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生理念 > 人生历程 > 正文内容

真正的人生从五十岁开始,也不晚

2018年04月03日
 

五十岁的人,心宽了。争过了;拼过了;得意过;失意过;该有的都有了,不该有的也不作非分之想,一切都习惯了。当年的豪气化作了宽容,当年的棱角磨成了圆润,当年的拼斗换来了今天的安逸。偶有不顺,一笑了之,并不放在心上。

 

五十岁的人,心专了。因为没有了家庭琐事的干扰,可以专心致志地干点自己喜欢的事;工作一辈子,一切都轻车熟路,又认真,所以绝无差错。五十岁的人干事、做人都让人放心。

 

五十岁的人,病来了。五十以前人找病,五十以后病找人,肩周炎是五十岁的人特有的病,所以又叫五十肩。其他,高血压、心脏病,高血脂开始出现,人到五十,如果一生无病,是一大福分。

 

五十岁的人充满回忆;五十岁的人需要亲情;五十岁的人渴望健康;五十岁的人心里――是淡淡的忧伤、浓浓的无奈……

 

松原泰道是日本的佛学大师,2008年巳是年101岁的老人。他说:“我的人生是从五十岁开始的。以我的经验来说,五六十岁是人生的折返点,由此人生可分为两段:50岁以前。是打基础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我们往往为立足社会、养家糊口而疲于奔命,基本上是为别人活着:50岁以后、经济基础已经垫定,职业也已经完成,这才到了实现自我、创造自我最有价值的阶段。”

 

50岁之前的人生:为别人活着,如果能活到(90-100岁)你怎么规划人生?如果你年近五十,你相信真正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吗?101岁的的日本佛学大师松原泰道给了我们乐观回答,他说,人生就是一场长达百年的马拉松,五十只走到一半,另一半行程才是真正的人生。为什么真正的人生从五十岁开始、从退休开始?因为人到二十岁。身体长成,心智还很不成熟。社会阅历几乎空白,既不能确立自已的职业,也不知道于何处安身立命。20岁是个迷茫的年龄,岁月飘渺,心中充满憧憬,理想与现实有相当的距离。你的意志,必定会在30岁之前的人生道路上遭受不断的的打击。你的情感甚至无所归依。20来岁的人生是青涩的人生。

 

到了30岁,若能像孔子所说的的三十而立,则职业有了,但自由的人生却不属于你,你只属于工作。许多人工作并不称心,将就着,还有很多人想跳槽,或渴求更高的位置――因为别人活的比你好。在不断的追求,天天刺激着你,在爬坡,不能放下心来。在情感上,有些人在30岁还在寻找伴侣,碰到一个介于理想和不理想之间的,便左右为难,又是人生的的难题。30岁的人生是烦恼的人生。

 

到了40岁。即孔子所说的不惑之年,你的工作稳定下来了,也许还担当重要的职位,可是工作压力更大,竟争无处不在,你可能陷入单位的人事纷争之中。更让你操心的是家庭和孩子――这是你努力工作的主要理由。40岁的人生在车子、房子、妻子、孩子、位子(职位)――“五子”的重压下,举步艰难。自由、自在和自为的人生遥不可及,你每天都为别人活着。40岁的人生是超负荷运转的人生。

 

好了,终于到了50多岁,松一口气真正的人生开始了。松原泰道认为,50岁正好是“百岁马拉松”的折返点,你仅仅走一半路程,却积累了丰富的阅历,你的心智最为成熟,虽然往回走,却能看到来时未发现的美景。一本旧书,一句老生常谈,你能读出从未有过的幽深意蕴,你可以用半生的阅历来解读经典。更重要的是,孩子长大了,家庭的负累一下减轻了,你获得了更多的人生自由,你可以为自已的后半生认真规划,开始为自已活着了。如果人生是一条抛物线,50岁的你体能下降了,但综合能力却处在人生抛物线的的顶点,你的人生历练和社会关系是极为宝贵的资源,只要认真规划,善于配置,注意保健,你在人生顶峰停留的时间就可以能更长。50岁的人生是巅峰状态的人生。

 

到了60岁退休年龄,许多人忽然失去了工作,万年俱灰,无所适从。曾经身居高位的人更加难过-秘书没有了,专车没有了,奉承你、依赖你的人也人间蒸发了。追光灯暗了,你走下舞台。在众人的视现中消失,地球却依然转动。太阳照样升起。这时要调整好心态,退休之前是为别人活着,退休之后才是为自己活着。自在自为的人生从退休开始。一定记住,60岁是为自己活着的人生。70到80岁是欢度的人生,90岁以后是洪福的人的人生。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真正的人生从五十岁开始,也不晚” 的相关文章

人生的棋局

    人生就像一盘棋,对手则是我们身处的环境,有的人可以预想十几步,乃至几十步之外,早早便做好安排;有的人只能看到几步之外,甚至走一步,算一步。   与高手相对,常一步失策,满盘皆输;但是高手下棋,眼见的残局,却可能峰回路转,起死回生。   有的人下棋,落子如飞,但是常忙中有错;有些人...

有一种奋斗叫大器晚成!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他们这代人,经历了太多风风雨雨,走过大半个世纪,循规蹈矩的工作无法让他们获得成就感,不安分会驱使他们去攀爬人生的山峰,与天斗、与人斗,尤其与自己斗,永葆梦想和激情,70岁依旧“年轻气盛”。”  ...

毁和败=与烂人烂事纠缠

    没有人可以回到过去重新开始,但每个人都可以从现在开始创造全新的未来。   -1- 小说《我不是潘金莲》讲了一个荒诞的故事,一个女人因为一件烂事和一个烂人纠缠了一辈子,也过烂了一辈子: 农妇女李雪莲为了生二胎,商量和化肥厂工作...

邓文中院士专访:我的梦想从重庆启航

    人物名片: 重庆日报客户端讯(记者廖雪梅编辑周芹摄影罗斌)邓文中(Man-Chung Tang),美籍华人,1938年出生在广东肇庆,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英国爱丁堡皇家学会外籍院士,国际著名桥梁大师,林同��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

林徽因的建筑追求缘起

  纵观林徽因的一生,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她在中国文坛上占有不可动摇的地位;30年代至50年代,她在中国建筑领域里是无人替代的建筑学家。作为一个建筑学家,她的一生都与建筑有着不解之缘,就连与梁思成结婚的日期以及给儿子的取名都与我国宋朝一位了不起的建筑天才―李诫有关...

哈佛心理学教授:我最宝贵的12条人生经验

    导语   这篇文章的作者Jordan B. Peterson,以前是哈佛大学心理学系教授,现在是多伦多大学心理学教授,临床心理学家。 有幸看过他的《人生十二法则》,是作者人生经验的总结,关于工作和成长,相信会对你有帮助,在这里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