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华英雄 > 科学家 > 正文内容

默哀!袁隆平逝世 湖北曾是他梦想开始的地方

2021年05月23日
   

  国之巨匠,巨星陨落!

  “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5月22日13点07分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

  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直到今年年初,他还坚持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开展科研工作。

  在他的一生中与湖北有着不尽的缘份。

 

  袁隆平捐10万元支持湖北抗疫:尽一点绵薄之力!

 

  2020年2月28日,在海南省三亚市开展第三代杂交水稻、耐盐碱水稻及超级杂交稻高产攻关研究的袁隆平院士慷慨解囊,通过湖南省红十字会向湖北抗疫一线捐款10万元,希望通过此举来帮助湖北省人民共同抗击疫情。

  同年2月14日,一辆辆满载大米的货车从货场陆续驶出,驶往武汉市蔡甸区。据了解,该批物资是袁隆平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捐赠给武汉市蔡甸区的200吨大米,为该区抗击肺炎疫情发挥作用。

  袁隆平表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尽我一点绵薄之力。相信我们一定会战胜这次疫情。”

 

  郊游奠定学农理想

  武汉是梦开始的地方

 

  1936年,6岁的袁隆平因父亲调到平汉铁路局工作,随之迁到武汉。有一次郊游,老师带他们去参观一位企业家办的园艺场,他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满园的花花草草漂亮极了,他想,“这要是学农就美了!”袁隆平后来在接受采访时称,他真是被美丽的园艺场“打动”了,就有了今后学农的打算。

  就是这次郊游,奠定了袁隆平学农理想的基础,也因此影响着他的一生。

 

  武汉四中是他最感亲切的母校

 

  1946年,由于父亲工作又有变动,袁隆平随家人从重庆迁回汉口,转入汉口博学中学(现武汉四中)读书。在武汉,青少年时代的袁隆平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足迹。功成名就后,袁老也曾六返母校,无不显示出它对武汉点点滴滴的眷恋和不舍。

  2009年4月,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回到武汉四中。作报告时,他深情讲述在武汉读书时曾摘取游泳冠军的故事,告诉年轻的学弟学妹们,“将来要有所成就,必须先练好身体”。同时,他还提议武汉四中申办世界中学生运动会。

  坐在自己的课桌前,袁隆平开怀地回忆起当年在学校的趣事。1947年“混”进队伍参加游泳比赛的故事令老人家哈哈大笑。

  1947年,湖北省举办全省体育运动会。袁隆平非常喜爱游泳,便向体育老师报名,要求参加。老师朝他打量一番后,摇摇头说:“你个子太小,体力不够,不行!”他心里很是不服气。

  当时,学校的运动员们一人一辆自行车,骑着去参赛。袁隆平偷偷跳上一位参赛同学的自行车后架,跟了过去。到达预赛场地时,老师发现了他,便笑着说:“你既然来了,就试试看吧!”结果出乎大家意料,袁隆平竟获得汉口自由泳100米第一名和400米第一名。接下来,又夺得了湖北省男子自由泳第二名。

  “一张课桌走出两名院士”一度在江城传为佳话。这两名院士,就是当年的同桌――“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和中国著名航天科学家、中国返回式卫星总设计师林华宝。

  “袁隆平的座位在第三排靠右,林华宝靠左。”秦光鼎说,有一次老人家回学校时,林院士已经过世了,袁隆平用手轻轻拍着座位说:“老朋友,我来了。”一旁的人听到都不禁动容。

  两个同桌当年各有所长,林华宝是班上数学尖子但不会游泳,袁隆平是游泳好手但数学不好,两人达成协议,互相当“老师”。袁隆平回忆这段历史时打趣道:“我划不来,我把他的游泳教好了,他没把我的数学教好。”引来一片笑声。

  袁隆平说,武汉四中是他最感亲切的母校,“她给予我培养和教育,对我的成长起了决定性作用”。

 

  加盟武汉农科院

  引领国际多倍体水稻研发

 

  2016年,袁隆平受聘为武汉市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特聘院士,指导该研究所的多倍体系列特色水稻育种研发。

  多倍体水稻米粒大、米质优,比一般米粒重一倍,比一般稻米高36.7%。简单地说,多倍体水稻就是“大胖小子”版的水稻,颗粒大,营养高。

  袁隆平称,会与武汉的专家团队一起,实现超级稻每公顷产量17吨,10万亩的种植面积预计可产生10亿元的社会经济效益。

 

  袁隆平曾为潜江虾稻产业把脉问诊

 

