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生理念 > 人生观 > 正文内容

苦与乐

2004年01月15日
 

 

贫困的生活使人痛苦;困难、挫折、失败使人痛苦,过度劳累使人感到痛苦;严重的疾病使人痛苦;失去亲人、朋友让人痛苦……富裕使人快乐,工作顺利使人快乐,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让人快乐,健康强壮使人开心……

苦与乐除了与生理感受有关外,主要取决于心理感受。如果心态好,许多苦都可以感受为乐。如果心态不好,许多快乐也会被感受为痛苦。好的心态可以消除许多痛苦,而不良的心态却会造就许多痛苦。如果心态不好,就不快乐或不大快乐。例如,同样的行为,有些人轻松快乐,有些人苦闷不堪,有些人消极应付。人难免会有痛苦和烦恼,要想应付各种挑战,最重要的就是通过心理调节及时维持心理平衡。

每个人都追求美好的生活,都希望多获得快乐、少受一些苦。适当受苦并不是否定享受,而是以较少的苦换取较多的快乐。理想的人生是乐与苦的最佳结合,而不是过度受苦或过度享受。苦是乐的基础,没有苦就没有乐。只有适当受苦,才能深刻体会快乐。当然,如果受苦太多,心身将会受到极大的摧残,对于生活及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每个人都应有“以较少的劳苦换取较多享受”的效益意识。

人生多数时间是在轻松、平静中度过,只有少数时间是在狂欢中度过,也只有少数时间是在痛苦中度过的。高手们虽然工作繁忙,但他们并没有因此而感到痛苦,而是保持轻松快乐、从容不迫的心态,只有偶尔因事情重大而有些紧张或烦恼。

人生所受的苦不是一次性的,而是断断续续的。苦往往来自于劳累或失败,或者说劳累之苦或失败之苦。当痛苦到来时,一方面要努力解决问题,以减轻痛苦及摆脱痛苦,另一方面要轻松忍受。

同样的痛苦,对承受力强的人来说,感受比较轻,造成的损失比较小。对心理脆弱的人来说,痛苦简直就是毒药,令他们非常难受。人类接受痛苦的能力是很强的,无数面对巨大的痛苦而轻松自如。

出身好的人,受苦可能少一些。出身贫寒,受苦自然会多一些。出身好坏,个人并不能决定,因此,不管出身好坏,每个人都要努力创造快乐。纵观历史,许多富翁的后代沦为乞丐,许多贫寒子弟成为富翁。其实,上帝不可能赐予每个人好的出身,却给了每个人追求幸福的机会,只要你肯努力,就可能拥有快乐。

如果你不努力,痛苦就在逐步向你靠拢,而快乐正在偷偷地从你身旁溜走。曾经受过苦,才能较好地体会快乐。不时受点苦,才能更好地享受生活。没有受过苦的人,身在福中往往不知福。

只有不怕苦的人,才能奋发有为。怕苦的人可能有点作为,但不会有大的作为。一个怕苦的民族,是难有作为的。大的成果来之不易,没有艰辛的劳动是不可能得到的。

只有发展好事业,才能享受美好的生活,否则,就不能享受美好的生活。为了享受美好的生活,我们必先努力发展事业。发展事业之初,充满着苦和累。一旦建立了基础,就能轻松发展及过上较好的生活。有些伟人为了民族的发展或社会发展,不顾个人的享受,专心致志发展事业,他们的确很累,但他们以此为乐,很少感到苦。

良好的物质生活令人快乐,良好的精神活动更令人快乐。奋斗过程中会有酸甜苦辣,但得到的快乐远大于痛苦,难怪多数人才愿为事业“呕心呖血”?在发达国家,人们坚信为了享受美好的生活就必须受些苦,他们很愿意受苦――努力学习、工作。

许多国民没有体会到美好的生活,没有真正体会人间的快乐,因而错误地认为人生是来受苦的。当你真正体会到美好的生活后,你就不会否定生活和生存的意义。只有适当受苦的人,才能真正体会生活的快乐。正如只有真正体会到饥饿的人,才会珍惜食物及吃出食物的美味。

诚然,每个人都希望多获得快乐,而少受苦。这是正常的,但过分追求享受,而不愿意努力工作、学习,导致事业无成,最终也无法获得较多的快乐。有些人是先苦后乐,有些人是先乐后苦。大多数人都情愿先苦后乐,而不愿先乐后苦。在快乐之后受苦,开始是很不习惯的,但也要尽量保持良好的心态,并努力摆脱痛苦。

俗话说:快乐有人分享是更大的快乐,痛苦有人分担就可以减轻痛苦。无论是快乐还是痛苦,都不能浪费时间和精力。当我们快乐时,不妨和他人共同分享。当我们痛苦不堪时,可以适当寻求理解、支持、合作和帮助,但不能损害他人的利益。比如,过多地向他人倾诉苦衷,就会浪费他人的时间。

 

 

(本文是草稿,写于2002年9月。)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返回列表

上一篇:寻找快乐

下一篇:论道

“苦与乐” 的相关文章

聪明正直为之神

  北方有间财神庙,财神有感而发,写了一副对联,他说:“我手里有几文钱,你也求,他也求,我到底给谁是好呢?”   可见这个财神都不知如何处理,这么多人求他让自己发达,他给谁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神。中国的说法是,聪明正直为之神也。即是说,聪明正直的人,他死后才会做到神。   譬...

不朽――我的宗教

    不朽有种种说法,但是总括看来,只有两种说法是真有区别的。一种是把“不朽”解作灵魂不灭的意思,一种就是《春秋左传》上说的“三不朽”。 (一)神不灭论。宗教家往往说灵魂不灭,死后须受末日的裁判:做好事的享受天国天堂的快乐,做恶事的要受地狱的苦痛。这种说法...

【淡定的人生不寂寞】能让你瞬间淡定下来的50句话

  生活在今天这个社会,许多时间都让人纠结、郁闷。时代太浮躁了,人人都有一颗不羁的心,逐利,追名。因为欲望太多,因为得不到,不免有失落的感觉。 今天看到了一本书《淡定的人生不寂寞》,全书充满了空灵的味道,主张用冲和、平淡的内心看待周围的一切、处理人与人之间的纷争,特别强调恋人...

苏轼:比情商更重要的,是逆商

    他的生活状态:不是被贬官,就是奔波在正在被贬官的路上。 他的爱情:一生有三位深爱他的妻子,却都死在了他的前面。 他一生坎坷,颠沛流离,却是北宋文学界第一大V,粉丝上至皇上、太后,下到市井百姓,他随便发个表情符号,都有上百万的转发量,甚至连高丽、辽...

杨树森:为大桥付出,值!

    港珠澳大桥E15沉管安放曾因泥沙回淤和突淤这一世界难题两度折戟,就在工程人员带着E15沉管三征伶仃洋的同时,率队攻克这一难题的天津籍泥沙专家杨树森,被确诊为肝癌晚期,被迫远离他牵挂的世纪工程,入院等待死神的宣判。难题解决了,功臣倒下了,当所有工程人员都为...

阎锡山名言名句

    1、言不可奢,行不可吝。 2、管人须知识、能力、人格,均足以领导人还能通人情,有方法、善言语、能勤劳、以指挥人,方能尽人之所长。 3、人以生为原则,人生以结果为目的。人生的要素有二:一为物质,一为精神。故人生的结果亦有二:一为物质的结果继续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