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华英雄 > 科学家 > 正文内容

沙国河院士:国家培养了我,所以我要回报国家

2019年06月16日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沙国河院士,他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许多突破性进展,建立了我国首台化学激波管、研制出中国第一台化学激光器、首次实验观察到量子干涉效应等,也知道他一直致力于面向青少年的公益科普活动,但沙院士和其夫人余道容老师资助贫困中小学生的事迹却鲜有人知。距今,他们已经连续资助贫困学生十多年,累计捐款额达到20万元左右。

2005年8月,沙国河院士和夫人余道容一同前往乌鲁木齐参加会议。夜宿一位牧民家时,了解到当地很多孩子由于家庭贫困不能上学,当即与当地“春蕾计划”联系,提出每年向其捐助2000元用于资助5名新疆特困学生的学杂费、书本费。此后十三年来资助不仅从未间断,金额也从最初的2000元增加到后来的4000元又到现在的6000元。同年10月,夫妇二人在回四川老家探亲时又资助了当地5名贫困学生。资助金额也从最初的200元每人每年上涨至2000元每人每年,十几年过去,当初的小学生如今已经迈入大学校门。沙院士夫妇还两次前往四川贫困山区看望被资助的学生,当了解到一名受资助男孩的姐姐玲玲是聋哑儿童,已经12岁还未上学时,两位老人四处奔波,辗转成都雅安,终于为玲玲找到合适的学校,使这位残疾孩子能够享受与同龄人一样的受教育权利。

2012年时,当沙院士夫妇了解到大连农村也存在因家庭困难上不起学的贫困学生时,他们又资助了5名来自庄河的孩子,每年向他们每人提供2000元用于生活学习,夫妇两人说要资助他们一直到高中毕业。每隔一段时间,受资助的孩子们都会给沙爷爷余奶奶写信汇报最近的学习生活情况,说到这里老夫妇二人都流露出幸福的微笑。

沙院士告诉记者:“是国家培养了我,所以我要回报国家;资助贫困学生是希望让更多的孩子都能享受到教育,学习到知识。“朴素的语言道出了金子般善良的心,沙院士科研上攻坚克难、生活中无私奉献的精神一定会激励着更多中华学子创造更多的辉煌!在此我们也祝福沙国河院士和夫人余道容老人身体安康、精神矍铄!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沙国河院士:国家培养了我,所以我要回报国家” 的相关文章

“两弹”之星郭永怀

    1999年9 月18日,在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大会上,江泽民总书记饱含激情地说:“他们的英名和功绩,将永远与‘两弹一星’事业的丰功伟绩融为一体,记载在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上。”同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布决定,对23位“两弹一星功勋”予以表彰。在...

吴燕生和火箭一起“成长”

       今年40岁的中国火箭运载研究院院长吴燕生,是在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大院里出生长大的,并子承父业,青胜于蓝。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与火箭一起成长。  吴燕生与火箭的缘分,得从小谈起。  在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大院里出生长大的吴燕生年轻时本想离家远走高飞,回过头来却发现还...

叶笃正:大科学家的风范

      李崇银院士说:他是一个大科学家    采访叶笃正院士有一个感觉:你好像跟着他走过了一个世纪。    叶笃正,著名气象学家、中国大气科学和气象业务的奠基人之一。   1916年生,194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48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他是学术...

李方华:一生一世物理情

    物理的魅力,曾经牵动着一个17岁小姑娘的心,也就是从那时起,李方华步入了这一由男性主宰的世界……     李方华从不奢望八小时外的潇洒,站在家庭生活与科学研究的十字路口,她硬是探究了一套自己的“简单哲学”……   2003年2月27日,儒雅气息十足的李方华...

雷凡培:太空展示中国

      “长征二号 F火箭刚刚完成了‘神舟’四号飞船的发射,而后它又发射了一位‘十大杰出青年’,并于今晚成功回落到地球,回落到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在1月9日晚第13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颁奖晚会上,随着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幽默风趣的话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院长雷凡...

记中国的原子弹科学家

    1964年10月16日,这是一个永载中国史册的日子。当天下午3时(北京时间),新疆罗布泊上空的一声巨响,宣布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这次相当于几万吨TNT炸药威力的核炸弹产生的地震波,绕地球转了好几圈,以至远在万里之外的国际权威――瑞典乌普萨拉大学观测台也测到了它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