  2019年5月16日,时任潜江市委书记吴祖云率队赴长沙市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考察,并专程拜访了袁隆平。

  在袁隆平办公室,吴祖云一行带着潜江虾稻米、潜江小龙虾,向袁隆平详细介绍潜江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虾稻共作”生态种养模式给农业农村带来的变化,希望院士为潜江虾稻产业发展把脉问诊。

  袁隆平一边听取介绍,一边仔细查看潜江虾稻米和小龙虾,并不时插话询问,对潜江虾稻产业发展给予肯定:潜江的“虾稻共作”模式很好,水稻不用农药,虾子长得环保,农民增收增效。

  吴祖云还盛情邀请袁隆平参加第十届湖北潜江国际龙虾节暨第三届虾稻产业博览会。

  2018年5月18日,第二届中国(潜江)国际龙虾・虾稻产业博览会暨第九届湖北(潜江)龙虾节开幕时,袁隆平曾致贺信并题词。

  记者发现,2018年以来,袁隆平已至少三次同湖北的市州“互动”。除潜江的两次之外,袁隆平院士工作站于2018年落户荆州。

 

  袁隆平选择荆州作为研究基地

 

  2019年6月6日,“湖北亿穗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在湖南长沙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揭牌成立。袁隆平院士及其团队在荆州开展绿色稻渔米技术研究。

揭牌仪式上,袁隆平说:“荆州农业曾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较大贡献,在荆州建立湖北亿穗院士专家工作站,绿色稻渔米研发中心具有重要意义。我很高兴支持荆州农业、支持湖北亿穗开展杂交水稻在稻虾、稻渔等方面种植技术的研究,并将技术成果在湖北推广。”

 

  袁隆平曾经做过这样一个梦:水稻比高粱还高,籽粒比花生还大,他坐在稻穗下乘凉。

  历经半个世纪水稻研究,袁隆平将梦的种子撒向了更远的地方,也种在了无数后来研究者的心里。“中国粮”,要靠“中国种”,神州大地上的后来人会承袁老遗志,让这个美好的希冀早日梦圆中华!

  袁老走好。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默哀!袁隆平逝世 湖北曾是他梦想开始的地方” 的相关文章

杨振宁和我

    在人生成功的过程中,须具有三种因素:(1)天才:学问方面,天才成分占得多。有无发明与创作是不止以得多少分数,几年毕业所能达成的。(2)努力:道德方面,努力成分占得多。每个人都有他所应做的事,做到尽善尽美就是成功。(3)命:事业方面,命或机会成分占得...

徐克俊:航天路上架桥人

      2003年10月15日下午,“神舟”五号正在地球轨道上作第五圈飞行,徐克俊离开欣喜的人群,满腹心事地乘车向北驶去。汽车停在东风烈士陵园大门前,徐克俊把军帽留在车上,独自一人走在前面,步履匆匆却并不坚实,甚至有些摇摆,毕竟年龄直奔六旬且40个小时未曾合眼了。司机紧随在他的身...

吴燕生和火箭一起“成长”

       今年40岁的中国火箭运载研究院院长吴燕生,是在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大院里出生长大的,并子承父业,青胜于蓝。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与火箭一起成长。  吴燕生与火箭的缘分,得从小谈起。  在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大院里出生长大的吴燕生年轻时本想离家远走高飞,回过头来却发现还...

王涛:创业路上涛声依旧

      她用的办公桌只有不到1米宽,上面放着双黄连口服液和另外两个小药瓶。计算机靠的那面墙上,挂着一张江泽民总书记和她握手的照片。坐在办公桌前,抬头可以看到朱�F基总理和她亲切交谈时的合影。     靠自己对中国科技事业的贡献,她登上了中国科技奖励的最高一级,受到了党和...

科技界使命重大而神圣

    各位代表、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共聚一堂,共同迎来了新世纪我国科技界的一次盛会�D�D�D首届中国科学家论坛的隆重召开。这次论坛,得到了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论坛组委会,向参加本次论坛的各位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向给予大会热情支持的各...

藏医学的集大成者宇妥・云丹贡布

  宇妥・云丹贡布(708―?),亦作宇妥・元丹贡布,唐吐蕃时期杰出的医学大师,藏医学的奠基人。   公元708年(唐景龙二年),宇妥・云丹贡布出生于拉萨堆龙吉纳(今西藏堆龙德庆)的医学世家。曾祖父洛哲希宁为藏王松赞干布御医,祖父斋杰加嘎尔巴札是藏王芒松芒赞御医,父宇妥?琼布多杰为藏王赤都松御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