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华英雄 > 政治家 > 正文内容

万里的群众观

2023年02月11日
   

  1947年1月30日,万里在《冀鲁豫日报》上发表《发扬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文,强调:“领导者越能发挥和组织了群众的积极性,就越能使群众有更多的创造。”万里认为,只有把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站在群众的角度,与群众打成一片,才能做好工作。

 

  1941年至1942年,冀鲁豫边区发生严重旱灾。面对灾情,担任运西地委书记的万里提出“在根据地不能饿死一个人”的口号,要求地委成立救灾委员会,派出专人安置灾民,组织群众开荒生产,脱产人员减少粮食定量,全力以赴支援灾区。1942年春,万里和运西地区干部战士一起,利用战斗和工作间隙,帮助当地群众和灾民实行互助合作,发放生产贷款和良种,解决牲畜、劳力和农具问题,发展农副业;同时自己动手,开垦路边、村头、黄河故道的零散荒地,种粮、种菜、种棉花。在万里的领导下,全区军民同甘共苦,战胜了灾害,为冀鲁豫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1957年春,时任城市建设部部长的万里随邓小平到太原、西安等地检查工作。回京后,万里召开座谈会,指出:“从我们城市建设工作来说,最根本的缺点和错误是脱离实际、脱离群众,没有很好地实事求是地根据本国国情来建设自己的城市。”万里举了西安某地将防洪工程建在高岗上,引低处水向上,让建设单位在原蓄洪区盖房子结果房子被水淹的例子,批评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上贪大贪新,不讲实用、不听取群众意见等缺点。他提出,城市建设片面追求美观和形式不利于调动人民积极性,会影响工农联盟;要求相关部门面向群众和实际进行工作检查,边修改,边总结。

 

  1977年6月,万里担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是时安徽自然灾害频发,凤阳农民生活困难,温饱问题无法解决。在省委召开研究如何解决凤阳农民外流讨饭问题时,有人说那里的农民有讨饭的习惯。万里听了非常气愤:“没听说过,讨饭还有什么习惯?讲这种话的人,立场站到哪里去了,是什么感情?我就不相信,有粮食吃,有饺子吃,他还会去讨饭?”万里认为,农民吃不饱,生产搞不好,主要是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为此,他特别强调各级领导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和生产观点,并多次深入农村调查,研究制定政策。万里坚持探索农业生产发展模式,推动了安徽农业体制改革,拉开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万里相信群众、注意调动干部积极性,以身作则坚持人民立场的观点和工作方法,为我们践行群众路线、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出了表率。

 

  (作者单位: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万里的群众观” 的相关文章

大禹

  尧在位的时候,黄河流域发生了很大的水灾,庄稼被淹了,房子被毁了,老百姓只好往高处搬。不少地方还有毒蛇猛兽,伤害人和牲口,叫人们过不了日子。   尧召开部落联盟会议,商量治水的问题。他征求四方部落首领的意见:派谁去治理洪水呢?首领们都推荐鲧(音gǔn)。   尧对鲧不大信任。首领们说:“现在...

苏武

    匈奴自从给卫青、霍去病打败以后,双方有好几年没打仗。他们口头上表示要跟汉朝和好,实际上还是随时想进犯中原。  匈奴的单于一次次派使者来求和,可是汉朝的使者到匈奴去回访,有的却被他们扣留了。汉朝也扣留了一些匈奴使者。  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正想出兵打匈奴,匈奴派使者来求和了,...

我为农民说真话

  能够被历史记住的小人物寥寥无几,而李昌平很可能是其中一个。在互联网上搜索一下“李昌平”三个字,瞬间就冒出近2000篇关于他的报道和评论。   他之所以广为人知,是因为写了那封著名的给朱�F基总理的信,痛陈“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   最近,他又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翔实的数据,写出...

打造中华民族之神

    一个伟大民族的崛起或复兴,离不开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任何伟大的民族精神,又都少不了一种人格神。这是能够聚集起全民族所有目光,沸腾起全民族每一滴热血的闪亮符号。因此,每一个伟大的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之神;在美国它是华盛顿和林肯,在法国它是贞德和拿破仑。拥有五千...

北京市市长王岐山答中外记者问(实录)

    千龙网北京2月21日讯(记者 李贸)今天中午,北京市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举行记者招待会,刚刚当选的北京市市长王岐山与中外记者见面。他说,现在离奥运仅仅剩了4年的时间,在这个时候,我能够出任北京市市长,深感光荣,深感责任重大。本人在当选之际,首先要依法行政和管理,为民、务实、廉洁。在...

孔繁森生前曾写下遗书

      南方网讯 在孔繁森的葬礼上,悬挂着一幅挽联,形象地概括了孔繁森的一生,也道出了藏族人民对他的怀念:   上联: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   下联:二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   有这样一位内地的汉族干部,曾经两次进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