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李薰先生
在庆祝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成立60周年后不久,我们将迎来首任所长李薰先生诞辰百年纪念日。
李薰先生那一代人的心愿,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惟图国强”。那时候没有也不需要“千人计划”这样的设计,只是郭沫若院长写了一封信托人带过去,他收到信后就开始进行回国的相关安排,回来后按照“靠近前线”的想法将金属研究所建在了毗邻若干钢铁企业的沈阳,然后一干就是30年,成绩卓著,蜚声中外。
李薰的治所理念是基础研究与解决工业技术问题并重,理论与实际尽量结合,强调科学研究面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以任务带设备,以设备带学科。
在建所初期,他领导金属所以服务国家钢铁工业恢复为主要任务,从事冶炼、加工、热处理、耐火材料、选矿方面等方面的研究,为国家钢铁质量的提升作出了关键贡献。
20世纪50年代末期,他审时度势,领导金属所将研究方向转为新材料研究、新技术开发并建立相应的新测试方法,在高温合金、难熔金属、陶瓷石墨、高温涂层、核技术等领域排兵布阵,为我国“两弹一星”提供了关键材料与技术,为国家作出了贡献。
至70年代末,李薰将金属所的研究方向调整为材料科学与工程,使金属所的研究工作始终适应时代要求,处于发展前沿。
李薰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在北京筹备处时期,他就开设“走廊课堂”为新分配的大学生授课。到沈阳后,他安排大学生下厂边学习、边工作,以求掌握实际经验。建所初期,李薰身体力行,倡导和组织各种学习班,形成金属所善于学习的风气,他亲自参加考试并公布成绩的故事至今在金属所仍然是一段佳话。
李薰鼓励研究人员要有下“五洋捉鳖,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勇气,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而不是简单地模仿和重复前人已有的工作。
他提出“科研选题要搞老祖宗的工作”,讽刺那些只会改变不同成分配料,以此获得“新”钢种的研究方式,称之为“炒菜”。他曾语重心长地告诫科研人员说:“‘炒菜’谁都会,只要有锅灶,如果长此以往,就会落在别人后面。”李薰的这些科研理念至今仍影响着金属所的科研工作。
李薰的治学态度十分严谨,一篇论文必须千锤百炼、修改多次才能出手,他的文章、报告及讲话稿都是亲自起草,不假手于人。对那些处理科学数据不严肃的科研人员,他经常提出告诫;对个别伪造数据的人,给予严厉处分。
在他的言传身教下,金属所逐步形成了崇尚三严(严谨、严肃、严密)精神的优良学风和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李薰先生离开我们已经30年了,今天在岗的大部分金属所人与他未曾谋面,给我们更多印象的是金属所为缅怀和纪念他而命名的“李薰楼”、“李薰讲座”和“李薰塑像”。但李薰先生倡导的“三严”精神已经成为金属所血液中一种重要的文化基因,代代传承,历久弥新。他那严谨耿介的品格和气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金属所人。
在这个特殊日子里,我们缅怀告慰李薰先生,他所创建的研究所走过了60年风雨征程,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已经发展成为我国材料科学和工程研究的重要基地,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国防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世界材料科学前沿占据了一席之地。这个过程无疑贯穿和凝结着李薰先生的科学精神、科研理念和科技方略。
我们将继承他的遗志,学习他的风范,使金属所不断发展进步,早日实现向国际一流研究所的整体跨越。(作者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所长)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