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族品格 > 国格 > 正文内容

我们看日本,世界看我们

2011年03月15日
  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民族,其情操和精神,常常是需要特殊事件锻炼和考验的。比如说,汶川大地震和舟曲特大泥石流,让我们失去了许多,也用精神在回报我们。这一刻,日本强震海啸再一次把考验置于我们面前。那为邻国生命点燃的烛火,和划过脸庞的泪水,让我们欣慰。

不管历史曾经发生过什么,对于人类来说,所有的事件都只是历史的一个片段。贯穿人类始终的,应该是对生命的珍惜及对幸福的追求。如果说人类有永恒的敌人,那只有一个,就是灾难。在灾难面前,无论你是大象还是蝼蚁,都有偷生之欲,都有无助之感。曾经的恩怨情仇,在滔天的海啸和地动山摇中,显得是那么的不值一提。这一刻,只有生命值得珍惜,只有生命触动灵魂。我们应该唱响生命的赞歌,因为,没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值得怜惜。

此时,我们在看邻国。邻国发生的一切,有我们不熟悉的,更有我们熟悉的。我们不熟悉,巨浪竟然可以掀起10米高;我们不熟悉,核电站瞬间竟然那么可怕……我们不熟悉的只是灾难的级数,只是一些伤害的物理细节;但我们熟悉:在灾难面前那无助的眼神,那空洞的心灵,那对生存无比的热爱和对温暖无比的渴望。这种眼神和心灵,热爱和渴望,在汶川大地震,在舟曲特大泥石流,在诸多灾难面前,我们都曾有过。心同此心,情同此情,在投向邻国的目光里,我们看到了柔情似水,就在网上,普通人传递着祝福;就在昨天,中国救援队已经启程出发。这种基于人类共同情感的似水柔情,让生活如此美好。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这一刻,我们在看邻国,邻国看我们,世界也在看我们。

应该以什么样的姿态,出现在世界面前?这是每一个走向复兴的民族始终无法回避的问题。姿态是一种复合体,很难一言道尽,但不管如何,姿态的内涵里一定有着朴素的情感,一定有着生命的守望。面对他人的灾难伸出友爱之手,没人会低视你,相反只会高看你。林肯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民族如果对另一个民族长期怀着仇恨或崇拜的心理,这就是一种弱国心态。超越了这样心态,特别是在灾难面前以一种积极的心态面对他人,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成熟。在日本强震海啸刚发,伤亡人数还不明的情况下,就有媒体转场讨论“经济”影响问题。如果说这样的重心偏移让人遗憾的话,那么随后民间的纠编,则体现出一种可贵的对生命的尊重。那点燃的烛火,划过脸庞的泪水,对生命的尊重,让我们也让世界看到了一种自信的成熟和美丽。

谁都无法把历史弃置一边,如何处理历史和现实的关系,是所有人的必修课。喜欢这样一句话:如果发生战争,我会抱着枪冲在最前面;如果前去救灾,我也会抬着担架跑在最前面。如网友所说,“这是我心中的真男人”;而这,也是我心中的中国人。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我们看日本,世界看我们” 的相关文章

尚贤

      得人才者得天下,失人才者失天下。一个民族要想发达,不仅要培养大量的人才,还要广揽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死后,商鞅被车裂,秦国有一个短暂时间摈弃知识分子,国力马上受削弱,但是很快被纠正过来。一大批著名知识分子如...

尚武

      战争,是摧残人类的最大灾难。在历史的长河中,残酷的战争曾让多少亿万地球公民死亡。在人类的激烈竞争中,任何一个民族只有经得起战争的磨砺,才能够生存和发展。无数善良的人民都希望和平,但这良好的愿望并不能阻止一些战争的产生。因此,我们应有战争的准...

弘扬民族精神 讴歌民族脊梁

      一个伟大国家和民族,在前进的道路上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也总会在绝大多数人身上体现出惊人的力量,折射出伟大的民族精神,推动国家和民族不断前进,他们中的代表人物就是民族的脊梁。   ●在全国上下与非典病魔斗争中,我们从前赴后继、视死如归的医务工...

重新点燃启蒙的火炬――五四运动八十年祭

  今年是“五四”八十周年,也是二十世纪对“五四”的最后一个十年祭。   “五四”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大、最重要的一次启蒙运动,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五四”的精神虽然长期湮没不彰,但是随着新世纪的来临,“五四”的精神力量越来越显得重要,它是全人类的需要,更是中国人民的需要。   中国的启蒙应该说是从...

民族的尚武精神和军队的士气

      尽管一个国家在军事组织方面,具有极良好的规模,但是政府在同时却不培养人民的尚武精神,那么这个国家还是不会强盛的。也许像英国人,位置在一个孤岛上,有了强大的海军足以保护他们不至于受到外国人的侵略,所以一个银行家的头衔可以比军事上的勋绩更为...

自强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自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周易》中就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思想。《老子・三十三章》说“自胜者强”。《论语・子罕》说“为仁由己”;《论语・卫灵公》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商君书・画策》说“自恃者,得天下。得天下者,先自得也”。从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