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华英雄 > 军事家 > 正文内容

民族义士张学良

2004年08月18日
 

    北京时间2001年10月15日下午2点50分,当地时间10月14日20点50分,张学良在美国夏威夷逝世,享年一百零一岁。江泽民主席向张学良的亲属发去唁电,高度评价了张学良先生的历史功绩,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表示深切哀悼。

    张学良出身名门。父张作霖(1875―1928),奉系军阀首领,字雨亭,奉天海城人,早年投身绿林。1901年6月3日(农历4月17日),张作霖的原配夫人赵氏生下一个儿子,取名张学良,意思是学习西汉开国元勋张良。后来,因“张良乃汉朝大臣,臣者,卿也”,于是取别号为“汉卿”。张学良是张作霖的长子,从小机敏过人,深得父亲喜爱。
    张作霖1902年被官府收编,1911年武昌起义后,仍效忠清廷,任“奉天国民保安会”军事部副部长,打击革命力量。后被袁世凯任命为第27师师长,镇压反袁的国民党人。袁称帝,被封为子爵、盛武将军,督理奉天军务兼巡按使。袁死后,被北京政府任命为奉天督军兼省长、东三省巡阅使,在日本帮助下控制了辽吉黑三省,成为奉系首领。此后,张作霖以东北为基地,向关内扩张势力。1920年7月直皖战争爆发前,与直系共同把持了北京政府。直奉战争失败后撤回关外,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宣布东北三省“独立”、“自治”。1924年9月挑起第二次直奉战争,占据山东,势力范围一度扩展到苏、皖,直至上海。他联合吴佩孚、 阎锡山、张宗昌等,合力对冯玉祥的国民军作战,重占天津、北京。1926年,任安国军总司令,宣言“反共讨赤”,封闭进步报馆,杀害李大钊等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1927年6月在北京成立安国军政府,自称陆海军大元帅,“代表中华民国行使统治”,企图以黄河为界对中国版图实施南北分治。1928年初,蒋介石统率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各路军北上,直逼京、津。张作霖眼看大势已去,于5月30日下达总退却令。 因慑于东北人民的反日浪潮,对日本的侵略未予全部承诺,因而激怒日本军方,6月4日清晨,张作霖乘车由北京回奉天,经过沈阳西郊皇姑屯车站附近时,被日本关东军预埋的炸药炸成重伤,当日死去。
   张作霖被炸身亡后,张学良子承父业,成为东北的统治者,他大刀阔斧地对东北的军政实行改革,时刻不忘报杀父之仇。为了国家的统一,张学良从大局出发,在他就职的当天,便通电蒋介石等人,明确表示自己爱国爱乡,决不会卖身投靠日本人。后几经商谈,决定于1928年12月29日宣布东北易帜,服从国民政府号令。
    1930年蒋(介石)、冯(玉样)、阎(锡山)中原大战爆发,张学良发表和平通电并率兵入关,武装调停中原大战,又一次助蒋统一,被任命为全国陆海空军副司令。此时,日本已作好全面进攻中国的准备,先占领东北,进而占领全中国。在国家、民族面临严重危机的时刻,中国却内战不断。1931年7月,蒋介石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武力统一政策。8月16日,蒋介石秘密致电张学良:“无论日军在东北如何挑衅,我方应不予抵抗,力避冲突,吾兄万勿逞一时之愤,置民族国家于不顾。”张学良将此电报下发东北各军政长官。
    1931年9月18日,日军炮击沈阳北大营,由于没有遇到中国军队的抵抗,很快占领了沈阳,并不断扩大战果。不久,东北13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沦丧,3000万同胞处于日寇的铁蹄下。“东北王”张学良一时背上了“不抵抗将军”的骂名。
    1934年,张学良被蒋介石派往陕北“剿共”。东北军背负着国破、家亡、不抵抗的耻辱,在与红军的战斗中连续失利,动摇了张学良“剿共”的决心。1936年,他与红军秘密接触,达成了停止内战、“逼蒋抗日”的协定。与此同时,他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多次苦谏,劝说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均遭拒绝。1936年12月12日清晨,张学良、杨虎城经过周密策划,派兵在西安临潼华清池扣留了前来亲督“剿共”的蒋介石,实行兵谏,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并向全国发出通电,解释事变原由,提出抗日救国八项主张。在错综复杂的局势中,以周恩来、叶剑英、秦邦宪等组成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应邀前往西安参加谈判,并最终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1936年12月25日,张学良不顾众人劝阻,亲自送蒋介石返回南京,以维护蒋的领袖威信。张学良将蒋介石作为“圣诞礼物”送给了国民政府,但是,等待这位“圣诞老人”的是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囚禁。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七七事变”爆发,中国进入全面抗战时期。然而,为了这一天的早日到来而身陷囹圄的少帅,却不能亲赴前线。由于战局的变化,张学良不得不向内地转移,赵四小姐因孩子年幼,留在上海,后转往香港。夫人于凤至随丈夫颠沛流离。1940年,于凤至患乳腺癌无法继续陪伴,赵四小姐将年幼的爱子托给在美国的朋友,来到张学良身边。于凤至赴美国就医,后定居美国,张学良与夫人这一分别竟成永诀。1946年11月2日,张学良经重庆被秘密解往台湾。新中国成立前夕,西安事变的另一位主人公杨虎城将军被秘密杀害。
    张学良被押解到台湾后,首先被送到新竹的井上温泉,后转移到台北附近的阳明山。1959年春天,虽然被结束“管束”,但国民党当局仍以“对张学良负责,仍需派警员保护”为由,继续对他进行监视,张学良并未获得真正的自由。自从被囚禁后,张学良一直居无定所,经常“转移”。解除“管束”后,张学良迁到台北市北投的一所为他新建的别墅居住,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家。
    1964年7月4日,时年64岁的张学良与52岁的赵四小姐结为夫妻,这时他们已经相伴了36年。
    1975年4月5日,蒋介石去世。对张学良来说,一个时代结束了。台湾进入蒋经国时代,张学良的处境比原来宽松了一些。1980年10月20日,在蒋经国的安排下,张学良乘专机前往金门岛参观。在距大陆最近的古宁头,张学良被领到一架高倍望远镜前,他眯起眼睛,眺望久别的祖国大陆,当身边的人间他有何感受时,张学良答道:“风光很好。”张学良从金门回到台北后,在给亲友的信中,引用了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望大陆》诗句的前两句:“葬我于高山之颠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其思乡之情溢于言表。
    1990年6月1日,由张群等人发起,在台北圆山饭店昆仑厅为张学良公开、隆重地举办九十寿庆。从这一天起,张学良在被囚禁半个多世纪后重新获得了自由。1995年,张学良夫妇定居美国夏威夷。晚年的张学良对别离多年的东北老家念念不忘。他曾说:“虽然想回去,但就怕感情上的冲击使我受不了。”张学良一直希望祖国早日统一,1991年5月,他接受美国之音记者采访时说:“我衷心希望两岸能够和平统一,非常反对分裂……这是我最大的希望。”
   2000年6月3日,是张学良百岁华诞。6月1日,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致电并赠送花篮,祝贺老人百岁华诞,江主席在电文中遥祝老人“善自珍重,颐养天年”。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也给张学良和赵四小姐发了贺信,并送了花篮。世界开发银行计划拨款1亿美元在檀香山建立张学良将军公园和张学良文物馆。同时,檀香山市长宣布,2000年 6月3日为张学良将军日,以尊崇这位百岁老人历史的成就与贡献。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民族义士张学良” 的相关文章

