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华英雄 > 科学家 > 正文内容

吴良镛:服务国家近七十载,愿筑广厦千万间

2019年09月22日
   

1951年,29岁的吴良镛应梁思成、林徽因之召,自美归国,投入新中国的建设。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北大清华扩建、国庆十大工程、长安街规划……自百废待兴的年代至今,已近七十年。

近日一个暖风吹拂的下午,这位97岁的城市规划及建筑学家、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吴良镛在清华园北边的家中接受了中新社记者专访。扶着助步器缓缓来到客厅,他虽行动不便,但满面笑容,目光和蔼明亮。

吴良镛1922年出生于南京。“七七事变”后,一家人因逃难分散。他随哥哥到了重庆,在重庆中央大学就学。

吴良镛说,有一日,工人们修整中央大学建筑系被暴风雨掀走的系馆屋顶,歌声不断。后来,一位工人触高压线身亡,屋顶上顿时沉寂。那时期,他读到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深有感触。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人居之梦”于懵懂中萌发。

在重庆期间,吴良镛受到梁思成赏识。抗战胜利后,应梁思成之邀,他前往北京协助创办清华建筑系;1948年,在梁推荐下,赴美国匡溪艺术学院随建筑大师小沙里宁进修。

吴良镛回忆,匡溪的学习生活静谧而充实。新中国成立后,林徽因一封信促使他紧急回国。

“林先生在信中说,国内形势很好,百废待兴,要我赶紧回国,参加新中国的工作。”当时,吴良镛将信件告知小沙里宁,小沙里宁说:“这取决于你未来的事业放在东方还是西方。”吴良镛说,这句话让他做出了自己的人生抉择。

回国过程颇为艰难,他先乘船到香港,再转铁路。“到了深圳,吃到一碗放着香肠的热米饭,感觉真是回到祖国了。”吴良镛笑说。

看到广州经历战乱的破烂不堪,吴良镛更明白“百废待兴”的时代召唤。同时,他受到国内方方面面的欢迎,被聘为中华民主青年联合会代表,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接见。吴良镛说,回国后真是“心花怒放”,随之投入到新的工作中。

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北京市一楼一地的规划设计,到唐山震后修复规划,中关村科技园规划,长三角、滇西北、京津冀区域发展探索,三峡库区考察、2004年北京总体规划修编……吴良镛近70年的工作足迹,几乎是新中国发展前行的缩影。

著名的菊儿胡同改造,在不改变原有院落体系的情况下“有机更新”,打造古都新貌。主持设计曲阜孔子研究院,创造出内蕴书院气氛、发扬传统“画卷之美”的建筑。吴良镛的设计理念,亦成为后辈创造中国建筑新境的范本。

建设之外,“人居之梦”一直指引吴良镛在理论上求索――怎样的观念和方法论才是更美好居住环境的建筑学?

针对1980年代城乡发展矛盾与问题,他在1993年中科院一次报告会上提出“人居环境学”。即,不单一地研究“房子”,而是以人为核心,将人类聚居作为研究对象,综合研究人与环境的关系,以更好地建设符合人类理想的聚居环境。

而后,吴良镛以人居环境学为理论指导,主持撰写了1999年国际建筑师协会第20届世界建筑师大会《北京宪章》。《北京宪章》得到国际建筑学界认可,以四种语言发表,成为指导建筑界此后发展的重要理论纲领。

人居环境学的思想,运用到了城市规划、京津冀等区域发展规划、三峡工程等巨型工程涉及的人居环境研究中。2001年,《国家“十五”重点专项规划》中,“城镇化发展重点专项规划”亦使用“人居环境”思想提出:“要以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中心,立足当前、注重长远,全面提高城镇生态环境质量。”人居环境学的思想,在近几十年的中国城镇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建筑与城市规划上的杰出贡献,使吴良镛先后获得“世界人居奖”“国际建筑师协会屈米奖”“亚洲建筑师协会金奖”“陈嘉庚科学奖”等国内外荣誉。2011年,吴良镛获中国科技界最高荣誉――“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8年,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吴良镛被表彰为100位“改革先锋”之一。

这位一生追逐“人居之梦”的建筑家已近百岁,人生似乎圆满。问及是否还有关心的问题,老人缓缓地说:“方方面面我都关心。这不在于我个人兴趣,老百姓人居环境还有什么问题,我就会继续关心下去。”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吴良镛:服务国家近七十载,愿筑广厦千万间” 的相关文章

李时珍上山采药

    明世宗即位四十几年,尽情享乐,但是他又担心自己一天天衰老下去,有朝一日死掉,快活日子就过不下去。于是,他就千方百计寻找一种长生不老的药方。  公元1556年,朝廷下令各地官吏推荐名医。当时封在武昌的楚王,把正在王府里的医生李时珍荐给太医院。李时珍是蕲州(今湖北蕲春,蕲音qí)...

物理科学的第一夫人吴健雄

     浏河的童年  由上海市出城,逆着东南方向出海的长江,向西北方大约一小时车程,便是浏河。  1912年阴历4月29日,也就是阳历的5月31日,吴健雄在浏河出生,给这个江南小镇的一个读书人家庭带来许多欢乐。  吴健雄是吴家第二个出生的孩子,却是头一个女孩,在吴健雄这一辈,是排行健字辈...

“两弹”之星郭永怀

    1999年9 月18日,在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大会上,江泽民总书记饱含激情地说:“他们的英名和功绩,将永远与‘两弹一星’事业的丰功伟绩融为一体,记载在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上。”同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布决定,对23位“两弹一星功勋”予以表彰。在...

杨振宁和我

    在人生成功的过程中,须具有三种因素:(1)天才:学问方面,天才成分占得多。有无发明与创作是不止以得多少分数,几年毕业所能达成的。(2)努力:道德方面,努力成分占得多。每个人都有他所应做的事,做到尽善尽美就是成功。(3)命:事业方面,命或机会成分占得...

王涛:创业路上涛声依旧

      她用的办公桌只有不到1米宽,上面放着双黄连口服液和另外两个小药瓶。计算机靠的那面墙上,挂着一张江泽民总书记和她握手的照片。坐在办公桌前,抬头可以看到朱�F基总理和她亲切交谈时的合影。     靠自己对中国科技事业的贡献,她登上了中国科技奖励的最高一级,受到了党和...

最高科技奖获得者金怡濂

  2003年2月28日,又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国家主席江泽民亲手把第三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颁发给金怡濂院士。金院士是我国高性能计算研制领域的杰出科学家,现任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获此殊荣,不仅是对金怡濂本人半个世纪以来贡献与成绩的极大肯定,更是对整个巨型机战线的最高褒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