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华英雄 > 科学家 > 正文内容

环保大家姚晓诗与他的治理蓝藻技术

2007年09月23日
 
  北京晓诗生化研究所所长、总工程师姚晓诗先生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爱国主义者,他长期捐赠扶贫开发事业、无偿转让环保新技术,价值达数千万元;他是一位环保大师,历时40多年,研究出各种生物肥料、生物饲料、生物农药、生物燃烧砖、生物治理环境污染的技术,取得了一系列专利证书、发明证书、产品金奖,但可惜的是在急功近利、化肥农药当家的今天,没有人理睬他的环保技术,没有人在乎化肥农药的危害,甚至垄断利益集团在报纸上大张旗鼓地向他的“化肥有害论”宣战起来。

  如今,全国蓝藻泛滥,太湖等地使用的是高锰酸钾加活性炭治理技术,其成本高昂,潜在的危害巨大,治理了蓝藻污染又造成新的化学污染;而圆明园、颐和园等地使用的治理方法是用水冲刷,危害下游,造成恶性循环。姚晓诗先生用生物方法治理蓝藻,不但投资小,投资只及化学方法的百分之一,而且不污染环境,变废为宝,蓝藻被成袋吸收,成为可利用能源。

  姚先生愿向国家无偿提供该技术。

  姚晓诗先生感叹报国无门,其生物治理蓝藻、生物肥料、生物农药技术都可无偿捐赠国家,但人们似乎不愿舍弃化肥农药……

  为了中国18亿亩耕地的地力安全,为了中国13亿人的粮食安全,为了中国的食品安全、环境安全,请您关注、宣传姚晓诗先生的成果,特别是尽快将其治理蓝藻的生物技术应用于各地。

  姚晓诗:北京晓诗生化研究所、北京长城晓诗生化研究所所长、总工程师、研究员,电话:89271476,13901082589。

 

  2007-8-27

 

  (“胡星斗中国问题学”网站:http://www.huxingdou.com.cn。)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环保大家姚晓诗与他的治理蓝藻技术” 的相关文章

李时珍上山采药

    明世宗即位四十几年,尽情享乐,但是他又担心自己一天天衰老下去,有朝一日死掉,快活日子就过不下去。于是,他就千方百计寻找一种长生不老的药方。  公元1556年,朝廷下令各地官吏推荐名医。当时封在武昌的楚王,把正在王府里的医生李时珍荐给太医院。李时珍是蕲州(今湖北蕲春,蕲音qí)...

沈 括

     沈括(1031―10 95年),字存中,浙江钱塘县(今杭州市)人。其父沈周官至太常寺少卿,分司南京。21岁那年,父亲病故,按照规定,沈括承袭父荫,当了海州沭阳县主簿(县令助手)。和父亲相比,沈括不那么循规蹈距,他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希望能有所作为。  在沭阳境内有条冰水河,因年久失修...

徐克俊:航天路上架桥人

      2003年10月15日下午,“神舟”五号正在地球轨道上作第五圈飞行,徐克俊离开欣喜的人群,满腹心事地乘车向北驶去。汽车停在东风烈士陵园大门前,徐克俊把军帽留在车上,独自一人走在前面,步履匆匆却并不坚实,甚至有些摇摆,毕竟年龄直奔六旬且40个小时未曾合眼了。司机紧随在他的身...

叶笃正:大科学家的风范

      李崇银院士说:他是一个大科学家    采访叶笃正院士有一个感觉:你好像跟着他走过了一个世纪。    叶笃正,著名气象学家、中国大气科学和气象业务的奠基人之一。   1916年生,194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48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他是学术...

一生追求科学美――记自然科学奖获得者蒋锡夔

      连续多年空缺的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终于在2002年度的评选中产生了。来自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所的蒋锡夔院士带领的课题组,经过20年的研究,获得了中国基础科研的这一最高荣誉。   绞尽脑汁做解释   蒋院士他们获奖的项目名称为“物理有机化学前沿领域的两个重要方面--有机分...

雷凡培:太空展示中国

      “长征二号 F火箭刚刚完成了‘神舟’四号飞船的发射,而后它又发射了一位‘十大杰出青年’,并于今晚成功回落到地球,回落到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在1月9日晚第13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颁奖晚会上,随着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幽默风趣的话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院长雷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