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华英雄 > 科学家 > 正文内容

“南山风格”:记英国归侨钟南山院士

2020年02月02日
   

  钟南山,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的呼吸病专家。早年从英国学成回国后,在中国的土地上,一步一步走出了“奉献、开拓、实干、合群”的“南山风格”,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

 

  “全国人民都会记住你,感谢你!”

 

  2003年春天,中国突发SARS疫情,这种严重的呼吸道传染疾病首先令医护人员陷入被传染的险情,有战友在钟南山身边倒下,但他自始至终站在抢救病人的第一线,并且勇敢、诚实、科学地观察、研究这一突发的不明疫情。2003年2月18日,当国家有关权威部门公布“SARS的病原体是衣原体”时,钟南山明确提出质疑,认为“典型的衣原体可能是致死的原因之一,但不可能是致命的原因”。

 

  有朋友悄悄问他:“你不怕判断失误吗?丝毫的不妥,都会影响院士声誉的。”钟南山平静地说:“科学只能实事求是,不能明哲保身,否则受害的将是患者”。

 

  3月6日,钟南山再次通过媒体对衣原体之说提出质疑。他明确表示,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按衣原体思路进行治疗是无效的。在钟南山等专家的坚持下,广东省SARS临床治疗方案并没有按衣原体的思路走,这令广东省SARS患者在全国死亡率最低、治愈率最高。在紧张地抢救病人的同时,钟南山和他的研究团队日夜攻关,终于在短时间内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救治办法,就是世人皆知的“三早三合理”,即“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和“合理使用皮质激素、合理使用呼吸机、合理治疗并发症”。临床实践证明,这套方法大大提高了危重患者的成功抢救率,降低了死亡率,且明显缩短了患者的治疗时间。

 

  5月21日,钟南山在全美胸肺学会(ATS)2003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作了《中国重症急性呼吸综合症(SARS)的发病情况及治疗》的专题学术报告,向各国与会专家学者介绍中国防治SARS的经验。他的发言,有力消除了长期以来外界对中国政府在防治SARS上的一些怀疑,引起各国专家和国外传媒的广泛关注。温家宝总理高度评价钟南山说:“你在抗击非典斗争中始终战斗在最前列,作出重要贡献,全国人民都会记住你,感谢你!”

 

  医者父母心

 

  在抗击非典中的突出贡献令钟南山名满天下,其实,早在更多的人认识这位敬业、高尚的医生之前,钟南山的名字早就一一印在了他救治过的患者的心上。

 

  他的病人们谈论着这样一件件事:每到冬天,他给病人检查前,一定会先搓暖自己的手;他对病人永远带着亲切的笑容;每次看专家门诊,为了满足更多病人请他看病的愿望,他总是提前一个小时开诊,到晚上八九点才结束;省内外不少医院常请他去会诊急救,无论白天黑夜,无论高官百姓,他从不推诿;他去查病房,不管病人病得多重,身上的异味多大,他都会和蔼地拉着病人的手问候,上前耐心地倾听病人的诉说……

 

  广州市邮政局女工阿琼一说起钟南山院士就会说:“假如不是遇上钟院长,我早就没命了。”8年前,阿琼反复咳嗽、气喘了好长时间,吃了很多药也不见效,病越来越重,后来慕名找到了钟南山。根据阿琼的病史和症状,钟南山给她做了哮喘检查,结果呈阳性。一般而言,诊断已经明确,剩下的就是对症下药了。而钟南山却不放心,继续细心地观察了一段时间,终于从一个细微的症状里发现了新问题,怀疑是气管肿瘤。钟南山亲自为她做了支气管纤维镜检查,得到证实后,又亲自安排了手术。术中一看,好险,那隐蔽得很深的肿瘤竟已堵住气管的4/5,什么时候填满了,阿琼就没命了。

 

