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华英雄 > 科学家 > 正文内容

(先生之风)唐照千:一代力学大师

2020年07月06日
 

 

唐照千,固体力学家,振动工程和实验力学专家,我校力学学科的创始人和奠基人之一。唐先生1950年考入交大动力机械系汽车专业,1953年提前毕业留校任教。1956年随校西迁,在应用力学教研室工作。1957年,任职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研究班辅导教师,担任钱伟长、杜庆华等科学家助手。唐先生在交大前后从教30余年,开创了国内振动测试技术、时序分析研究与力学应用新领域,引领了国内断裂动力学研究,为交大应用力学学科的发展壮大,为我国应用力学的基础研究及应用做出重大贡献。

唐先生出身名门望族,父兄均系杰出实业家和著名爱国人士,父亲唐君远曾任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协副主席,长兄唐翔千曾任香港工商总会副会长。唐家世承的求精务实、实业报国家风深刻影响了唐先生,在文革中他虽倍受不公,但爱国报国之情如故。改革开放后,唐先生受学校委派出国考察访问,面对域外亲友们的竭力挽留,他坚决回归母校,继续应用力学事业开掘。他说:“在国内有我的事业,我们这一代在祖国长大,对祖国是有感情的,总希望自己的国家搞好。我们有能力走自己的道路,完全可以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访美期间,为购置科研急需的电子器件和国内稀缺书籍资料,唐先生把大哥送给他买汽车的钱都花了。“科学研究和家庭生活二者不可兼得,上海亲友很多,应酬也多”,为了能专心从事教学科研,唐先生选择单身一人在西安工作。

唐先生力学功底深厚,精于理论分析,动手能力超强,是“我国力学界未曾多得的优秀人才”(杜庆华院士语),青年时代就已取得令人刮目的突出成绩,广受力学前辈名家的关注。1959年,唐先生亲手研制了频谱分析仪,填补了国内的空白,该技术一直被沿用到70年代。1962年,他又主持了国家科委在我校建立的振动测试基地,研制了机械式、电动式和压电晶体式振动台。精确测量裂纹扩展速度是断裂动力学研究的一项难点。1970年代,唐先生转向断裂力学研究,成功研制出一种新的裂纹扩展测试技术――涡流检测法,提出了裂纹快速扩展的瞬态振动特性与响应计算模型,能很好地说明和计算“止裂”的基本规律,解决了国际上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由此奠定了唐先生在国内外断裂力学领域的地位。此间,唐先生还创造性地把时间序列分析法应用于振动模态分析,编制了有效的多功能时间序列建模程序,推动了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在工程振动分析中的应用。

唐先生学风的一个显著特色是坚持“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紧密结合”。对这一点,钱令希院士深有感触:“他善于应用各方面的知识去解决一些重大问题,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探讨或细枝末节上,这一特色贯穿在他的一生的工作中,他曾一再表示,研究工作不能光为了出几篇论文,更重要的在于真正解决一些生产中的关键问题。”为贯彻这一理念,唐先生不辞劳苦与同事们创办了国家级学术刊物《应用力学学报》,筹建了工程力学研究所,其主旨即为“沟通力学与工程界”,以真正解决实际问题。

为纪念唐先生的崇高风尚与力学成就,促进力学教育和青年力学人才成长,1987年,我校在唐翔千先生捐赠100万港币基础上设立了“唐照千奖学金”。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先生之风)唐照千:一代力学大师” 的相关文章

李时珍上山采药

    明世宗即位四十几年,尽情享乐,但是他又担心自己一天天衰老下去,有朝一日死掉,快活日子就过不下去。于是,他就千方百计寻找一种长生不老的药方。  公元1556年,朝廷下令各地官吏推荐名医。当时封在武昌的楚王,把正在王府里的医生李时珍荐给太医院。李时珍是蕲州(今湖北蕲春,蕲音qí)...

“两弹”之星郭永怀

    1999年9 月18日,在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大会上,江泽民总书记饱含激情地说:“他们的英名和功绩,将永远与‘两弹一星’事业的丰功伟绩融为一体,记载在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上。”同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布决定,对23位“两弹一星功勋”予以表彰。在...

杨振宁和我

    在人生成功的过程中,须具有三种因素:(1)天才:学问方面,天才成分占得多。有无发明与创作是不止以得多少分数,几年毕业所能达成的。(2)努力:道德方面,努力成分占得多。每个人都有他所应做的事,做到尽善尽美就是成功。(3)命:事业方面,命或机会成分占得...

真诚真情真本领――韩济生院士的“三为”人生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人们常常用这句话形容老骥伏枥者,但是通过采访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神经生理学教授韩济生,我更感到韩院士“希望在自己的余生为社会多做些事情”的平凡话语透着更多的真诚真情真本领。   为师  每年的盛夏,都是研究生答辩比较集中的季节...

肖志国:让中华之“光”闪亮

                我们缺少科学家吗?不缺,我们缺少企业家吗?也不缺,我们缺少的是什么?我们缺少的是科学家型的企业家,企业家型的科学家。肖志国就是这样的科学家,也是这样的企业家       在中国,有为数众多的科研院所,有为数众多的科研人员,还有数不胜数的高水平科...

中国科学防疫第一人――伍连德

      上个世纪初年的1910年秋冬,一场来势凶猛的鼠疫袭击我国东北,三个多月时间即从边境小城满洲里传进关内,很快京师、济南、烟台都发生了疫情。时值清朝末年,国力衰微,不要说少医无药,就连地方官员中也很少有人具有起码的防疫常识。东北地区还有日、俄帝国主义势力割据,形势万分危急。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