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华英雄 > 模范 > 正文内容

84岁抗疫英雄钟南山,让你明白什么才是好的教育

2020年03月03日
  武汉疫情蔓延。

一个“过气”老人,也随之重回公众视野。

2003年,非典肆虐。67岁的他说:把最重的病人送到我这来。

2020年,武汉有事。84岁的他一边告诉公众“尽量不要去武汉”,一边自己登上去武汉的高铁,挂帅出征。

钟南山,一个仿佛永远不会怂的逆行者。

他频繁出现在媒体,告诉人们发生了什么,该怎么办。

而他说的每句话,人们都信。

在民众眼里,他就代表正直,代表科学,代表权威。

一个中国工程院院士,一个医学专家,神奇地拥有了100%的可信度。

简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老百姓为什么信他?

钟南山这个名字,第一次被世人熟知,是在03年那场非典浩劫中。

2003年,非典疫情迅速蔓延,人心惶惶。

67岁的钟南山临危受命,主持制定我国急性传染病诊治指南,较早确立了广东SARS的病原,总结了“三早三合理”的防治措施,率先提出“将危重SARS患者集中到有良好救治条件的地方”战略,并主动承担广东省大部分最危重非典病人的抢救重任,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评价,是我国“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推动者”。

2020年初,当新型冠状病毒肆虐之时,已经84岁的他再次临危受命,出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他不顾年事已高,连续奋战,奔波于广州、北京、武汉等地之间,他一边提醒公众“没有特殊的情况,不要去武汉。”一边自己却义无反顾地赶往武汉防疫最前线。

有人问了,到底是怎样的家庭,教育出如此优秀的人?

钟南山院士出生于一个医学世家,父亲是著名儿科专家,母亲是广东省肿瘤医院的创始人之一。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钟南山很早就走上了医学之路。

善良的母亲从童年时就不断地鼓励他走上正途,还愿意在经济窘迫时,慷慨地拿出积蓄帮助别人,教会了他善良,传递了无私奉献的精神。脚踏实地的父亲面对实验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让他明白了研究一个课题,必须通过实验论证,这也成为了院士的医学启蒙的开始。

谈及母亲时,钟南山说:“如果说在治学严谨上,我是受父亲的影响,那么我对人的同情心是从妈妈那里学来的,我到现在还记得妈妈是怎么对待其他有困难的人的。她用自己的言行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真、善、美往往就在于对别人无私的奉献。”

而对于自己的教育理念,由于受到父母亲的影响,钟院士也希望能够将这些良好的本性继续传承给下一代。

 

•严谨实在

 

在钟南山小时候,私自把交给学校的饭钱拿去作为零花,此事因为母亲想要前往学校核对,而不得不坦白,把事情原委交待出来。钟南山非常担心,父亲知道这件事后,会对自己一顿暴揍。

结果却让钟南山更加难受,父亲只是对他讲,这么欺骗他们,到底对不对?把这个问题留给钟南山自己思考。

父亲的这种教育方式,潜移默化地微妙改变了钟南山的价值观。

直到现在,说老实话,仍然是他对父亲教育的第一印象。这也是他为什么能够顶住压力,在记者面前道出实情的根源。

钟南山在教育后代子孙时,也把“严谨实在”作为两大钟家信条之一。

另外一条,是有执着的追求。

 

•执着与坚持

 

2003年的非典时期,他那句“把重病患者都送到我这里来”,至今仍然回响在人们耳边。在当时,不少医生都因为工作原因感染非典,离开了人世间。而位高名重的钟南山院士却不避不躲,亲自上一线。

身为医生,他当然知道非典病毒的高度致命性,但他依然奋不顾身,勇往直前。这一点源自他的一个信念,他也把这个信念用来教育自己的孩子。

这个信念是,要有执着的追求。

在钟南山的带领下,从2002年12月22日收治第一例河源非典病例至2003年7月2日最后三位非典病人出院,广医一院医务人员连续奋战193天,创下全国医院非典防治工作的纪录。