  有一位潮州农村的病人住进了病房。他反复咳血,心理负担很重,非要见钟南山不可。钟南山出差回来听闻此事,马上去看望了这位重病人,并亲自主持了7次会诊,制订手术方案。之后钟南山到北京开会期间一直惦记着,几次打长途电话回医院询问病情,回穗后又立马上病房看望。这位病人十分感动:“我与钟院长无亲无故,他待我却比亲人还好。”

 

  医学教育的忠厚长者

 

  用“著述等身”、“声名显赫”这样的词形容钟南山并不过分,在自己重点研究的医学攻关项目中,他都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先后获得了国家、省市各级科研成果20多项,在国内外医学杂志发表论文70多篇,他的著述有《英中日图解医学辞典》、《现代呼吸病进展》、《Asthma》《医学科研设计》、《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与治疗》等。他主编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与治疗》荣获第六届国家图书奖特别奖。

 

  但每当有国外的专家到研究所考察、交流时,钟南山大多让他的学生向来宾们介绍所里开展研究的情况。希望借此培养学生不断成长。他心怀一个梦想:越来越多的学生登上国际讲台,为国争光,为人类健康作出贡献。

 

  十几年来,钟南山无论是担任呼研所所长,还是担任医院院长、学院院长,走到哪儿,都有计划地建立技术骨干和人才梯队,花费大量心血培养他们成长。一次,钟南山看完专家门诊后,顾不上吃饭就审改起学生的一份实验报告。他发现这份报告有多处马虎的地方。于是,一直等出去吃饭的学生回来。学生回来后,没想到这么晚了,老师还在等他。听钟南山一一指出报告中的疏漏之处时,又是佩服又是惭愧。他从此记住了钟南山的话:“科学来不得半点马虎”。

 

  钟南山培养出来的学生,有扎实的基础,较强的科研和教学能力,以及良好的人文素质,其中很多已成为研究所或医院的业务骨干,先后有多人的医学成果获得国家级、省市科技进步奖。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南山风格”:记英国归侨钟南山院士” 的相关文章

李时珍上山采药

    明世宗即位四十几年,尽情享乐,但是他又担心自己一天天衰老下去,有朝一日死掉,快活日子就过不下去。于是,他就千方百计寻找一种长生不老的药方。  公元1556年,朝廷下令各地官吏推荐名医。当时封在武昌的楚王,把正在王府里的医生李时珍荐给太医院。李时珍是蕲州(今湖北蕲春,蕲音qí)...

钱三强与何泽慧原子世界的科学家伴侣

    清华园的同班同学   1932年,旧中国的高校首次实行全国统考,清华大学物理系招生50余人,其中女生只有3人。原籍山西,在江苏苏州长大的何泽慧是班中年纪最小的女生。在这个班里,有一位出生在浙江绍兴,在北京长大的男生叫钱三强。根据学校餐厅用餐男女生搭配编席的规定,钱三...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朱棣文

    捕风捉影难矣,捕捉以每小时4000公里速度运动的原子更难。然而,有位华人能耐大,他制服了原子,也因此捧走了 1997年诺贝尔物理奖的桂冠。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坦福大学物理系有座很不起眼的小楼,便是这样一个藏龙卧虎之地...

真诚真情真本领――韩济生院士的“三为”人生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人们常常用这句话形容老骥伏枥者,但是通过采访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神经生理学教授韩济生,我更感到韩院士“希望在自己的余生为社会多做些事情”的平凡话语透着更多的真诚真情真本领。   为师  每年的盛夏,都是研究生答辩比较集中的季节...

叶笃正:大科学家的风范

      李崇银院士说:他是一个大科学家    采访叶笃正院士有一个感觉:你好像跟着他走过了一个世纪。    叶笃正,著名气象学家、中国大气科学和气象业务的奠基人之一。   1916年生,194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48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他是学术...

李方华:一生一世物理情

    物理的魅力,曾经牵动着一个17岁小姑娘的心,也就是从那时起,李方华步入了这一由男性主宰的世界……     李方华从不奢望八小时外的潇洒,站在家庭生活与科学研究的十字路口,她硬是探究了一套自己的“简单哲学”……   2003年2月27日,儒雅气息十足的李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