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华英雄 > 军事家 > 正文内容

缅怀关麟征将军

2024年06月29日
 

 

关麟征将军原名志道,字雨东,生于陕西户县真花�}村。其父以农为业,因频年遭受天灾人祸,以致家境清寒,负债累累,这在少年时代的关麟征心灵深处却激励了发奋图强,报效家国的雄心壮志。

关麟征将军自幼在私垫读书,深受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的封建传统观念的影响。未及冠,蒙陕西草圣于右任先生引荐,赴黄埔军官学校学习军事,与吾同窗挚友,朝夕共处,情同手足。回忆将军自1924年入黄埔至1949年隐居香港,其间纵横沙场25年,指挥将士数十万,历经东征、北伐、抗日诸役,身经百战,先后6次负伤。关将军有胆有识,智勇双全,在半生戎马生涯中,他南征北战,几乎所向无敌,为国家建立了赫赫战功。尤其值得大书特书的是长城古北口及台儿庄两役。在这两次中外闻名的战役中,关将军运筹帷幄之英明,临危不惧之刚毅,视死如归之胆略,堪称我国军人之典范。现据记忆所及,分述如下:

1933年春,日寇进犯华北,当时形势十分危急,如长城有失,则平津难保。在此危难存亡之秋,关麟征临危受命,亲率第二十五师据守长城古北口,部队由北平开赴古北口途中,一路军纪严明,秋毫无犯,不征一夫一车,由战士们自挑炊具,肩扛辎重,因而受到群众热烈拥护。

我二十五师健儿在关将军指挥下,刚以抵达古北口,工事尚未构筑,日寇空军即开始袭炸,步兵在坦克掩护下亦开始向我军发动进攻,关麟征将军身先士卒,奋不顾身,亲临第一线指挥作战。部队见师长以身作则,受到极大的鼓舞与教育,因而人人奋勇杀敌,悲壮无比,虽伤亡惨重,但仍坚守阵地,使日寇侵略气焰顿挫。

在此次战役中,关麟征将军不幸负伤,就医于北平协和医院。消息传出,在京各大专院校学生代表前往医院慰问,终日络绎不绝。张季弯先生发表文章,题曰:“爱国男儿,血洒强场”赞扬关麟征的爱国牺牲精神。黄杰将军亦赋诗致敬。诗中有云:“争说君无敌,投鞭我不如。”对关麟征将军的英勇善战,大有自愧弗如之意。斯时,侵略古北口的日军亦深深为关麟征部队的军威所震摄。未几关麟征创伤未愈,又扶杖重返前线。从此以后,日寇对关将军畏之如虎,而国内人民群众对关麟征歼敌古北口,张自忠杨威喜峰口几乎家喻户晓,一时传为佳话。

1938年,在举世闻名的台儿庄战役中,日寇五万余人,被我军歼灭三分之二,其余溃不成军,失魂落魄。战后敌我双方一致公认负责主攻的关麟征将军所率第五十二军打得最猛,歼敌最多,因而受到上嘉奖,关将军亦由第五十二军军长擢升为军团长。是役有两点值得大书特书:1.关将军善于与友军密切联击,协同作战,英勇沉着,步步为营,稳扎稳打;2.第五十二军官兵团结一致,上下一心。关将军对日寇采取分割包抄及大迂回的战略,将顽敌逐步歼灭。尤其在追歼残敌过程中,不给日寇以喘息之机,出击神速,使日寇伤亡惨重,由此可见,关将军指挥艺术十分出色。

台儿庄位于山东境内,运河北岸,乃津浦线上的重镇。当时日寇以矶谷与坂垣两师团的精锐队发动进攻,企图一举占领台儿庄,每日几十架飞机,40辆战车和百余门大炮狂轰滥炸,侵略气焰嚣张至极,万万没料到被我第五十二军迎头痛击,狼狈逃窜。

由于敌军装备精良,关将军命令我军白天以防守为主,采取夜间出击,逐村包围歼灭的办法。当日寇负隅顽抗,龟缩拒降时,关将军乃下令火攻,少数士兵用云梯上屋纵火,迫使顽敌外逃,以便我军就地歼灭。这种打法,部队名之曰:“煸风点火战术”,亦是关麟征将军之高见。总之,台儿庄一战,大大地鼓舞了我国军队的抗日士气,振奋了民族精神,使日寇十分震惊,一向轻视我国的西方列强也不得不因此而对我国军民刮目相看。

