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华英雄 > 科学家 > 正文内容

农学家金善宝

2024年06月10日
 

 

金善宝(1895年7月2日-1997年6月26日),字笑衍,浙江诸暨人,小麦育种家,农业教育家,中国现代小麦科学主要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善宝一生潜心致力于小麦科学研究,为中国培养了几代农业教育、科研和生产管理人才。早期育成的“南大2419”“矮立多”等小麦优良品种,最大年种植面积达7000多万亩,为中国小麦增产做出了重大贡献。

 

从建国初期小麦亩产量的90多公斤,到1983年翻三番提高到300多斤;从云南小麦的发现和研究、中国小麦品种的分类和分布区域研究、小麦新品种的选育与推广到小麦科学理论的总结与创新,每前进一步,都树立了中国小麦科学研究的一个里程碑。这些里程碑的树立者中,就有我国现代小麦科学主要奠基人、农业家、教育家、被称为“小麦之父”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善宝。

金善宝,字笑衍,1895年出生于浙江省一个小山村,自幼随父亲这个当地的秀才熟读四书五经。13岁时父亲因病去世,家境贫困迫使他常帮母亲养蚕、栽树、采笋、砍柴,也养成了他务农的志趣。

1930年,成绩优异的金善宝考取了浙江省教育厅的出国留学生赴美学习。在美国,他深刻感受到了华人受洋人歧视的痛苦。在学校的一次聚餐会上,一个美国学生当着众人狂妄地大声叫喊道:“密斯特金,把这些剩饭拿去给中国人吃吧,中国人正在饿着肚子呢!”他听后感到莫大的耻辱,为了祖国的尊严,他大声回复道:“很遗憾,中国太远了,请先生还是拿到芝加哥的公园去吧,那里有很多流浪者正等着这些面包填肚子呢!”

留学回国后,他满怀希望地把美国麦种播种在试验田里,期望能从中选出一些适合我国栽培的小麦品种。可在收获时却发现,这100多亩麦子因感染腥黑穗病全成了黑粉,原来是美国当局有关人员故意不让中国直接利用这批种子,这更让金善宝坚定了自主科研的决心。他从世界各地收集了3000多份小麦材料中选出“矮粒多”和“南大2419”,在长江流域等13处地区推广并获得高产,育成了“京红系列”和“6082”等优质高产品种。

1967年国庆,金善宝在参加天安门观礼时,周恩来总理向他提出“农科院全靠你了”的恳切希望,促使他排除干扰和阻力,按计划继续科研。他提出小麦异地加代繁育的设想,经过多年努力,也取得了成功。“北京春播――高山夏播――南方秋播”,一年可繁育三代,把春小麦新品种选育的时间从十年左右缩短到三四年,成为中国小麦育种工作的里程碑,“南繁北育”成为农业科技界广泛应用的术语和育种方法。他研究鉴定了从全国征集到的5544个小麦品种,其中“云南小麦”是世界上独有的小麦新种。80年代育出中7606和中791优质小麦,开启了国产面包小麦之门。

金善宝一心报国,曾经两次要求前往延安参加革命,后因意外未能成行。他和梁希等人担负起编辑《新华日报》自然科学副刊的任务。利用副刊普及科学知识,号召自然科学工作者为抗日广泛团结力量。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在国共重庆和谈期间,毛泽东接见金善宝等8位教授,对“民主科学座谈会”表示赞赏,并勉励他们成立一个永久性的政治组织。9月3日,“民主科学座谈会”改名为“九三座谈会”,次年5月4日,九三学社在重庆正式成立。

1946年中大学生联合重庆大学师生发起“一•二五”反内战运动,1947年中大学生又发起“五•二�”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得到全国呼应,金善宝与好友梁希也一同参与到学生运动中。中大学生蒋仲良在回忆中写道:“金老以病弱之身,始终和学生队伍一同行进,呼喊口号时,声音铿锵有力。我没有想到,平时细声慢语,对学生谆谆善教的金善宝教授,在进步的学生运动场合却判若两人,竟然像青年人一样精神抖擞,经过几小时的示威行进而毫无倦容。”

在新中国成立前后的三十年间,金善宝都在全国著名的高等农业院校执教,为中国培育农业战线人才。抗日战争时期受业于他的一大批学生,成为了建国初期农业科技、教育和生产等各个领域的中坚力量。金善宝自撰或组织编撰有大量论著,在中国农业科技发展史上成绩斐然。《中国小麦栽培学》《中国小麦品种志》《中国小麦品种及其系谱》等专著,集中反映了建国以来作物科学,特别是小麦科学的发展与成就,给后人留下了一大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小麦深如人,澶漫不见地。一苞十馀茎,一茎五六穗。实粒大且坚,较岁增三倍。芟获载满车,累累犊衔尾。”1997年6月26日,102岁的金善宝像一束成熟饱满的小麦,垂落大地。他作为一介书生为抗战、为祖国复兴奔走呼号,为小麦科学研究与教育事业奉献了一生。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农学家金善宝” 的相关文章

“两弹”之星郭永怀

    1999年9 月18日,在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大会上,江泽民总书记饱含激情地说:“他们的英名和功绩,将永远与‘两弹一星’事业的丰功伟绩融为一体,记载在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上。”同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布决定,对23位“两弹一星功勋”予以表彰。在...

路甬祥:科技创新与小康社会

    在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上,全国人大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应邀作了题为“科技创新与小康社会”的大会主题报告,全文如下: 一、时代与形势 客观、科学和全面地认识和判断形势,是明确发展战略、目标和方向的基础。纵观当今世界,正...

藏医学的集大成者宇妥・云丹贡布

  宇妥・云丹贡布(708―?),亦作宇妥・元丹贡布,唐吐蕃时期杰出的医学大师,藏医学的奠基人。   公元708年(唐景龙二年),宇妥・云丹贡布出生于拉萨堆龙吉纳(今西藏堆龙德庆)的医学世家。曾祖父洛哲希宁为藏王松赞干布御医,祖父斋杰加嘎尔巴札是藏王芒松芒赞御医,父宇妥?琼布多杰为藏王赤都松御医...

田捷:虚拟世界 实塑人生

    华佗再世可免灭顶之灾     1994年,田捷受美国宾州大学的邀请与资助,在该校医学图像处理中心做博士后研究,课题是二维切片的三维转换。该校曾创造了两个第一:研制生产了第一台计算机,在综合院校设置医学院的第一家。田捷说:“正因为这两个第一,使他很早就在思考,理论知识如何实现和...

中国核物理泰斗――记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淦昌

    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是中国核物理泰斗。  他是中国唯一享有“金博士”荣誉的科学家,他是中国“8 6 3 计划”的4 位介导者之一。  1 9 8 6 年,党中央、国务院按照邓小平同志对王淦昌等4 位老科学家建议的指示,通过认真全面的分析论证,批准实施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

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院士

袁隆平院士1930年9月出生于北京,汉族,江西德安人。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任教。1964年开始杂交水稻研究,1971年调入湖南省农业科学院,1978年晋升为研究员,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的籼型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