各地讲学交流,近几年他每年都乘飞机100次以上;他担任着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和建筑设计研究院的院长,除出差外,每天都会来到学院,常与同事、学生开会讨论到深夜…… 虽然繁忙...
建筑大师名人名言经典
2020年04月28日58
1)美的建筑是真正用心灵构想而成的有机体,也是在灵感的指导作用下用最佳技艺创作而成的艺术品。 2)医生们可以掩埋掉他们的错误,而建筑师却不得不与他们的错误一起生活。 3)建筑之艺术性就存在于建筑构件之间的聚合关系之中。 4)一个城市,并不等于就是一堆建筑物,相...
两院院士吴良镛:推动人居高质量发展
2020年04月27日82
“在文明发展的进程中有一点始终不变的――社会要进步,人类要追求更加健康美好的生活。一个民族的发展始终是与美好的人居环境相伴随的。”在12月7日召开的中国城市百人论坛冬季论坛上,97岁高龄的两院院士吴良镛又谈起了他倡导了20多年的人居科学。 美好生活离不开美好人居,人居环境...
影响中国政治的十大美文
2019年03月12日57
一、贾谊的《过秦论》(节选)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
金庸先生两次北大演讲实录
2018年11月02日48
编者按:10月30日,一代武侠小说泰斗查良镛(笔名金庸)病逝,终年94岁。 金庸1924年3月10日生于浙江省海宁市,1948年移居香港,是当代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香港四大才子”之一。 金庸笔下创作多部广为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