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生理念 > 人生观 > 正文内容

人生需要“顶住”

2016年08月27日
    “打一分赚一分,我们一起顶住!”“我们有那种不服输的劲儿,不管怎么着也得顶住!”“女排精神就是不放弃,能顶住!”……

  中国女排在第三十一届奥运会上赢得中国代表团“分量最重”的一块金牌后,女排教练员和运动员在接受采访时也送给我们一块沉甸甸的人生“金牌”――人生需要“顶住”。

  赛场是最高强度的比拼,是精神意志的较量。“顶住”,既是一种姿势表象,也是一种内心观念。“顶住”,不是无可奈何的被动选择,更不是安于现状的消极保守。对于人生而言,“顶住”,是一种态度,一种责任,是行稳致远的“压舱石”和“发动机”。

  “顶住”是执着,坚持不懈。人与人之间最小的差距是智商,最大的差距是坚持。“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说的是成功的偶然性。然而,这种“不费功夫”的偶然,却存在于“吾将上下而求索”“众里寻他千百度”“为伊消得人憔悴”之中,是千辛万苦付出后的某种必然。世间事,除了岁月,没有“不费功夫”就得来的好事。曹雪芹写《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国学大师钱穆“虽居乡僻,未尝敢一日废学”,一生著书立说达1700万言,还探索出一套独特的治学方法和治学门径。年复一年的“顶住”,最终才能积跬步以至千里。

  “顶住”是毅力,坚忍不拔。“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前进路上,艰难困苦是“灭顶石”还是“垫脚石”,关键看能不能“顶住”。爱迪生说,失败了一千次并不可怕,最起码我知道这一千次的努力都是不可行的,于是我就会做出第一千零一次的努力。袁隆平培育出高产杂交稻,屠呦呦提炼出青蒿素,说到底都是一个屡败屡试、愈挫愈奋、不断“顶住”的过程。成功路上,不仅要看能否吃得了“坐冷板凳”的寂寞之苦、“三更灯火五更鸡”的勤勉之苦,还得看能否受得了“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坚忍之苦。无数事实证明,面对困难时选择“顶住”,一个个失败、挫折和困难,就会从“绊脚石”变为砌筑人生进步的“垫脚石”。

  “顶住”是定力,坚定不移。当年长征,尽管起初红军不知道战略转移何时才能结束,不知道最终去往哪里,但大家坚信“只要跟党走,跟着抗日救国的理想走,就会有前途”,坚信“不论我们自己能否到达胜利的彼岸,我们的旗帜一定能达到”。正是因为对这一目标的坚定不移,才使“红军不怕远征难”,把二万五千里的艰辛远征,化作了地球上最绚丽的红飘带。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马克思说,他能创立剩余价值学说,前后坚持40余年时间进行《资本论》的研究撰写,关键是“目标始终如一”。凡事咬定一个目标,矢志不渝,必会凌绝顶而览众山。

  “世界上有一种鸟是关不住的,因为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沾满了太阳的光辉!希望是一种坚持,使灵魂深处保有一片自由的天空,为相同的生命做出不同的解释。”的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我们有转型的难题,有升级的压力,但只要我们选择“顶住”,有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劲头,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态度,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执着,就一定能让“关不住”的鸟儿,“羽毛都沾满太阳的光辉”,始终飞翔在希望的田野上。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人生需要“顶住”” 的相关文章

聪明正直为之神

  北方有间财神庙,财神有感而发,写了一副对联,他说:“我手里有几文钱,你也求,他也求,我到底给谁是好呢?”   可见这个财神都不知如何处理,这么多人求他让自己发达,他给谁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神。中国的说法是,聪明正直为之神也。即是说,聪明正直的人,他死后才会做到神。   譬...

快乐的本义是什么

    乌鸦与喜鹊相邻而居。前者是悲观派,后者是乐天派。      乌鸦整天伤心流泪,有时还哇哇地大哭。好像日子难以过下去了。喜鹊总是乐呵呵的,欢快无比,好像每天都遇到许多好事。      天使很纳闷,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它们截然相反的两种心情呢?它决定分别送给它们一些礼物,以改变它们的处境...

苦的原因是什么

      (一)我与物的关系不调和 苦的来源,第一个因素是我与物之间的关系不调和。譬如我们住的房子太窄小,而人口又多,拥挤不堪,不能称心如意,自然感到痛苦。又譬如晚上睡觉时,所用的枕头高度不合适,一夜无法安眠,精神不济,难免心烦气躁,痛苦不安。书桌的高...

钱穆谈人生三境界

    把人生全体分为三大类。 第一是“物质的”,亦可说是“自然的”人生,或“经济的”人生。 一切衣、食、住、行,较多隶属于物质方面者,均归此类。人生本身即是一自然,人生不能脱离自然的大圈子大规范,人生不能不依赖物质支持,此是人类生活最先必经的一个阶段,...

孙正聿:马克思与我们

    演讲人:孙正聿 演讲地点:吉林大学第三教学楼 演讲时间:2016年4月   孙正聿 1946年11月生,哲学博士,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现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全国政协委员,...

张文木:人生感悟短语(十六)

 作者:张文木    转贴自:张文木战略  1.苦生甜,苦尽甘来,故曰“苦口良药”;甜极生酸,酸极生寒,寒伤脾胃,故曰“口蜜腹剑”。2.动物太轻了多过不了冬,人太浮了多扛不得事。3.研究释迦牟尼,又分析弗洛伊德,可称佛徒;容纳并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