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华英雄 > 科学家 > 正文内容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孙家栋:航天报国就是我的初心

2019年09月29日
 

 

今年90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家栋,是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创者之一,他伴随新中国的航天事业走过了风雨兼程的60余载。从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到探月工程,再到北斗导航工程,孙家栋为中国的航天科技实现一次次的飞跃作出巨大贡献。今天的《共和国不会忘记》系列报道,我们就来认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孙家栋。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从戈壁大漠腾空而起,东方红乐曲响彻太空。中国成为了当时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国产卫星的国家。时年41岁的孙家栋正是“东方红一号”的总体设计负责人。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孙家栋:通过第一颗卫星,我们证明,就是我们能把卫星送上去,我们能做一颗卫星在天上生存。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孙家栋等老一辈航天人向世界证明了中国有能力搞航天事业。然而航天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失败与挫折也时常伴随左右。1974年11月5日,我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发射失败,让孙家栋刻骨铭心。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孙家栋:飞了21秒之后,火箭爆炸了。在那样冰天冻地里面,大家真是含着眼泪,在地面搜索所有的残骸,捡了三天。

经过分析,技术人员发现火箭中一根导线的铜丝断裂是导致这次严重事故的主要原因。发射失败让孙家栋十分痛心,他带领大家对每一件产品的质量进行彻底检查,对于存在的问题和隐患立即着手解决。孙家栋认为,只有让每一个部件的质量上去了,中国的航天之路才能走得更远。

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总设计师陈闽慷:不管孙家栋岁数怎么样,或者身体怎么样,他主管的、他负责的这些大工程的发射任务,他都到现场去。不管是更细碎的工作,或者说更具体的工作,他都是勇于承担自己的这一份责任,勇于承担工程的风险,这是他人生一贯秉持的这种态度。

2004年,中国启动探月工程,虽然已经75岁,但孙家栋仍承担起探月工程总设计师的重任。当2007年11月5日,远在38万公里之外的“嫦娥一号”成功环绕月球的那一刻,在欢呼的人群中,这位老人轻轻地转过身,擦去了脸颊上喜悦的泪水。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孙家栋:那一瞬间,那个心情,感觉到完全不一样,说不出来那种自豪感,证明了我们中国的航天事业,进入了深空探测这个行列。

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孙家栋的带领下,中国开始建设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面对当时已经成熟运行的国外卫星定位系统,中国的北斗该如何建设,孙家栋认为卫星定位系统一定要实现自主可控。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孙家栋:这里得有个先决条件,自主可控。我们地面的所有系统,安全要保护在我们自己手里。因为它是一个代表整个你国家空间、时间,它的一个标准体系。

目前,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在孙家栋等航天人的推动下稳步建设,预计今年我国还将发射5到7颗北斗卫星,2020年再发射2到4颗北斗卫星。中国的北斗全球系统建设将在2020年全面完成。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孙家栋:习总书记讲的,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爱国对于我们航天人,就表现在爱航天,爱航天就是要把航天的事业办成。把你自己的事情做好,为国家增添力量,为国家作出贡献。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孙家栋:航天报国就是我的初心” 的相关文章

物理科学的第一夫人吴健雄

     浏河的童年  由上海市出城,逆着东南方向出海的长江,向西北方大约一小时车程,便是浏河。  1912年阴历4月29日,也就是阳历的5月31日,吴健雄在浏河出生,给这个江南小镇的一个读书人家庭带来许多欢乐。  吴健雄是吴家第二个出生的孩子,却是头一个女孩,在吴健雄这一辈,是排行健字辈...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朱棣文

    捕风捉影难矣,捕捉以每小时4000公里速度运动的原子更难。然而,有位华人能耐大,他制服了原子,也因此捧走了 1997年诺贝尔物理奖的桂冠。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坦福大学物理系有座很不起眼的小楼,便是这样一个藏龙卧虎之地...

肖志国:让中华之“光”闪亮

                我们缺少科学家吗?不缺,我们缺少企业家吗?也不缺,我们缺少的是什么?我们缺少的是科学家型的企业家,企业家型的科学家。肖志国就是这样的科学家,也是这样的企业家       在中国,有为数众多的科研院所,有为数众多的科研人员,还有数不胜数的高水平科...

叶笃正:大科学家的风范

      李崇银院士说:他是一个大科学家    采访叶笃正院士有一个感觉:你好像跟着他走过了一个世纪。    叶笃正,著名气象学家、中国大气科学和气象业务的奠基人之一。   1916年生,194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48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他是学术...

科技界使命重大而神圣

    各位代表、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共聚一堂,共同迎来了新世纪我国科技界的一次盛会�D�D�D首届中国科学家论坛的隆重召开。这次论坛,得到了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论坛组委会,向参加本次论坛的各位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向给予大会热情支持的各...

藏医学的集大成者宇妥・云丹贡布

  宇妥・云丹贡布(708―?),亦作宇妥・元丹贡布,唐吐蕃时期杰出的医学大师,藏医学的奠基人。   公元708年(唐景龙二年),宇妥・云丹贡布出生于拉萨堆龙吉纳(今西藏堆龙德庆)的医学世家。曾祖父洛哲希宁为藏王松赞干布御医,祖父斋杰加嘎尔巴札是藏王芒松芒赞御医,父宇妥?琼布多杰为藏王赤都松御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