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华英雄 > 军事家 > 正文内容

万毅中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毅)”

2020年02月24日
  万毅

万毅,原名万允和,字顷波。1907年8月8日生于辽宁省金县四十里堡。1930年起在东北军任职。1938年1月任国民革命军第五十七军一一二师三三四旅六六七团团长。同年3月11日,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8月,同常恩多、郭维城率原东北军新第一一一师在山东滨海起义,加入八路军。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7年10月31日在北京逝世。

 

 

1938年11月至1939年2月,万毅率部在宿迁境内与日军作战。由于作战勇敢,当时在日伪军中流传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毅)”。

 

中共特别党员

 

万毅将军出身于张学良的东北军,以文武兼备、军容严谨、爱国进步著称。1930年,万毅以第一名的优秀成绩从东北陆军讲武堂第九期毕业,张学良偕夫人于凤至到校奖授他指挥刀和手表,随后得到张学良赏识。1935年9月,万毅结识了在东北军做地下工作的中共党员刘澜波,初步了解了共产党和红军,明白了许多革命道理。1936年1月,他任东北军新组建的第一O九师六二七团团长,请刘澜波推荐了一批以共产党员、民先队员为骨干的文化青年入伍,部队中成立了党的秘密小组,这是五十七军中建立的第一个党组织,五十七军的建党工作从此开始。同年12月西安事变发生,他坚决支持张、杨联共抗日主张,因此于1937年2月被东北军中的反共分子投入监狱。直到“七七”事变后的10月才被释放,任东北军第一一二师三三六旅六七二团团长。此后,奉命率部在江阴与日军血战五昼夜,后又参加南京保卫战。1938年元旦之后,被任命为第五十七军一一二师三三四旅六六七团团长,奉命移驻新浦,保卫连云港,阻止日军从海上入侵。

万毅的政治态度为我党所掌握。也就是在1938年元旦之后,周恩来在武汉接见了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国务院副总理的谷牧,委派他和祖籍东北的张文海到东北军工作,第一项任务就是考察研究发展万毅入党问题。周恩来交待他们说,如果万毅符合条件,就吸收他入党,然后依托他这个团,在五十七军开展工作。

谷牧与张文海在元宵节的鞭炮声中到达新浦,在一家叫陇海公寓的旅社与万毅见了面。见面时,万毅不认识他们,谷牧说他们是从刘澜波那儿来的,并表明身份,告诉他是“周恩来同志让我们来看看你”,这才打消了万毅的犹豫。交谈中,谷牧问:“你对参加共产党有什么考虑?”万毅想了一下说:“抗日救国,我义无反顾,打日本鬼子绝无二心,我这个团请共产党放心。但我的理论不行,看过几本书,学得很不够。再说共产党讲铁的纪律,我在纪律上觉得还不够条件。”谷牧看他思想上有些犹豫,就说你先想想,改日我们再谈。理论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入了党还可以继续学习,同时还给他详细解释了党的纪律。

回来后,万毅一夜没睡着觉,思前想后得出了结论:要打败日本鬼子,靠国民党没希望,得靠共产党,下决心参加共产党。第二天,他主动来找谷牧、张文海,郑重表示:“我想通了,如果组织上认为我还够格,我愿加入共产党。”谷牧和张文海当即表示愿意介绍万毅加入中国共产党,还共同研究了在他的部队开展工作的事。

1938年3月11日,在陇海公寓,经组织批准,由第一一二师中共工作委员会书记伍志钢主持,万毅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中共特别党员。

 

率部苦战在宿迁

一战宿城镇

 

1938年11月下旬,日本侵略军占领宿迁县城。国民革命军第五十七军奉命回援苏北。刚到淮安,万毅团长即因病住进医院。病刚好,万毅就赶回驻在宿迁县城附近的六六七团指挥作战。12月2日晚,第六六七团配合第六六八团夜袭宿迁县城。日军居高临下,火力很猛,利用城墙拼命顽抗,战斗十分激烈。攻城部队缺乏重武器,仅有一些威力不大的山炮。万毅指挥第六六七团部队利用薄雾和夜暗,在炮兵掩护下爬城,于拂晓时分,终于登上了城墙,但日军利用房屋封锁,部队无法下城。此时,第六六八团从城门攻入,将日军汽车停车场54辆汽车烧毁。第六六七团便乘势强行下城与日军展开巷战。战至下午,由于部队缺乏巷战经验,最后被迫撤出。此战毙日军160余人,第六六七、六六八团伤亡也比较大,第六六七团三营营长杨景仕在巷战中英勇捐躯。但该营第九连连长贾某贪生怕死,因被炮弹崩了块皮就擅自脱离战场。战斗结束后,有人主张枪毙他。万毅说:“算了,我们提倡自觉的纪律,他自己也会觉得不好意思。”他将贾撤职,提升作战勇敢的一排长张文忠任连长。

 

二战归仁集

 

宿迁战斗结束后,万毅率第六六七团撤到罗圩子一带。该地及附近村落原驻有土匪二三百人,匪首刘某外号“九指手”,勾结日军作恶一方,奸淫掳掠,无所不为。当地群众恨之入骨,强烈要求清除此匪,第一一二师师部将剿匪任务交给了万毅的六六七团。根据土匪惯于流窜的特点,万毅命令第一营夜袭归仁集,他带领二、三营伺机搜剿附近各村。第一营刚将这股土匪包围,突然发现有日军开来,离他们尚有一段距离。第一营营长一面派人速报团部,一面令该营迅速抢占归仁集前有利地形先敌展开火力,顽强阻击日军。万毅指挥第二、三营全力围歼土匪。但由于这帮家伙多是惯匪,狡猾凶悍,又着便衣,难以辨认,花费了很长时间才将土匪彻底消灭,并抓获匪首“九指手”。消灭了土匪后,万毅率部迅速去增援第一营。激战至傍晚,万毅指挥部队撤出,日军不敢追赶,战斗取得了胜利。

