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华英雄 > 军事家 > 正文内容

唯一非黄埔系、非党国防部长俞大维

2022年07月07日
   

俞大维,何许人?当下国人特别是年轻人知道其人其事的不多了。俞大维先后就读于复旦大学、圣约翰大学,21岁时到哈佛大学攻读数理逻辑,拿到博士学位后又到德国大学攻读数学及德国哲学。取得第二个博士学位后俞大维便留在德国进行兵器及战略研究。后来,他婉言谢绝美、德等国的高薪聘用回国为中华民族效力。

俞大维是一位深有造诣的兵器弹道专家。于1933年任国民政府兵工署署长,1946年初任交通部长,1949年赴台,1954年在台湾出任“国防部长”。1993年7月8日因病于台北辞世,享年96岁。

 

钱学森感恩科研前辈

 

对大陆人来说,俞大维是一个陌生的名字。1999年9月18日下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召开表彰研制“二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二十三位科技专家大会。首席科学家钱学森代表受奖人员致答谢词及感言中的一段话,

钱学森说:“今天受奖者大都是七十岁以上的第一代科学家,在座者有第二代梯队及第三代梯队,我们第一代梯队对国防科技发展的成就交出了一张成绩单,算是对国家的期望有了一点交代。在此我要特别告诉大家,有三位先贤前辈是我们这一代人永远感恩与怀念的,由于他们三位的远大眼光,以及培育人才的宽宏胸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才有今日的开花结果,以丰硕的成就呈显在国人面前。”

“---要特别感恩和怀念三位先贤前辈,第一位就是俞大维先生。例如在场的受奖人任新民、屠守锷、姚相斌、孙家栋、黄纬禄、徐兰如、沈正功及谢光选均系在俞大维的兵工厂及研究机构工作或资送出国留学培养出来的人才……”。

钱学森说的三位先贤前辈都是学贯中西的著名科学家,他们是:俞大维先生、吴大猷先生和翁文灏先生。

俞大维先生,他是以学者(哈佛大学数理逻辑博士及德国柏林大学弹道学专家)身分受邀从政的。于一九三三年初担任国府时代军政部兵工署署长,主管全国军火武器之研发与生产制造。

当年留学欧、美及日本等国的理工学人专家,国内各大学出身之理工科人才以参加国防科技研发及武器弹药生产工作为报国之志,并引以为荣!一九三七年中日大战爆发,俞氏奉命将全国二十多个兵工厂迁移到大后方,抗战八年期间,国军作战所需轻兵器和弹药不曾短缺;而兵工厂也培育了大批兵器与弹道方面的人才。例如在场的受奖人任新民、屠守锷、姚桐斌、孙家栋,黄纬禄,以及未受奖的火箭专家徐兰如、沈正功及谢光选等人均曾在俞大维领导下的兵工厂及相关的研究机构打下了坚实的兵器设计与制造本领。

钱学森说:在我国导弹研发领域中,我钱学森不过是理论上及精神上领导者(Theory and Spirit Leader),而在硬体设计、工艺、实际生产制造(Hardware,Design,Technology,Practice Production,and Manufacture)等方面都是任新民、徐兰如及谢光选这一批出身兵工厂的人,所领导的一群技术工人们的集体杰作成果。俞大维主持兵工厂业务长达十四年之久,有“兵工之父”的美誉。他是我国近代国防科技发展史上第一位大力开拓、耕耘、播种,灌溉、施肥的始祖园丁,我们不能忘记他。

 

俞氏家庭

 

俞大维,祖籍浙江绍兴斗门,1897年生于湖南长沙,从小在湖南长大。父亲俞明颐,1905年总办长沙开埠事宜,---。民国后,俞明颐担任过中国最大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董事。母亲曾广珊,系曾国藩的孙女。

子俞扬和,娶蒋经国的女儿蒋孝章为妻,有俞祖声为后。

妹妹俞大彩是知名学者、国立台湾大学前校长傅斯年的妻子。

俞大维与陈寅恪在美国哈佛大学、德国柏林大学连续同学七年。

陈寅恪的妹妹是俞大维的夫人。

俞大维与蒋介石并无渊源,他们的相识和交往是俞大维在德国留学和工作担任驻德国商务调查部主任期间,由于蒋介石对德国的军械装备、军队训练及有关业务都十分赞赏,而俞大维正是这方面的青年专家,自然被蒋认为是可用之才。于是,俞大维为了回来为国家效力,带着稚子离开德国,回到祖国。

 

清正廉洁

 

与国民党政府的其他军政要员相比,俞大维最可贵的是清廉。美国作家芭芭拉・塔克曼女士在他的《史迪威》传中对国民党政府诸多要员颇有微词,但却多次以各种例子来称赞俞大维廉洁公正,知识广博。二战时期美国驻重庆记者西沃道克・怀特曾在其著作《霹雳中国》中多次批评国民党政府官员腐败,却极力推崇俞大维的清正廉洁。