诚然,台儿庄战役中,我军立功将领甚多,但立功最大,杀敌最多者,当首推关麟征将军。同时关将军也是黄埔同学中凭战功提升最快之一人。

关将军的军事艺术天才,除在古北口,台儿庄大显身手外,在湘北会战中也发挥得淋漓尽致。1939年,关将军以十五集团军副总司令并代总司令的身份坐镇湘北,给日寇�x俊六指挥的10万陆海空侵略军以迎头痛击。

在湘北会战中接受关麟征将军指挥的有张耀明、陈沛、夏楚中3个军。其后不久,李觉、欧震、彭位仁3个军也相继加入第十五集团军战斗序列,共同对敌。敌人陆海空三军协同作战,向我方阵地猛扑,攻势十分凌厉。但由于关将军指挥若定,每日运筹帷幄,军纪严明,上下一心,构筑工事,严密防守,来犯之敌始终被阻于新墙河以北,未敢越雷池一步。后因奉命作战略转移,乃不得不放弃湘北阵地。

关麟征将军算得上是卓越的军事家。他在战场上的卓越胆识和坚毅沉着的大将风度,将永远为我国军人的典范。他治军20余年,对国家对民族耿耿忠心,立下汗马功劳,从不拉帮结派,以权谋私。这些事实是有目共睹,有口皆碑的。

惜乎抗战胜利之后,关将军失欢权贵,频遭群小诽,政治上遭受冷遇,仕途屡遭挫折,而关将军一身正气,又不肯阿谀顺旨,随俗浮沉,终于导致解甲隐居。

我于1980年经港赴美,特往访雨东兄于其在港寓所。相见时,拥抱涕泣感慨万分。痛论国民党的失败,实由于当政者存天下为私之心,任人唯亲,是非不明,自命为孙中山先生的信徒,而所作所为,无一不与孙总理的思想、政策和天下为公的精神相违背。余与雨东情同手足,交称莫逆,孰料此次重逢,竟成永决。是年8月,我在纽约得此噩耗,无限感伤。

今特撰此文,以资纪念,并望能告慰雨东兄在天之灵。

 

1988年5月于北京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缅怀关麟征将军” 的相关文章

卫青与霍去病

    卫青出身低微,他的父亲是平阳侯曹寿家里当差的。卫青长大以后,在平阳侯家当了一名骑奴。后来,因为卫青的姐姐卫子夫进宫,受到汉武帝的宠幸,卫青的地位才渐渐显贵起来。 就在李广在战斗中被匈奴兵俘虏后又逃回的那年,汉军四路人马,三路都失败了,只有卫青打了个...

郑成功收复台湾

    隆武帝在福州建立政权之后,他手下大臣黄道周是个真心抗清的人,一心想帮助隆武帝出师北伐。但是掌握兵权的郑芝龙,只想保存自己的实力,不愿出兵。过了一年,清军进军福建的时候,派人向他劝降。郑芝龙贪图富贵,就抛弃了隆武帝,向清朝投降,隆武政权也灭亡了。 郑...

刘伯承

  当上陆海空三军“总教头”,刘伯承诙谐地说:“我刘伯承跟教书先生有缘,有缘。” 翻开新近出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院校史》一书,里面记载着:南京军事学院是建国后我军创办的最早的高等军事学府,刘伯承元帅任院长兼政委。俗话说,当兵是最玩命的苦差,办军校是苦差中的苦差。刘伯承却主动要求办军校,...

兵家鼻祖――吕尚

      吕尚就是姜子牙,东海海滨人。他的祖先曾经辅佐禹治理水土,因功封于吕,所以以吕为氏,而他的姓则是姜。中国古代的姓是母系氏族的产物,所以“姓”即“女生”,后来在一个姓中又以男性为主有了氏,到春秋战国以后,氏越来越多,姓和氏逐渐合二为一,就是现在所说的...

孙膑

      战国时期的齐国,在远离齐都临淄的一个偏僻山村里,晚年的孙膑深居简出,潜心于军事理论的研究和著述。时值深秋时节,这一天,孙膑从堆满简牍的几案上抬起头,望着窗外瑟瑟的秋风中纷纷飘落的枯叶,目光不由地转到了那双残废的双腿上,昔日那些艰难坎坷、...

甲午军魂邓世昌

      邓世昌(1849-1894),近代著名海军将领,祖籍广东番禺,中日甲午战争时为致远号巡洋舰管带,在1894年9月17日海战中捐躯报国。   邓世昌及其将士壮烈殉国后,举国上下一片悲愤,威海百姓自发出海打捞英雄们的尸体,当地流传着“通商卖国李鸿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