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的防治
失眠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形式,包括睡眠时间过短、入睡困难、睡眠程度浅、早醒、经常梦魇等。
失眠的原因
第一:与环境有关,如炎热夏天,寒冷冬天,噪音过大;
第二:与躯体疾病有关,如严重的心肺疾病、肾炎、肝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癌症;
第三:与心理因素有关,如家庭纠纷、过度疲劳(脑力、体力);
第四:与精神障碍有关,如抑郁症、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皆可导致严重的失眠;
第五:单纯性失眠,这是医学心理咨询中最常见的失眠形式,有的长达数十年,原因不明,一般除外其他疾病可下此诊断。
防治措施
首先,最重要的是明确原因,分别对症治疗。
第一:尽可能清除影响睡眠的不良环境因素,如安静舒适,温度适宜;
第二:如有躯体合并症,应到医院看医生,积极治疗躯体疾病;
第三:尽量清除不良心理因素,失眠者往往越想尽快入睡越睡不着,越睡不着,就越紧张担心,兴奋性越高,这就形成恶性循环,如果顺其自然,不急于快速入睡,反而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梦乡;
第四:如失眠伴发情绪低下、兴趣丧失、思维迟缓、早醒轻生应考虑抑郁症的可能,它很容易误诊为神经衰弱,普通的安眠药疗效不好,而百忧解、赛乐特,舍曲林安全有效;如失眠伴有离奇怪异的想法/言行,现实检验能力缺失,应寻求精神科医生的帮助来确定是否患有精神分裂症。
其次,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按时入睡起床,白天进行适当的锻炼或体力劳动,睡前不喝茶、酒、咖啡,保持心情平和,忌生气、愤怒,不看刺激性的小说电影,温热水洗脚也有助于睡眠。
再次,服用一些安眠药(如安定,舒乐安定,忆梦返),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常用方法,但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而且时间不宜过长。
总之,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原因很多,既可是一种症状,也可是一种疾病,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消除紧张,保持放松,必要时去看医生,经过综合治理,相信大多数病人失眠可望缓解。
失眠症的治疗
人的一生约三分之一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是一种不可替代的生理需求,与身心健康密切相关。失眠是一种常见症状。
引起失眠的原因很多,如多种躯体疾病、心理环境因素、精神疾病等。医学把失眠分为急、慢性两种,少于3周为急性失眠,超过3周为慢性失眠。
治疗失眠,首先要明确失眠的原因,如严寒酷暑、环境噪杂、家庭不和、考试前夕,经过自我调节或看医生服用安眠药,一般大都能治愈。自我调节或自我诱导睡眠的方法,如生活规律,定时入睡起床,白天适当锻炼,睡前尽可能放松,把未完成的事或烦恼暂放一边,寻找最佳睡式(以右侧位为佳),睡前用温热水泡脚,不喝浓茶、咖啡,夫妻间保持适度的性生活都有一定作用。
其次,药物治疗也是常用的安全、有效方法。治疗失眠的药物有很多,过去常用的安眠酮、导眠能、巴比妥类药物,有成瘾性、毒副作用也较大,目前临床已基本不再应用。苯二氮卓类药物较为常用,药物治疗失眠有五个原则
1.使用最低有效剂量;
2.间断给药(如每周2-4次);
3.短期服药(连续服药不超过3-4周);
4.逐渐停药,特别是半衰期较短的药物(如三唑安定),停药更要缓慢,并要因人而异;
5.注意停药后的失眠反弹,减药要慢。
安眠药常见的副作用有:记忆受损、晕倒、过度思睡,特别是高剂量时容易导致交通事故,苯二氮卓类药物合用酒精,可加大这二种药物依赖的危险性,故应避免。长期大量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还可导致依赖。
对于睡眠节律的紊乱,包括睡眠位相滞后,时差反常,倒班作业引起的睡眠障碍,褪黑素治疗较为满意。
总之,药物的选择、使用剂量和用药时间,都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常常需多种治疗方法综合治理。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