卫青与霍去病

    卫青出身低微,他的父亲是平阳侯曹寿家里当差的。卫青长大以后,在平阳侯家当了一名骑奴。后来,因为卫青的姐姐卫子夫进宫,受到汉武帝的宠幸,卫青的地位才渐渐显贵起来。 就在李广在战斗中被匈奴兵俘虏后又逃回的那年,汉军四路人马,三路都失败了,只有卫青打了个...

戚继光驱逐倭寇

    明世宗的时候,有一批日本的海盗经常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骚扰。他们和中国的土豪、奸商勾结,到处抢掠财物,杀害百姓,闹得沿海不得安宁。历史上把这种海盗叫做“倭寇”。 公元1553年,在汉奸汪直、徐海的勾结下,倭寇集结了几百艘海船,在浙江、江苏沿海登陆,分...

中国红军之父――朱德

    无限深沉的脸庞上,是那漫不经意却又整齐的短发。这完全是一个受过严格军事训练的标准军人和严格纪律约束的职业革命者的发式。 这种发式区别于毛泽东那诗人气质的中分和周恩来那儒雅气质的背头。 这是我们父辈们曾经留过的发式。 永远的短发下面,是一双平静而又深...

刘伯承

  当上陆海空三军“总教头”,刘伯承诙谐地说:“我刘伯承跟教书先生有缘,有缘。” 翻开新近出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院校史》一书,里面记载着:南京军事学院是建国后我军创办的最早的高等军事学府,刘伯承元帅任院长兼政委。俗话说,当兵是最玩命的苦差,办军校是苦差中的苦差。刘伯承却主动要求办军校,...

抗英民族英雄裕谦

  裕谦(1793―1841),原名裕泰,字鲁山,号舒亭。内蒙古察哈尔镶黄旗(今锡林郭勒盟)人。蒙古博罗忒氏。清代蒙古族杰出爱国将领。   裕谦生于封建官僚家庭。曾祖父班第任内阁中书、兵部尚书,祖父巴禄为绥远城将军,父庆麟为京口副都统。   嘉庆二十二年(1817),裕谦考中进士,历任翰林院庶...

兵家鼻祖――吕尚

      吕尚就是姜子牙,东海海滨人。他的祖先曾经辅佐禹治理水土,因功封于吕,所以以吕为氏,而他的姓则是姜。中国古代的姓是母系氏族的产物,所以“姓”即“女生”,后来在一个姓中又以男性为主有了氏,到春秋战国以后,氏越来越多,姓和氏逐渐合二为一,就是现在所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