收治非典病例302例,其中危重医务人员58人,需人工通气的危重患者59人,取得了治愈出院率93%的成绩。

自此,他也成了一个敢讲真话,敢赴危难,能啃硬骨头的英雄。

 

•言传身教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句话在钟南山院士这里也丝毫不差。

上面我们就提到过,他的父亲对他的品行的要求。他的父亲不仅提要求,而且身体力行,在给病人诊疗时,仔细谨慎,具有责任心,实话实说。

这些品质,丝毫不落地都被钟南山传承下来。

也因为父亲认真工作获得病人好评的情景,让钟南山从小就认为,治病救人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

在钟南山教育自己的儿女问题上,更是如此。

儿子钟惟德小的时候特别调皮,逃课、打架都有他的份。钟南山并不以长辈的身份训斥儿子,而是以平等的态度与孩子沟通,以诚恳的话语来打动儿子。特别是涉及到一些对社会的看法时,他总会将自己的经历与孩子分享,达到言传身教的效果。

 

•发现优点

 

儿子钟惟德总被老师点名过于调皮,同时他也有一个非常突出的优点,就是乐于助人。

钟南山善于将儿子的发光点放大,经常表扬儿子做的好事。他说:“通过发挥和发扬孩子的长处,帮助他们建立荣誉感和自尊心就足够了,孩子自然会慢慢成长。”

在钟南山的这种鼓励教育下,钟惟德不断修正自己的错误,跟随父亲的脚步,成为了一名专业医生,并且在某些重大课题研究上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

 

一个永远将救人救世放在第一位的人,为了不让病情失控将事实直言不讳,在患病中也不愿意辞去职责。

他带领团队战胜过一次病毒,如今他又将再一次与病毒展开斗争。

他就是――钟南山院士,

这名为国家鞠躬尽的无双国士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献上最高的尊敬与掌声!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84岁抗疫英雄钟南山,让你明白什么才是好的教育” 的相关文章

郎平自传

  失踪的球袜   1998年11月1日我们从东京直飞鹿儿岛。   鹿儿岛在日本的西部,是个小岛。我们下榻的旅馆正对面是个“活火山”,可紧挨着山脚却住着很多的人家。我奇怪,这些人家为什么不搬走?日本的陪同人员告诉我,因为这些住户喜欢、留恋这儿独特的风景,就是不愿离开,一旦有预报再走也不晚。   ...

徐霞客远游探险

      当明王朝闹得乌烟瘴气的时候,在江阴地方有个青年,不满朝政腐败,不愿应科举考试、谋求做官,却立志游历祖国的名山大川,探索自然的奥秘。他就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地理学家徐霞客。   徐霞客名叫徐弘祖,霞客是他的别号。他从小爱读历史、地理一类书籍、图册。在...

兵器制造家丁拱辰

  丁拱辰(1800-1875),又名君珍,字淑原,号星南,回族,福建晋江县(今泉州)陈棣镇岸兜村人。清代兵器制造家。   丁拱辰是元代著名政治家赛典赤?赡思丁的后裔。他出身商人家庭,生活清贫,但他刻苦读书,学习兵法、天文历算、地理。17岁时,随父亲去浙东经商,业余时间博览群书,常“静夜仰观星象...

出塞和亲的王昭君

  王昭君,名嫱,汉元帝时宫女,封为昭君,晋因避司马昭讳,改称为明君或明妃。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兴山)人。   元帝(公元前49-前33年在位),王昭君以“良家子”被选入宫。她相貌出众,品格高贵。可“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正当此时,竟宁元年(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请求和亲,昭君自...

郑和下西洋

    郑和世称三保太监,十五世纪初叶著名的航海家。自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的二十八年间,郑和率众七次远航。第一次从永乐三年六月到永乐五年九月,自苏州刘家港出发,经历爪哇、苏门答腊、锡兰、印度西海岸的柯钦以至古里(今科泽科德)。第二次从永乐五年十一月到永乐七年...

人民英雄纪念碑

  人民英雄纪念碑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中心。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为了纪念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在首都北京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当天下午6时,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体代表,在天安门前广场上举行了建立纪念碑的奠基典礼。以毛主席为首的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