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华英雄 > 科学家 > 正文内容

从侦察兵到歼10总设计师:宋文骢院士的传奇人生

2021年05月15日
   

2016年3月22日,歼10之父,中国先进战斗机之父,宋文骢院士与世长辞。抚摸着宋老亲笔签名的著作,直到纸张被打湿,才发现自己已经无法抑制住泪水,这已是近十年不曾有过的事情了。

 

传奇人生

 

在宋老86年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生中,他历经了多种身份的转变:从渴望求知报国的高中学生,到投身军事斗争的侦察兵,再到解放后承担反情报工作的谍报人员;从落选飞行员变成地勤机械师,又从哈军工毕业成为飞机设计师,最终带领中国航空工业实现了现代先进战斗机的自主研制能力突破。

作为一个缺乏家庭背景支持的人,宋老能屡次克服时代背景下的人生逆境,达成如今人生、事业上的成就,最大的因素在于他个人品质上的优秀;而这其中,宋老最为突出的优点,则来自于四个方面:勇气与意志、坚持实事求是原则、聪明好学、良好的交流沟通和协调能力。

 

勇气

 

勇气为宋老带来了人生的机遇。高中毕业以后,宋老主动投奔革命事业,参加人民解放军。在接受完战时基本训练以后,宋老就一直长期活跃在情报侦察战线上――在最早的时候,他甚至连武器都没有,只能拿一把镰刀防身。

而在后来的前线生涯中,宋老多次完成潜入敌占区策反对方中高级军官,或是交换情报的工作;因为这段经历,宋老在解放后主持了云南军区情报处的谍报组和侦察组工作。出色的表现使他获得了上级领导的关注,这为后来他参加空军选拔、报考哈军工等一系列人生转折奠定了基础。

在飞机设计中,勇气为宋老带来了极大的决断魄力――这使得宋老敢于承担失败的责任,去探索、应用新技术和新理念。比如八十年代的歼10方案竞争,当时内定的方案是一个没有电传飞控、没有静不稳定布局、没有综合化航电、没有超视距作战能力的保守二代半方案。

而宋老在竞争会议上抛出的不仅是一套新型的先进三代鸭式飞机方案;更是一整套扬长避短、针对国内发动机水平不佳,材料工艺落后,电子设备体积重量大的被动现实,如何尽可能利用能量机动理论和飞机敏捷性来设计、发挥优势区性能,并将视距内空战与超视距空战紧密结合起来的空战理论体系。宋老的这套先进方案最终打动了空军,才有了今天的歼10战斗机家族。

 

意志

 

意志使宋老得以克服人生的逆境,并始终未曾放弃专业能力上的积累,最终为宋老在飞机设计事业上的大器晚成提供了关键的基础。在60年代开始的政治动乱时代,宋老也受到了冲击,先是被架空、调离关键岗位,随后陷入完全被孤立的状态中。即使是在这样背景下,宋老始终不曾自暴自弃,放任自流。

三线建设开始后,宋老携妻子离开沈阳飞机设计所,跟随歼九设计队伍南迁落户成都。实际上直到80年代中央决定打开局面,将歼10交给西南,重点扶持一个“中国的达索”式的战斗机研发中心以前,成都飞机设计所由于缺乏重要项目,发展只能用苦苦挣扎求生来形容。

但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宋老仍然在以单位学术带头人的身份,不断的推动探讨超视距作战的理论和发展方向。从1975年初开始,成都飞机设计所牵头607、612、613、西工大等单位连续召开了五次研究讨论,并联系空军找到有经验的飞行员进行合作协同,在地面进行拦射武器系统的动态模拟试验。

这段研究在今天看来虽然粗浅,而且没有形成实际的装备成果,但它宣告着中国对于超视距空战的发展,从设计师们懵懵懂懂的定性推测和猜想正式转变成了严谨化的科学工程研究,是整个中国超视距作战理论体系的真正开端,也是后来歼10方案竞争获胜的核心优势。

 

实事求是

 

在宋老的研究生涯中,实事求是贯彻了他各项成果的始终――这种坚持,源于宋老多种多样的战争经历。宋老曾以空军地勤身份参与朝鲜战争,长期负责军机的保养维护和战损修理;他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和对比其他国家的飞机设计特点,敢于直接向援华苏联专家质疑设计和制造上的缺陷。这段出色的工作表现使部队领导对他极为欣赏,推荐他报考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而这成为宋老转型飞机设计师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实事求是的态度,使宋老在每一次重大项目的先期研究中,都能抓住关键的走向所在。比如在歼8早期规划时,受到狂热的社会运动气氛影响,当时很多设计师陷入了极端的冒进和保守之间不断摇摆。一方面有人过度轻视发动机的研制难度,发动机指标规划上到了赶英超美的程度;另一方面又有人完全不敢跳出歼7的框架,不敢放弃机头进气设计。

而宋老则一直坚持,歼八项目应该采用双发、两侧进气。前者能保证工程可行性,后者能避免双发共用进气道抢气导致发动机频繁喘振、以致空中停车缺陷的同时,为将来战机以雷达导弹为主要武器做好提前准备和改进余地。最终的事实也证明,歼8家族在发展二十余年后,在总体方向上确实又回到了宋老最早提出的路线――后来的歼8-2战斗机。

