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华英雄 > 教育家 > 正文内容

蒋梦麟的教育思想

2017年07月02日
   

蒋梦麟是科班教育出身的教育家,其1917年在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论文的题目就是《中国教育原理之研究》,回国后曾经创办《新教育》杂志,其目标就是“养成健全之个人,创造进化的社会”,其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193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过渡时代之思想与教育》一书中。

蒋梦麟认为,“教育家必先知当时学术思想之大势,与夫时代之精神,非此不能谈教育也”。反过来,教育对于时势有两方面的责任,“一方面为随时势而施教育,曰顺势是也,一方面为纠正时势而施教育,曰变俗是也。”教育家必须善于观察时势,适应时代要求,不能徒事消极破坏,还应从事积极建设。当时的时代潮流,为西方文明传入中国,中国必须顺应世界大势。蒋梦麟敏锐地把西方欧美文化的精神归结为两点:“一、科学之精神,近世西洋学术莫不具科学之精神。科学之精神云者,好求事实,使之证明真理是也。”“二、社会之自觉,西洋之文明,根乎希腊之个性主义。个性主义云者,发展个人固有之能力,不使外界所压迫,养成一活泼强健灵敏之个人是也。”而这两点精神,也正是蒋梦麟从事教育的主要目标。

蒋梦麟认为,“欲解决中国社会之基本问题,非尊重个人价值不为功,欲养成适当之特才,非发展个性不为功。”“教育有种种问题,究其极,则有一中心问题存焉。此中心问题惟何?曰做人之道而已。做人之道惟何?曰增进人类之价值而已。故欲言人类之价值,当先言个人之价值,不知个人之价值者,不知人类之价值也。”

蒋梦麟追求个性自由的教育理念深得其师杜威新个人主义的精髓,沿袭着杜威的内在理路,蒋梦麟并非简单地重复与回应。当杜威倡导儿童中心的时候,更多的是着眼于教育的改进与发展,而蒋梦麟则立足于教育救国的立场,力图培养健全个人,以创立理想社会。纵观北大校史,这位科班出身的校长在北大制度建设上出力良多,这在其他校长身上并不多见。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蒋梦麟的教育思想” 的相关文章

蔡元培: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大学作为社会的精神文化中心,它的使命就是传播人类先进的文明,传播人类的道义理想。自19世纪威廉?洪堡创立柏林大学,奠定学术自由、教学自由、学习自由的原则,它已经成为全世界大学的基本价值和基本准则。1792年洪堡提出国家无权插手教育,新型的大学应该是塑造完善的个...

胡适之趣闻

    “侯大使”成“书蠹”   在美国,胡适有很多下层朋友,诸如司厨、车夫、打工仔……这些人对胡适的“Hu”字发音不准,常称胡大使为“侯大使” 一天,“侯大使”应国会图书馆馆长厌温斯之请,和陪同人员往书库察看。当时正值珍珠港事件前夕,我国北平图书...

留学先驱容闳

  1847年,先驱容闳远渡重洋赴美留学,带回了一个影响深远的梦想。 1847年1月4日,也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78年12月首批中国留学人员赴美的一百三十多年前,一个末满19岁的中国青年,在广州的黄浦港登上一艘名叫“亨特利思”号(Huntress)专向美国运载茶叶的帆船,远...

丁祖诒与中国民办教育

  创业15年的西译方舟(西安翻译学院),希冀过4万名莘莘学子潜心深造立志成材的美好憧憬,踏下过五大洲百名外国驻华使节交口称赞流连忘返的非凡足迹,洋溢过大洋彼岸20所美国知名社区大学45位校长和教授联袂西译共话教育的满腔激情,为申奥助威万里行谱写过华夏最为壮观最为动人的壮丽诗篇……&nb...

朱永新:阅读经典与教育家对话

   朱永新,男,1958年生,江苏大丰人,现为苏州市副市长、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台湾《本土心理学研究》顾问,苏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江苏省政协委员。著有《中华教育思想研究》、《困境与超越--当代中国教育述评》、《心灵的轨迹--中国本土心理学论稿》、《我的教育理想...

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

黄炎培(1878-1965)字任之,上海浦东川沙县人。他深感我国实业的不发达,学校教育脱离生活实际,中学生毕业无就业之技能,而用人者又叹乏才,并受到美国职业教育的影响。1917年在上海发起成立中华职业教育社。抗日战争期间,黄炎培积极参加抗日救国活动,从事民主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