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华英雄 > 军事家 > 正文内容

32岁军长仗打的出神入化,赢得日军赞美国敬,请记着这个抗日英雄

2024年06月29日
   

“江南的才子北方的将,陕西的黄土埋了皇上。”说的便是西北的汉子矫健勇猛、善于作战。史上西北的将军数不胜数,今日主角关麟征便是其中的一位。

和一般猛将不一样的是他不但嫉恶如仇、桀骜刚毅,还天赋异禀,是文人风度将帅一枚。

一、一个名额,圆了少年“军官梦”。

关家人丁兴旺,5代人中,关麟征当属佼佼者,承载家族荣耀。他生于清末陕西省户县一家农户,家境一般。其父望子成龙,希望关麟征能出人头地。

到了入学的年纪,关父把他送到县里学堂读书学文化。小关同学天资聪慧,小升初成绩全校第一,可他常常舞刀弄棒,讲义气,看不惯的事就大打出手。

校长头疼不已,因打架“前科”,他被降为第2名入了陕西第3中学。校长对关父说:“你儿子未来成器了是杨六郎,不成器是卖糖郎。”

话说,小小年纪的关麟征心底滋生一个令自己想想都威风的梦想:当连长。机会来了。

1924年2月的一天,关麟征的邻居兼好友邓毓玫得了一个广州军校招生名额,因嫌离家远要放弃,他问关麟征:“你想去吗”?

关答:“好吃好喝有军饷,社会地位高,当军官多威风啊!”此事得到关父支持,他一咬牙把家中正出力的牛卖了30块银元,关麟征整理行囊乘船南下广州,那个专门培养军官的地儿,他如愿成了陆军军官学校的一员。校长激情演讲:“作为一名优秀军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一席话,为关麟征之后戎马生涯埋下了做一个有高度才能军人的种子。

1947年,蒋辞去军校校长兼职后,关麟征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2任校长。次年,关麟征被任命为陆军副总司令,兼任军校校长。黄埔出身的关麟征一生如麟善征。

二、血战“古北口、台儿庄”,两场战役使其声名远赫。

关麟征32岁就升为52军军长,一个军人的“黄金时代”由此开启。他不但人品好,在战术上亦十分精湛。1933年,小年刚过,日本三个师挺进热河,鬼子兵攻下山海关。

华北摇摇欲坠。关麟征25师、2师、83师受命奔赴古北口。抗日战场第一线,他骁勇善战亲临指挥,巧夺有利地形,率25师149团攻势猛烈,和日军兵戎相见。

“开始,关军长25师在前线被打残,2师黄杰顶上,替下25师;2师被打残,83师刘戡顶上去,替下2师……”说起这场战役,关麟征的25师团背腹受敌,战事不容乐观。

关键之时,关军长率领一个连的兵力打入敌方阵营,展开了殊死肉搏战。作为一名中国军人,他心中一直不忘“收复失地”之重任,力战不退。

付出的代价是:团长光荣牺牲,连长身负重伤,军长关麟征6处弹伤,子弹横飞场面十分惨烈,关麟征眼见身边20余名随从的官兵战死沙场,自个儿亦被敌军的弹片炸伤。身上多处血流不止,仍坚持不下火线,毫无畏惧之色,镇定从容指挥战士们和敌军誓死搏斗到底。

炎黄子孙多傲骨,主动请缨抗日的关麟征和他的战友们终将日军击退,占据了高地,他这才舍得退离前线做简单包扎。之后又到第一线指挥,前前后后抗击敌军长达2个月。

此战,给侵略热河以来狂妄放肆的日军沉重一击。日本史书中有对中国古北口大捷的描述:“激战中的激战”。古北口一战,当属九一八后中对日的首次大捷。

该战役打的很辛苦,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季节,官兵脚登草鞋,和日军鏖战。日军谈关色变,古北口战役振奋国人心。政府为其授颁“青天白日勋章”褒奖其抗日之功。