而聪明好学,则为宋老拓展了视野和格局。宋老一直极为注重和擅长分析国外设计的优缺点,并同步跟踪国外先进技术理论;这使得他敢于、而且有能力驾驭突破性的设计,不被国内的传统观念水平所限制,也不会被国外的现有设计思维所束缚。歼10是个良好的例子,歼20同样也是――歼20许多前期预研工作是在宋老领导下完成的。

如果说在歼10上,各方面的主要设计都只是追赶,和同代、同类机型相比没有显著的设计出彩之处;那么到了歼20上,大量针对性的改良设计和新技术运用,已经能够做的比国外现有顶级型号更好了。

比如歼20采用DSI进气道,以避免加莱特进气道的附面层隔道的较强反射特征、更大的结构重量;采用更大的弹仓以强化对地对海的多用途作战能力;采用全动V尾来兼顾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的效能,实现实际上的三翼面布局控制能力,而完全不需要付出三翼面布局的巨大信号反射特征、气动阻力、结构重量代价。

 

出色的胸怀与组织协调能力

 

宋老并不是神,他只靠一个人不可能完成整个飞机的设计。而在这一方面,宋老出色的协调组织能力,是他推进歼10、歼20项目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尤其是歼10,这个项目超过2/3的技术在国内都是首次运用;其中包括数字电传飞控等大量新技术,必须启用刚毕业的新人作为技术骨干、甚至是分管领导。

宋老若没有足够的气量如何忍得下新人?若没有足够的威望和协调能力,如何能抚慰老同志的心态平衡,并扶持好新人的工作展开、并督促他们正确的成长?而后来担任歼20总师的杨伟,硕士毕业时才22岁,进入成都飞机设计所后立刻就被宋老所重视,仅仅参加工作一年半以后,就成为歼10飞控系统研发的负责人。这在国内其它单位,直至今天,仍可以用不可想象来形容。

宋老能够具备极其出色的组织协调能力,靠的是三个方面。首先是宋老本身经历过历史上的大风大浪,胸怀和格局出色;优秀的品格素养,是铸就他感染力和号召力的根本。其次是宋老早年长期从事情报侦察工作,对于处理人际关系、处理事务非常擅长。最后一点则是,宋老本人极其勤勉――他作为领导都那么刻苦,下级又怎么会不努力?

 

结语

宋老的一生,是辉煌的一生。宋老为我们留下的,不仅是歼10、歼20这样的先进型号,也不只是一套充满活力、思维开放的研发班子;更包括了他是怎样作为一个“人”,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方向、如何锻炼和提升自己、如何为社会和自己而奋斗,实现人生价值的璀璨人生故事。

宋老故去了,但是他的精神,永远不会过时,永远会活在真正的“人”身上。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从侦察兵到歼10总设计师:宋文骢院士的传奇人生” 的相关文章

物理科学的第一夫人吴健雄

     浏河的童年  由上海市出城,逆着东南方向出海的长江,向西北方大约一小时车程,便是浏河。  1912年阴历4月29日,也就是阳历的5月31日,吴健雄在浏河出生,给这个江南小镇的一个读书人家庭带来许多欢乐。  吴健雄是吴家第二个出生的孩子,却是头一个女孩,在吴健雄这一辈,是排行健字辈...

“两弹”之星郭永怀

    1999年9 月18日,在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大会上,江泽民总书记饱含激情地说:“他们的英名和功绩,将永远与‘两弹一星’事业的丰功伟绩融为一体,记载在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上。”同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布决定,对23位“两弹一星功勋”予以表彰。在...

杨振宁和我

    在人生成功的过程中,须具有三种因素:(1)天才:学问方面,天才成分占得多。有无发明与创作是不止以得多少分数,几年毕业所能达成的。(2)努力:道德方面,努力成分占得多。每个人都有他所应做的事,做到尽善尽美就是成功。(3)命:事业方面,命或机会成分占得...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朱棣文

    捕风捉影难矣,捕捉以每小时4000公里速度运动的原子更难。然而,有位华人能耐大,他制服了原子,也因此捧走了 1997年诺贝尔物理奖的桂冠。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坦福大学物理系有座很不起眼的小楼,便是这样一个藏龙卧虎之地...

徐克俊:航天路上架桥人

      2003年10月15日下午,“神舟”五号正在地球轨道上作第五圈飞行,徐克俊离开欣喜的人群,满腹心事地乘车向北驶去。汽车停在东风烈士陵园大门前,徐克俊把军帽留在车上,独自一人走在前面,步履匆匆却并不坚实,甚至有些摇摆,毕竟年龄直奔六旬且40个小时未曾合眼了。司机紧随在他的身...

真诚真情真本领――韩济生院士的“三为”人生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人们常常用这句话形容老骥伏枥者,但是通过采访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神经生理学教授韩济生,我更感到韩院士“希望在自己的余生为社会多做些事情”的平凡话语透着更多的真诚真情真本领。   为师  每年的盛夏,都是研究生答辩比较集中的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