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华英雄 > 科学家 > 正文内容

他89岁还坚守讲台――追记著名工程力学与计算力学专家钟万勰

2023年12月17日
   

大连理工大学日前发布讣告: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工程力学与计算力学专家、大连理工大学教授钟万勰,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11月12日在大连逝世,享年89岁。

先生长逝,令人黯然。那些讲课的音容、座谈的笑貌,一幕幕都仿若昨日。就在今年2月20日,钟万勰还为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的研究生们上了“开学第一课”。89岁的钟万勰,虽抱恙仍提前半小时站上讲台,整理好课件,给学生们分发课本。一手翻阅课件,一手撑着讲台,拐杖被放在一旁,直到学生们再三劝说,他才坐了下来,完成这堂90分钟的大课。

考虑到钟万勰的身体情况,学校并没有给他安排讲课任务,但他坚持不肯离开教学一线,始终与青年教师和学生们面对面交流。今年夏天,他还曾与青年教师座谈,共话教师的责任与担当。

那些谈笑风生的画面还历历在目,钟万勰却突然离开了。“一位有风骨的科学家。”悲伤之余,大家异口同声。

钟万勰1934年2月24日出生于上海。1956年毕业于同济大学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并获得学士学位,同年到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工作,任研究实习员。1959年,钱学森将他派到中国科技大学担任理论力学的主讲教师。1962年调入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工作,先后任讲师、教授、工程力学研究室主任、工程力学研究所所长。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钟万勰长期从事工程力学与计算力学理论、算法和软件的自主创新研究,致力于相关新兴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取得了多项我国原创的、国际领先的科研成果,引领和带动了国际计算力学学科发展,是我国计算力学学科和计算力学教育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是推动我国工程设计进入计算力学时代的先驱之一。

钟万勰治学严谨,勇于自主创新。20世纪60年代,他开展了核潜艇耐压壳体锥柱结合壳体稳定性设计研究,确保我国第一艘核潜艇成功潜水。70年代,他领导“上海小分队”,开展了从平面框架、空间网架、薄壁杆件到升板结构、国家水塔标准图系列中的三维力学分析研究与程序编制;先后领导研制开发的JIGFEX、DDJ-W及DDDU等国产集成程序系统,成为工程师手中得力工具。80年代,他提出了参变量变分原理,并解决了弹塑性、摩擦接触、润滑等一批非线性计算问题;主持研发的通用有限元分析与优化设计软件成为我国代表性的CAE软件系统,为自主可控的工业软件事业奠定了技术基础。90年代以来,他将哈密顿数学理论引入弹性力学,提出了结构力学与最优控制的模拟理论,开创辛数学方法在工程力学中的应用;提出和发展了最优控制与鲁棒控制的辛几何数值方法、动力学系统分析的精细积分算法、分析结构力学理论等,形成了一个富有发展潜力的全新对偶模拟体系。钱学森曾致信他说:“是您使弹性力学的工程计算体系适应了电子计算机时代的要求,真是立了大功!”

“行成于思毁于随,要敢闯!”这是钟万勰经常挂在嘴边的话。“离散辛数学”体现了他“不唯洋是尊”的治学思想。后来,他追根溯源,把这一发明返璞归真到“祖冲之方法论”上,将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钟万勰始终把教书育人作为天职和使命。他将毕生所学和创新成果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一批批学生和年轻科研人员,教导他们树立民族自信,紧扣国家所需,紧跟时代发展,坚持自主创新,强化学科交叉,拓宽研究领域,勇当科研“闯将”。即使在耄耋之年,他仍坚守三尺讲台,亲自撰写讲义,讲授“离散辛数学”。他所培养的数十位中青年科研骨干,已成为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和工程领域著名专家。

先生远去,风骨长存。那些与钟万勰相见、相识、相交过的人,都感叹他“亲切和善”“谈起学术眼神澄澈笃定”。他的学生和同事们则将思念之情,转化为奋斗的动力:“对老师最好的纪念,便是像他一样,心怀家国,始终将个人理想与国家需求相结合,努力成为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他89岁还坚守讲台――追记著名工程力学与计算力学专家钟万勰” 的相关文章

李时珍上山采药

    明世宗即位四十几年,尽情享乐,但是他又担心自己一天天衰老下去,有朝一日死掉,快活日子就过不下去。于是,他就千方百计寻找一种长生不老的药方。  公元1556年,朝廷下令各地官吏推荐名医。当时封在武昌的楚王,把正在王府里的医生李时珍荐给太医院。李时珍是蕲州(今湖北蕲春,蕲音qí)...

“两弹”之星郭永怀

    1999年9 月18日,在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大会上,江泽民总书记饱含激情地说:“他们的英名和功绩,将永远与‘两弹一星’事业的丰功伟绩融为一体,记载在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上。”同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布决定,对23位“两弹一星功勋”予以表彰。在...

徐克俊:航天路上架桥人

      2003年10月15日下午,“神舟”五号正在地球轨道上作第五圈飞行,徐克俊离开欣喜的人群,满腹心事地乘车向北驶去。汽车停在东风烈士陵园大门前,徐克俊把军帽留在车上,独自一人走在前面,步履匆匆却并不坚实,甚至有些摇摆,毕竟年龄直奔六旬且40个小时未曾合眼了。司机紧随在他的身...

真诚真情真本领――韩济生院士的“三为”人生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人们常常用这句话形容老骥伏枥者,但是通过采访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神经生理学教授韩济生,我更感到韩院士“希望在自己的余生为社会多做些事情”的平凡话语透着更多的真诚真情真本领。   为师  每年的盛夏,都是研究生答辩比较集中的季节...

科技界使命重大而神圣

    各位代表、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共聚一堂,共同迎来了新世纪我国科技界的一次盛会�D�D�D首届中国科学家论坛的隆重召开。这次论坛,得到了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论坛组委会,向参加本次论坛的各位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向给予大会热情支持的各...

藏医学的集大成者宇妥・云丹贡布

  宇妥・云丹贡布(708―?),亦作宇妥・元丹贡布,唐吐蕃时期杰出的医学大师,藏医学的奠基人。   公元708年(唐景龙二年),宇妥・云丹贡布出生于拉萨堆龙吉纳(今西藏堆龙德庆)的医学世家。曾祖父洛哲希宁为藏王松赞干布御医,祖父斋杰加嘎尔巴札是藏王芒松芒赞御医,父宇妥?琼布多杰为藏王赤都松御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