5年后的1938年,关麟征负庄外侧翼作战之责,配合正面进攻。已是52军军长的关麟征和他的战友又创台儿庄战役“巅峰”之作。自此,“关铁拳”威名不胫而走。

话说,3月初,板垣征四郎的第5师团,号称日军钢铁精锐部队。鬼子兵疯了似的攻打鲁南,就是为了打通津浦铁路,夺台儿庄,然后攻占徐州。

盘卧在铁路线上的日军第10师团突然发起攻势。善于观察的关军长察觉敌人白日打的热火朝天,入夜就不怎么放肆,躲着不出。立即调整战略。

关麟征亲率一支小分队借日军不敢轻举妄动的缺欠,深夜潜入敌方登云梯上屋顶火烧营房,火势起来,等待逃窜日军的是集中火力的机枪射击。

外围的士兵瓮中捉鳖,逃出一个,补上一刀。可怜的鬼子兵死伤不计其数,赤柴联队就这么稀里糊涂的遭52军全歼。该战便是“煽风点火术”。这下惹恼了鬼子兵。

报复性反击很快来临,当月月底,日军近6000人备上大炮突袭52军指挥部,炮弹在指挥部周边落下,此时指挥部的兵力仅是一个警卫营,区区200多人如何应对敌军6000?

大敌当前,局势尤为险峻,面对危险,关麟征不慌不乱。他稍作思考,命200名手下步行离日军1500米处分散射击敌人,用佯攻战略诱惑鬼子。

敌人搞不清对手究竟多少兵,不敢贸然行事。傍晚,20军团、75旅援军纷纷赶来,主力军在关麟征的指挥下夜袭继续,一轮猛烈反击上演了。他指挥属下和日军周旋。

不断阻击、伏击敌人,在局部地区包围日军,鬼子军坂垣第5师团被死死包围在爱曲村。这一战,关麟征从容不迫、机智沉着应对,作战手法不按常理。

结果,52军指挥部安然无事、完好无损,强有力的支援了台儿庄正面防守战。

关麟征“夜战火攻战术”给敌人以重创。他指挥精彩、征战有功,令鬼子兵闻风丧胆的“关铁拳”之名在台儿庄战役后传开。板垣称“关麟征的一个军,应视为普通中国军十个军”。

美国《时代周刊》称关是“中国的巴顿”。关麟征战术精湛货真价实,真不是盖的。就是这么一个因军人“威风”而参军的少年郎,在战场上展示了中国军人的“威风”。

他不仅赢得国人赞,亦赢得对手敬。

三、战场重伤,“截肢”风险两次袭来。

关麟征久经沙场,生平遇2次“截肢”风险。1925年,二十岁凸显将帅才能,征战陈炯明他是克敌尖锐先锋,广东淡水城一战大获全胜。

关麟征却在战场上右膝盖骨重伤。重到保命需截肢的地步。广州医院给出的治疗方案,小关不能接受。如若截肢,今后如何上战场?

