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华英雄 > 科学家 > 正文内容

痛悼!他走了,享年102岁;与钱学森同船回国

2023年11月03日
 

 

据中国地震局网站2023年10月31日消息,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地震工程学家、我国地震工程学的开拓者之一,第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胡聿贤先生,因突发心脏病,于2023年10月30日20时46分在北京逝世,享年102岁。

胡聿贤先生1922年10月出生于北京。1985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本科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硕士(1949年)、博士(1952年)毕业于美国密歇根大学。1955年与钱学森等同船回国,先后在中国科学院土木建筑研究所(现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工作,曾任工程力学研究所所长。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6年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曾多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二等奖。

胡聿贤先生一直坚守在地震工程研究的前沿。他率先提出将地质学、地球物理学与地震工程学、社会科学相结合,将随机振动理论应用于地震工程领域,领导研究了场地条件对地震动和震害的影响,提出了地震动估计的映射方法,创造性地提出了地震危险性分析综合概率法,深入开展城市震害预测与防灾减灾研究,主持编制了我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科技成果为城市与工程抗震设防及减灾提供了科学依据。

胡聿贤先生十分重视国际学术交流与人才培养,经常参加国内和国际学术活动,多次出访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并曾担任世界地震工程协会的中国国家代表,促进了中国与美国、日本、欧洲等地震工程界的学术交流工作。

 

多项理论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官网显示,胡聿贤长期从事地震工程学的研究工作。他根据地震现场实际经验和理论分析,提出场地条件的影响不宜用烈度调整,而应用地基处理和反应谱调整两种方法处理。这一结果1964年以来为我国的抗震规范所采用。

在断层对抗震设计影响的研究中,胡聿贤将断层分为发震与非发震两种,在发震断层上要注意位错的影响,不必提高烈度;在非发震断层上只考虑土壤影响,不提高烈度。这一结果为我国1974年以后的抗震规范所采用,为工程设计提供了方便。

胡聿贤将我国的确定性地震预报方法与国际通用的地震危险性分析概率方法结合起来,并考虑了多种不确定性的影响,提出了地震危险性估计的综合概率法,并已应用于我国新的地震区划图。针对我国在强地震加速度记录方面的薄弱环节,为更好地利用我国的大量地震烈度数据,胡聿贤进行了地震动估计的研究,提出在国际上常用的烈度与加速度转换关系中增加第三个因素――震级或距离,以间接考虑地震动其它因素的作用。这一方法已为其他学者所接受。

 

85岁仍背着一书包的书和资料上班

 

据此前报道,胡聿贤精力充沛,从事科研工作和学习的勤奋程度极为罕见。他几乎利用所有可以利用的时间来研读。假日研读,出差的旅途中研读。直至85岁高龄,他还每天都背着一书包的书和资料上班。工作时他不是专心阅读,就是用心思考,不是细心查对,就是潜心写作。

胡聿贤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发展尤其关注,凡是能用来扩展和深入研究领域或提高工作效率的新知识和新技术,他都有意识地加以掌握和利用。胡聿贤会派自己的学生去国外学习新的技能,归国之后用于本学科的发展。他本人七十多岁时,还认真地学习电脑操作,学制作PPT、学软件绘图、学编程等等。

胡聿贤读书还十分注重效率,非常讲求实用。他从不花费可贵的时间去读趣味虽多但用途很少的闲书。他阅读过的抗震专业书刊的数量在整个地震工程学界几乎是最多的。由于他博览群书,所以他对地震工程学的动态、发展趋势了如指掌。

胡聿贤在近80岁高龄时,还向领导主动请缨去地震现场,他说:“你们不要担心我的身体,如果不让我去现场,我的科研生命就要结束。”在2008年汶川地震时,胡聿贤以86岁高龄出现在汶川地震现场指导工作。

多年来,胡聿贤潜心学术,出版和发表论著100余篇(部),其代表性著作有:《地震工程学》《ERRTHQUAKE ENGINEERING》(英文版)等,其中《地震工程学》获第五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一等奖。他主持承担的科研项目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一次,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多次。胡聿贤是公认地在地震工程领域第一线开拓的大师,而他却往往自称是一名工程师,淡泊名利、为人朴实是他的人生本色。

 

新民晚报综合中国地震局官网、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官网、中国科学报、中国新闻社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痛悼!他走了,享年102岁;与钱学森同船回国” 的相关文章

沈 括

     沈括(1031―10 95年),字存中,浙江钱塘县(今杭州市)人。其父沈周官至太常寺少卿,分司南京。21岁那年,父亲病故,按照规定,沈括承袭父荫,当了海州沭阳县主簿(县令助手)。和父亲相比,沈括不那么循规蹈距,他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希望能有所作为。  在沭阳境内有条冰水河,因年久失修...

钱三强与何泽慧原子世界的科学家伴侣

    清华园的同班同学   1932年,旧中国的高校首次实行全国统考,清华大学物理系招生50余人,其中女生只有3人。原籍山西,在江苏苏州长大的何泽慧是班中年纪最小的女生。在这个班里,有一位出生在浙江绍兴,在北京长大的男生叫钱三强。根据学校餐厅用餐男女生搭配编席的规定,钱三...

杨振宁和我

    在人生成功的过程中,须具有三种因素:(1)天才:学问方面,天才成分占得多。有无发明与创作是不止以得多少分数,几年毕业所能达成的。(2)努力:道德方面,努力成分占得多。每个人都有他所应做的事,做到尽善尽美就是成功。(3)命:事业方面,命或机会成分占得...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朱棣文

    捕风捉影难矣,捕捉以每小时4000公里速度运动的原子更难。然而,有位华人能耐大,他制服了原子,也因此捧走了 1997年诺贝尔物理奖的桂冠。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坦福大学物理系有座很不起眼的小楼,便是这样一个藏龙卧虎之地...

喻名德:大漠酬志不言倦

          喻名德长期担负我国重大国防科研试验工程技术项目的研究、组织和指挥任务,先后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10余个奖项,1996年被授予专业技术少将军衔,成为我军国防科研试验领域的知名专家。       搞了几十年核技术研究的喻名德又要彻底转...

中国科学防疫第一人――伍连德

      上个世纪初年的1910年秋冬,一场来势凶猛的鼠疫袭击我国东北,三个多月时间即从边境小城满洲里传进关内,很快京师、济南、烟台都发生了疫情。时值清朝末年,国力衰微,不要说少医无药,就连地方官员中也很少有人具有起码的防疫常识。东北地区还有日、俄帝国主义势力割据,形势万分危急。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