目光远大培育人才

1945年11月,军政部部长陈诚、次长兼兵工署长俞大维,邀请吴大猷(物理)、曾昭抡(化学)与华罗庚(数学)商谈研究原子弹。专家意见是我国毫无基础,只能由培育人才着手。陈、俞采纳此议,聘吴大猷、曾昭抡及华罗庚三人率领王瑞�、唐敖庆(化学)、孙本旺(数学)及李政道、朱光亚(物理)于1946年赴美学习。他还以兵工署的名义向国外派了不少研修生,后来,这些人才为新中国国防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正如钱学森的感言中讲的那样:“今天我们能交出这样一张成绩单,要特别感恩和怀念三位先贤前辈,第一位就是俞大维先生。例如在场的受奖人任新民、屠守锷、姚相斌、孙家栋、黄纬禄、徐兰如、沈正功及谢光选均系在俞大维的兵工厂及研究机构工作或资送出国留学培养出来的人才……”

 

书生领军十年

 

1950年3月,蒋介石任命俞大维为“国防部长”。俞大维因耳病,未就职,改任驻美采购主管。1954年,再度任命俞大维为“国防部长”。俞大维既不是黄埔出身、也不是国民党员,当然谈不上是蒋介石的亲信、嫡系。但是蒋介石却任命他担任“国防部长”这样的要职,实属罕见。

俞大维最忌将时间耗费在开会与应酬上,上任第一天,讲了五分钟的话,就搭乘军舰,到金门、马祖、大陈巡视。他在职期间去大陈、马祖、金门各岛130多次,平均每两周去一次,人称“国防部长”的办公室在金门。他的信条是“我不能去的地方,怎能派我部下去呢?”

1977年,俞大维身体大不如前,于1月20日立下遗嘱,

 

遗嘱

 

余追随故总统蒋公四十七年,曾任兵工署长、交通部长、国防部长。赖蒋公专纯信任得达成艰巨任务。知遇之感,永生难忘。

兵工署、交通部及国防部之僚属,不避艰苦,努力工作,余甚赞佩。余任国防部长时,因经常巡视前线与三军官兵同生死、共患难,情谊与日剧深,今将永别,自感无限悲痛。

余仅有之物质财产,只是书籍。惟大部分已毁于兵燹。今将现存之关于军事学科者,赠与三军大学,关于哲学、历史、数学、物理、天文等学科者,赠与台湾大学研究图书馆。余无他长物可以遗子孙,惟忘身报国之家训而已。

余去世后,遗体火化。不得举行任何吊祭或纪念仪式,亦不得收受亲友赙赠。骨灰由长子扬和驾机飞洒于金门海面,先飞过故总统蒋公之灵寝及故副总统陈公之墓园,以致最后之敬礼。

 

立嘱人:俞大维

见证人:高魁元

宋长志

 

 

1993年初,俞大维皈依佛门,法号“净维”。当年7月8日,俞大维驾鹤仙逝,终年96岁。遵照遗嘱,后人将藏书分为两类:军事科学书籍全部捐赠“三军”大学;文、史、哲及自然科学书籍全部捐赠台湾大学图书馆。据统计,仅捐赠台湾大学的书籍就有7000余册。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唯一非黄埔系、非党国防部长俞大维” 的相关文章

春秋末期吴国军事思想家--孙武

    《孙子兵法》是从战国时期起就风靡流传的军事著作,古今中外的军事家们都使用其中论述的军事理论来指导战争,而且,其中论述的基本理论和思想还被运用到了现代经营决策和社会管理方面。然而,这部著作者是谁呢?学术界议论纷纷,一种认为是春秋时期吴国的孙武所著,一种认...

卫青与霍去病

    卫青出身低微,他的父亲是平阳侯曹寿家里当差的。卫青长大以后,在平阳侯家当了一名骑奴。后来,因为卫青的姐姐卫子夫进宫,受到汉武帝的宠幸,卫青的地位才渐渐显贵起来。 就在李广在战斗中被匈奴兵俘虏后又逃回的那年,汉军四路人马,三路都失败了,只有卫青打了个...

李宗仁:台儿庄的日日夜夜

    20世纪30年代,中国脆弱的社会重新面临着一个严重的时刻,1937年7月7日,河北宛平卢沟桥畔的上空,响起了日军全面侵略中国的罪恶枪声。民族灾难的信号,惊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四万万中国同胞,掀起了救亡热潮。李宗仁在民族灾难的呼唤和催促下,履行了炎黄子孙的匹夫之责,...

彭德怀率军出兵朝鲜

    《远东朝鲜战争》是解放军文艺出版社为纪念朝鲜战争爆发50周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50周年而隆重推出的。 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远东爆发的参战国最多、死伤人数最多的一场战争。朝鲜战争结束50年后,参战各国的战争档案纷纷解密。作者王树增同志...

抗英民族英雄裕谦

  裕谦(1793―1841),原名裕泰,字鲁山,号舒亭。内蒙古察哈尔镶黄旗(今锡林郭勒盟)人。蒙古博罗忒氏。清代蒙古族杰出爱国将领。   裕谦生于封建官僚家庭。曾祖父班第任内阁中书、兵部尚书,祖父巴禄为绥远城将军,父庆麟为京口副都统。   嘉庆二十二年(1817),裕谦考中进士,历任翰林院庶...

飞将军李广

    公元前129年,匈奴派兵进犯上谷(治所在今河北怀来东南)。汉武帝派卫青、公孙敖、公孙贺、李广四名将军带领人马分头出击。   在四名将军中,要数李广年纪最大,资格最老。李广在汉文帝时候就做了将军;汉景帝的时候,他跟周亚夫一起平定七国之乱,立过大功;后来,汉景帝又派他去做上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