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生理念 > 人生观 > 正文内容

“勤、静、恒、思”悟人生

2017年03月20日

    从古今中外的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身上,都可以找到某些偶然性,但勤奋劳作体现了成功的必然性。勤奋能创造不凡的业绩,也能塑造最好的自己。“懒惰”是一个很有诱惑力的怪物,谁都会与之相遇。百种弊病,皆从懒生。勤奋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有些人比别人走得远、站得高,并不是比别人能干、聪慧,而是他每天比别人多走一些、多做一些,时间长了,自然走到了别人的前面、站到了别人的上面。
    做人做事,就怕静不下来。人生难得一心静。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半瓶子水晃荡,深水平静无波。浅薄浮躁或贪多图快,都是人生的大敌。欲速不达。求进的目的太甚和趋利的色彩太浓,一切夙愿和壮志往往化为明日的叹息。心静,才能心安。宁静则定,定可进学;宁静则慧,慧可开悟;宁静则戒,戒可祛妄。如今的世界缤纷多彩,价值取向多元,红尘喧嚣的大环境,对每个人都是一种无形的诱惑。古来圣贤皆寂寞。耐得住寂寞的人,看清的是面对的诱惑与挑战,牢记的是担当的使命与责任,保持的是旺盛的斗志与激情。静得下心来,耐得住寂寞,需要用理智去稀释狂乱的情绪,用淡定去沉淀灵魂的浊物,用坦然去迎接美好的未来。
    世界上最大的力量是忍耐,没有什么东西能取代恒心。才华不能,有才华但不成功的人随处可见;天赋不能,有天赋却一事无成的人比比皆是;教育不能,这个世界充满了受过教育的被遗弃者。毅力和恒心最管用。从量变到质变是事物发展的规律,汇集和积累需要恒心。好大不能成其大,急功难于成其功。急于求成,是事业之大忌。有些人失去了应有的专心、恒心,很难执著专一地学习、钻研、做事,今天干这个,明天干那个,后天又觉得干别的好,六神无主,见异思迁,刚刚下米就想揭锅,刚刚栽树就想摘果,刚刚插秧就想收割。伟大和成功是熬出来的,即便别人认为等不到光明时,自己依旧坚定前行直至走出黑暗的尽头,这样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学习的本质,不在于记住哪些知识,而在于触发了自己的思考。思则能清醒。清醒者,明白自己所想,知道自己所在,懂得自己所能,深谙自己所需,能够远离不切实际的幻想,告别好高骛远的虚妄,拂去不劳而获的安逸,剔除糊里糊涂的茫然。思则知输赢。五十岁之前赢不为赢,五十岁之后输得起才不算输。因为此时才刚刚知道一点天命。不知天命,无所谓输赢;既知天命,输赢其实已定。能赢,不算什么;有得输,才了不起。事事动脑即智慧,处处留心皆学问。善于观察和思考,不让“视而不见”、“熟视无睹”遮蔽了双眼,就能于无声处听惊雷,从细微之中辨黑白,在点滴里面悟人生。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勤、静、恒、思”悟人生” 的相关文章

善恶辩――回避不了的利益驱动的人性基础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已经记不清是在《中国青年报》还是在《中国青年》杂志,曾就“人的本性是否是自私的”这一论题进行了一场讨论。这场讨论在得出结论之前,进行了很短的时间就结束了。与其说这场辩论的正反双方难分轩轾,到不如说这是一场正反双方不对等的辩论。因为在一个“人性善”的主流社会意识里,是不...

100本名著浓缩成的100句话

    1.神要是公然去跟人作对,那是任何人都难以对付的。 (《荷马史诗》)   2.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哈姆霄特》)   3.善良人在追求中纵然迷惘,却终将意识到有一条正途。(《浮士德》)   4.认识自己的无知是认识世界的最可靠的方法。 (《随笔集》)...

不朽――我的宗教

    不朽有种种说法,但是总括看来,只有两种说法是真有区别的。一种是把“不朽”解作灵魂不灭的意思,一种就是《春秋左传》上说的“三不朽”。 (一)神不灭论。宗教家往往说灵魂不灭,死后须受末日的裁判:做好事的享受天国天堂的快乐,做恶事的要受地狱的苦痛。这种说法...

每天必读的二十个人生小智慧

      一、从心计学看7个笑容   1、被人误解的时候能微微一笑,素养;   2、受委屈的时候能坦然一笑,大度;   3、吃亏的时候能开心一笑,豁达;   4、无奈的时候能达观一笑,境界;   5、危难的时候能泰然一笑,大气;   6、被轻蔑的时候能平静...

人生需要一块聚光镜

    日光不经透镜屈折,聚于焦点,绝不能使物体燃烧。人的一生,同样需要一块聚光镜。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读书经历,花时间把一页读通读透,比囫囵吞枣地读好几本书,更有收获。的确,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面对层出不穷的诱惑,三心二意、浅尝辄止、眉毛胡子一起抓,纵然能力再出众,也...

处世和而厚  生平直且勤

      处世和而厚  生平直且勤   此联选自苏州拙政园绣绮亭西柱的行书对联。这是一副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的格言联。   上联说为人处世要温和厚道。“处世”,指生活在人世间。清・李渔《闲情偶寄・种植・木本》:“吾于老农老圃之事,而得养生处世之方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