 

三战罗圩子

 

1939年2月23日,青阳镇日军突然逼近罗圩子以南。第一一二师师长霍守义令万毅率六六七团奇袭这股日军。当万毅率部赶到时,狡猾的日军已经撤退。万毅便留下第二营守罗圩子,其余奔袭日军,但追了一夜没追上。当东方晨曦初露时,万毅下令部队撤退。这时接到第一营报告说,从宿迁城出来的日军一部正进攻罗圩子。万毅率部队不顾疲劳,立刻跑步往回赶。待赶到罗子时已是中午。敌人已攻入罗圩子,在飞机、重炮掩护下对第二营猖狂进攻。第二营官兵不畏强敌,沉着应战,予敌以重大杀伤,并坚守着部分阵地。万毅即令第一营迅速展开作战。这时第六八八团一营营长刘杰奉师命令率领全营也从右翼赶来,侧击敌人。两营官兵密切配合,堵住日军退路,以密集的火力杀得日军尸横遍野,大部被歼,残敌狼狈逃回宿迁城。此战斩日寇首级数麻袋,并生俘日军一名。第六六七团二营在日军立体交叉火网下也蒙受了不少损失,第六连连长陈兆祥牺牲,任柏林等班、排干部大部伤亡,全连仅剩下18人。中共地下党组织派驻该连的共产党员夏锡铭、卜善武和王孔山等三位同志也英勇牺牲。

 

四守洋河大桥

 

1939年春节之后,第五十七军在苏北的部队(包括军部、第一一一师一个团、第一一二师全部等)奉命撤离苏北,往鲁南转移。可是军长缪��流思想摇摆,不大乐意离开苏北这块生活较安逸的地方。要撤离了,部署却很草率,造成部队思想混乱。万毅率第六六七团奉令负责后卫,掩护全军撤退,规定在军部和所有部队撤过位于洋河镇的洋河大桥之前,就要死守这个洋河大桥。部队的北线是陇海路,南边是尾追他们的日军部队。但在这时,苏北友军韩德勤的部队却躲起来了,一点配合都没有。第六六七团三营在大桥上阻击敌人。敌人攻得很猛,战斗打得很残酷。九连在敌人火力交叉网下,伤亡很大,全连最后只剩下13个人。但是,任凭日军疯狂进攻,第六六七团官兵始终坚守着洋河大桥阵地,直到部队全部撤完,才最后撤离大桥。

 

编写《六七七团团歌》

 

万毅任第六六七团团长后,为开展部队宣传教育活动,鼓舞官兵士气,以法国《马赛曲》的曲谱填写了一首《六六七团团歌》,歌词为:

神圣的自卫战争是民族最后生路,

大家向前!

倭奴逞强权夺我东北,

又无厌踏进长城关。

寇已深,国将亡,家已破,

我们要誓死收复旧山河。

遵守团体铁纪律,

组织成救亡铁阵线,

统一意志,集中一切力量,

为争生存而战,为复失土而战,

勇敢前进,到东北去,

青年的六六七团!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万毅中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毅)”” 的相关文章

春秋末期吴国军事思想家--孙武

    《孙子兵法》是从战国时期起就风靡流传的军事著作,古今中外的军事家们都使用其中论述的军事理论来指导战争,而且,其中论述的基本理论和思想还被运用到了现代经营决策和社会管理方面。然而,这部著作者是谁呢?学术界议论纷纷,一种认为是春秋时期吴国的孙武所著,一种认...

戚继光驱逐倭寇

    明世宗的时候,有一批日本的海盗经常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骚扰。他们和中国的土豪、奸商勾结,到处抢掠财物,杀害百姓,闹得沿海不得安宁。历史上把这种海盗叫做“倭寇”。 公元1553年,在汉奸汪直、徐海的勾结下,倭寇集结了几百艘海船,在浙江、江苏沿海登陆,分...

郑成功收复台湾

    隆武帝在福州建立政权之后,他手下大臣黄道周是个真心抗清的人,一心想帮助隆武帝出师北伐。但是掌握兵权的郑芝龙,只想保存自己的实力,不愿出兵。过了一年,清军进军福建的时候,派人向他劝降。郑芝龙贪图富贵,就抛弃了隆武帝,向清朝投降,隆武政权也灭亡了。 郑...

中国红军之父――朱德

    无限深沉的脸庞上,是那漫不经意却又整齐的短发。这完全是一个受过严格军事训练的标准军人和严格纪律约束的职业革命者的发式。 这种发式区别于毛泽东那诗人气质的中分和周恩来那儒雅气质的背头。 这是我们父辈们曾经留过的发式。 永远的短发下面,是一双平静而又深...

彭德怀率军出兵朝鲜

    《远东朝鲜战争》是解放军文艺出版社为纪念朝鲜战争爆发50周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50周年而隆重推出的。 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远东爆发的参战国最多、死伤人数最多的一场战争。朝鲜战争结束50年后,参战各国的战争档案纷纷解密。作者王树增同志...

刘伯承

  当上陆海空三军“总教头”,刘伯承诙谐地说:“我刘伯承跟教书先生有缘,有缘。” 翻开新近出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院校史》一书,里面记载着:南京军事学院是建国后我军创办的最早的高等军事学府,刘伯承元帅任院长兼政委。俗话说,当兵是最玩命的苦差,办军校是苦差中的苦差。刘伯承却主动要求办军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