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个段祺瑞
段祺瑞作为北洋系的第二代掌门人毫无例外的被贴上纯黑色标签。然而,一个复杂的人的复杂事毕竟还是值得我们思考。
武昌起义爆发后,他拒绝执行清廷的命令,并以将“率全体将士入京,与王公剖陈利害”兵谏相威胁,力促清廷接受孙中山的共和制。这其中虽有鉴于对清廷命运的洞悉,也有对老上级袁世凯的忠心耿耿,但敢于和老东家清廷闹别扭已实属不易。
1915年,当北洋系多数附和袁的称帝计划时,独段祺瑞例外。如果说,辛亥年清廷崩溃是自不待言的话,这一次可是要冒巨大的风险的。
第二次直奉战争后,段充任执政府执政,期间有所谓“三一八惨案”。也许没有这一事件段祺瑞不会到今天还留下骂名。段也非常痛心地说因此自己会“一世清名,毁于一旦!”。据未经考证的史料记载,开枪的命令非段下达。实情不得而知,只知道段祺瑞亲自跑到现场,面对死者长跪不起。之后,他又宣布自己决定终身食素。不知道是不是政治秀。不过现在中国的头估计这样的作秀是绝对不会了,只有德国的勃兰特才会,只有新华门前的学生会。
作为人们眼中标准的“亲日派”,当年袁世凯召集手下商讨如何应对“二十一条”时,几乎所有的人都自忖实力不济而同意袁屈尊接受这项不平等的条约,唯他一人力主“不为玉碎,宁为瓦全”,不惜举全国之力与日本决战!我们只记得巴黎和会上顾维钧滔滔的辩才,却忘了当时的主子是谁,就像我们只顾指责另一个安徽人李鸿章卖国而不知道主子是慈禧一样。33年,他离开日本人活动猖獗的天津,移居上海,也有“虽有十个日本,何足畏哉?”的抗日名言。
他任命蔡元培做北大校长,听任他折腾。老舍的话剧《茶馆》有句台词,说:“民国不如北洋;北洋不如前清”。北洋的思想宽松和段也没关系?
段祺瑞没有房产,是最牛的“寓公”,不抽、不喝、不嫖、不赌、不贪、不占,人称“六不总理”。
不是洗脑,该骂还要骂。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