后来,廖仲恺对此事很上心,请来军部专家会诊,最终采取保守治疗,总算保全了他的一条腿。八年后的古北口一战,关麟征受伤6处,占领高地时近乎成了血人。

北京协和医院的高级病房内,关麟征再次面对“截肢”。老蒋得知后,一个电话打给院长,“倾力保关将军的腿……”。

这次运气更好,不但保住了腿,还收获了美好爱情。关麟征抗日英勇事迹深深打动了护士徐孝仁。之后,俩人鸿雁传书,小徐成了关夫人,并为其育有两子四女。

四、定居香港,“四个不”看淡人世间。

关麟征虽说是一名武将,称他为“儒将”亦当之无愧,他所领导的军队,学习风气非常好,普普通通的小士兵们都识字。

他办公室3个大书架上摆满了军事书籍。排、连、营、团的文化水平绝对不低于学生干部。《孙子兵法》、《战争论》、赵括、岳飞等典故常常挂嘴边。

1949年,是特殊的一年,蒋带着他的部队和亲信去了台。关麟征却没去,举家去了香港。

在那里,他住的是60多平米的出租屋,“解甲归田”深居简出,过着隐士般的日子。

他以其骄人的战绩傲然名列抗日名将之林,为其一生写下了辉煌浓重的一笔。

弃官归隐对他肯定是福非祸。他闲暇时听戏、读报、练书法,以草书临摹《孙子兵法》为乐趣,成了儒雅人士。

他“四个不”:不见媒体记者,不参政,不和旧部联系,不接受资助和补贴。他平平静静的过着小老百姓的日子,历经战争残酷,看淡人世间。此刻他觉得:家和亲情最珍贵。

1980年8月1日,75岁的关将军突发心脏病病逝香港伊丽莎白医院,当抢救关麟征的大夫掀开他的上衣,看其胸前密密麻麻的伤痕时,很惊愕。

了解后得知是抗日将领战场上所留下的痕迹时,在场的所有医生和护士不禁肃然起敬,为尊敬的抗战英雄深鞠一躬。在将军故里――户县,2015年8月1日,抗战纪念碑落成。

它高6.6米,宽1.4米,碑座嵌有四块石碑,刻着追随关将军战死沙场英雄们的名字,还有“抗日英雄”四个大字。

晚年的关麟征曾用一句话自我概括戎马生涯:“我的一生是打日本鬼子的一生”。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32岁军长仗打的出神入化,赢得日军赞美国敬,请记着这个抗日英雄” 的相关文章

卫青与霍去病

    卫青出身低微,他的父亲是平阳侯曹寿家里当差的。卫青长大以后,在平阳侯家当了一名骑奴。后来,因为卫青的姐姐卫子夫进宫,受到汉武帝的宠幸,卫青的地位才渐渐显贵起来。 就在李广在战斗中被匈奴兵俘虏后又逃回的那年,汉军四路人马,三路都失败了,只有卫青打了个...

郑成功收复台湾

    隆武帝在福州建立政权之后,他手下大臣黄道周是个真心抗清的人,一心想帮助隆武帝出师北伐。但是掌握兵权的郑芝龙,只想保存自己的实力,不愿出兵。过了一年,清军进军福建的时候,派人向他劝降。郑芝龙贪图富贵,就抛弃了隆武帝,向清朝投降,隆武政权也灭亡了。 郑...

李宗仁:台儿庄的日日夜夜

    20世纪30年代,中国脆弱的社会重新面临着一个严重的时刻,1937年7月7日,河北宛平卢沟桥畔的上空,响起了日军全面侵略中国的罪恶枪声。民族灾难的信号,惊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四万万中国同胞,掀起了救亡热潮。李宗仁在民族灾难的呼唤和催促下,履行了炎黄子孙的匹夫之责,...

彭德怀率军出兵朝鲜

    《远东朝鲜战争》是解放军文艺出版社为纪念朝鲜战争爆发50周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50周年而隆重推出的。 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远东爆发的参战国最多、死伤人数最多的一场战争。朝鲜战争结束50年后,参战各国的战争档案纷纷解密。作者王树增同志...

飞将军李广

    公元前129年,匈奴派兵进犯上谷(治所在今河北怀来东南)。汉武帝派卫青、公孙敖、公孙贺、李广四名将军带领人马分头出击。   在四名将军中,要数李广年纪最大,资格最老。李广在汉文帝时候就做了将军;汉景帝的时候,他跟周亚夫一起平定七国之乱,立过大功;后来,汉景帝又派他去做上郡(...

孙膑

      战国时期的齐国,在远离齐都临淄的一个偏僻山村里,晚年的孙膑深居简出,潜心于军事理论的研究和著述。时值深秋时节,这一天,孙膑从堆满简牍的几案上抬起头,望着窗外瑟瑟的秋风中纷纷飘落的枯叶,目光不由地转到了那双残废的双腿上,昔日那些艰难坎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