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华英雄 > 科学家 > 正文内容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孙家栋:高新技术‌‌绝对要靠自己,航天靠的是集体智慧和国家支持

2019年09月29日
  在习近平主席身旁,坐着轮椅,来到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被称为“航天科技事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推动者”的孙家栋今天获颁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和国勋章”。

从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到2016年完成收山之作“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在60多年的航天生涯中,由他负责主体设计的卫星多达45颗,甚至一度同时负责三个型号卫星的总体设计,被称为“总总师”。

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孙家栋等23位当年为研制“两弹一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这年他70岁,是其中最年轻的。

孙家栋是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2018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孙家栋改革先锋称号,并颁发改革先锋奖章,被称为“航天科技事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推动者”。

他80岁生日时,曾收到98岁的钱学森贺信,称他是“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中成长起来的优秀科学家,也是中国航天事业的见证人”,他“几十年来为中国航天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共和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

孙家栋说:“我这一生换过几次专业,土木工程、飞机设计、导弹研制,曾经还想学汽车制造,最后做了几十年航天工程。是机遇把我引到时代高新技术的前沿。”“国家给予我这样的重任,受到国家这样的信任,我确实感到非常荣幸,我愿意贡献自己的一切力量。”

上世纪50年代初期,孙家栋被国家选派去苏联学习,专业是飞机设计、维修和管理,毕业时获得了苏联最高苏维埃授予的斯大林金质奖章。1958年学成归国时,恰逢由钱学森任院长的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组建不到两年,急需人才。孙家栋转换专业方向,开始了9年的导弹研制生涯,由总体设计员、总体组长、总体设计室主任,直到担任总体部副主任,参与了我国这一时期所有型号导弹研制、开发。

1967年,孙家栋受命负责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总体设计工作,从此一生结缘卫星。

根据我国当时实际科技水平,孙家栋提出了“两步走”的建议,先实现卫星上天,解决有无问题,再研制有探测功能的应用卫星。这一方案得到中央批准。1970年4月24日21点35分,火箭喷出的烈焰划破酒泉夜空,15分钟后,传来“星箭分离”“卫星入轨”的消息,“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东方红》乐曲从太空传来,响彻全球。实现了“上得去、抓得住、看到见、听得到”的目标。这一天后来被定为“航天日”。

1970年4月24日21点35分,火箭喷出的烈焰划破酒泉夜空,15分钟后,传来“星箭分离”“卫星入轨”的消息,“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东方红》乐曲从太空传来,响彻全球。这一天,后来被定为“航天日”。

在卫星研制中,孙家栋常常有出人意料、令人叹服思路和点子,以较小的代价在较短时间里,解决了诸多技术难题,被称为“善于逆向思维的大师”。

2007年10月,“嫦娥一号”完成绕月飞行,飞控指挥中心一片欢腾。头发已经花白的孙家栋却背对人群,掏出手帕,默默擦拭眼泪。这年,他78岁。他说:这是中国航天事业非常大的一步跨越,是“东方红一号”后的第二个里程碑。面对复杂的绕月问题,原来方案要花100多亿元,孙家栋提出利用现有的条件、整合现有的技术实施绕月工程的构想,12亿元就能办成这个事。孙家栋说:“‘嫦娥一号’成功绕月,说明这条路走成功了,中国的航天事业发展真是了不得。”

回顾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孙家栋说:“我是经历过旧社会的人,那时什么东西前面都要带个‘洋’字,洋钉洋火洋油,因为我们自己生产不了。结果几十年时间,我们国家就能发射自己的航天飞行器到月球,实在太不容易了。”

回忆中国航天事业走过的历程,孙家栋说:第一,中国航天事业起步最主要的是靠自力更生。市场能采购来的,我们不排斥,但是核心的一定自己得会做。中国航天事业如果不是从一起步就自力更生、独立自主,不会发展到现在。高新技术绝对要靠自己。第二,航天不是一个人能办成的事,靠的是集体智慧和国家支持。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孙家栋:高新技术‌‌绝对要靠自己,航天靠的是集体智慧和国家支持” 的相关文章

“两弹”之星郭永怀

    1999年9 月18日,在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大会上,江泽民总书记饱含激情地说:“他们的英名和功绩,将永远与‘两弹一星’事业的丰功伟绩融为一体,记载在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上。”同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布决定,对23位“两弹一星功勋”予以表彰。在...

杨振宁和我

    在人生成功的过程中,须具有三种因素:(1)天才:学问方面,天才成分占得多。有无发明与创作是不止以得多少分数,几年毕业所能达成的。(2)努力:道德方面,努力成分占得多。每个人都有他所应做的事,做到尽善尽美就是成功。(3)命:事业方面,命或机会成分占得...

徐克俊:航天路上架桥人

      2003年10月15日下午,“神舟”五号正在地球轨道上作第五圈飞行,徐克俊离开欣喜的人群,满腹心事地乘车向北驶去。汽车停在东风烈士陵园大门前,徐克俊把军帽留在车上,独自一人走在前面,步履匆匆却并不坚实,甚至有些摇摆,毕竟年龄直奔六旬且40个小时未曾合眼了。司机紧随在他的身...

肖志国:让中华之“光”闪亮

                我们缺少科学家吗?不缺,我们缺少企业家吗?也不缺,我们缺少的是什么?我们缺少的是科学家型的企业家,企业家型的科学家。肖志国就是这样的科学家,也是这样的企业家       在中国,有为数众多的科研院所,有为数众多的科研人员,还有数不胜数的高水平科...

喻名德:大漠酬志不言倦

          喻名德长期担负我国重大国防科研试验工程技术项目的研究、组织和指挥任务,先后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10余个奖项,1996年被授予专业技术少将军衔,成为我军国防科研试验领域的知名专家。       搞了几十年核技术研究的喻名德又要彻底转...

中国科学防疫第一人――伍连德

      上个世纪初年的1910年秋冬,一场来势凶猛的鼠疫袭击我国东北,三个多月时间即从边境小城满洲里传进关内,很快京师、济南、烟台都发生了疫情。时值清朝末年,国力衰微,不要说少医无药,就连地方官员中也很少有人具有起码的防疫常识。东北地区还有日、俄帝国主义势力割据,形势万分危急。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