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族品格 > 国格 > 正文内容

呼唤大国心态

2011年10月15日
  人常说:“心态决定命运”。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这句话同样适用。心态是一个国家的风向标和晴雨表,左右着国家以怎样的姿态应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和光怪陆离的外来文化。那么,在政治、经济和文化全球化的今天,作为崛起中的大国,中国应该秉持怎样的心态呢?

其一,超脱受虐者心态。中国是一个曾经创造了辉煌历史文化的国家,也是一个饱受了百年屈辱的国家。近代的百年屈辱在遥远的千年辉煌的反衬下,显得尤其凄怆和悲凉。这使国人心头深深烙上了受虐的伤疤和历史的悲情。在当今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与“宿敌”“相逢一笑泯恩仇”已成为时代的最强音,然而,在握手言欢时,国人心头不免依然萦绕着历史的梦魇与沉痛。倘若国人始终以受虐者自怜,难以超拔,那么,在国际交往中,即使与他国发生司空见惯的摩擦和龃龉,也可能揭开历史的伤疤。当前,国人受圣火在法国遭冲击及某些法国政客不负责任的言论的刺激,形成了对法国的普遍恶感,就是一例。而新仇与旧恨的激荡,最终可能酿成难以掌控的可怕洪流。――而这应该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所必须警惕和杜绝的。无情的历史已经演绎了这股洪流的恐怖,德国和日本在崛起的过程中,大肆渲染遭受外强凌辱的苦难,强化受虐者心态,致使民族主义泛滥,最终酿成了两次世界大战的人类浩劫。一直以来,部分国家对中国崛起的疑惧,多多少少也是基于这一历史事实:近代以来,还没有任何一个世界性大国是以和平的方式崛起的。因此,在时代的大潮下,中国尤其需要审时度势,超脱受虐者心态和历史悲情,以“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真诚和勇气去拥抱世界,坚定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其二,弱化弱者心态。国际上通行一句话:弱国无外交,这一方面暴露了一个国家客观上综合实力不强造成的缺憾,另一方面也折射了弱国主观上自我封闭的弱者心态。深陷于“小国寡民”的自怨自艾中,无力也无心表达对自身利益的严正关切,甘心于与他国“老死不相往来”的封闭世界,是弱者心态在国际事务中的极端表现。在文化领域,弱者心态则表现为丧失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视外来文化为普世价值而俯首膜拜,或者走向另一个极端,视外来文化为洪水猛兽而盲目排斥。

对于崛起中的大国,在一定时期内,基于国家积弱的现实,选择隐迹于国际社会,卧薪尝胆,韬光养晦,一心一意搞好自身建设,例如美国建国后奉行了一百多年的“孤立主义”政策,则不失为一种明智的战略抉择。然而,当国力足够殷实的时候,则有必要弱化弱者心态,积极地谋求更大的国际空间,捍卫自身的战略利益,以开阔的心胸兼容各国文化。

其三,强化强者心态。大国应该有大国的气度和强者的心态。何为强者心态?强者心态是微笑着拥抱世界的从容和自信,是捍卫自身利益和尊严的坚定和果敢;是弘扬民族文化和价值观的矢志不渝,是兼收并蓄各国文化的海纳百川;是“猝然临之而不惊”的沉着,是“无故加之而不怒”的理性;是掌声中的谦卑和内省,是巴掌下的奋争和坚毅……只有强化强者心态,才能走出悲情历史的阴霾,才能冲破民族主义的狭隘,才能轻装上阵地开拓未来,才能尽显世界性大国的魅力和丰采。

某种意义上说,世界性大国的定义,不在于土地的广袤和人口的众多,而在于心胸的强健和开阔,在于目光的深邃和远大。对于崛起中的中国而言,五千年文明的深厚积淀,和谐与大同的理想诉求,以及中庸与理性的处世哲学,无疑是中国重塑和强化大国心态的思想源泉和终极归宿。这是中国的幸运,也是世界的福音。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呼唤大国心态” 的相关文章

尚武

      战争,是摧残人类的最大灾难。在历史的长河中,残酷的战争曾让多少亿万地球公民死亡。在人类的激烈竞争中,任何一个民族只有经得起战争的磨砺,才能够生存和发展。无数善良的人民都希望和平,但这良好的愿望并不能阻止一些战争的产生。因此,我们应有战争的准...

爱国的六大误区

    在最新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纲要20字准则中,爱国在众多品质中脱颖而出,成为公民最基本最首要的道德内容:如果连祖国都不爱,又如何能够对一个人提出别的道德要求呢?  中国字典中有一个令人汗颜的词汇:汉奸。在近现代中国遭受欺凌的岁月,是一大批被称作汉奸的人写下了民族历史中最屈辱黑暗的...

重新点燃启蒙的火炬――五四运动八十年祭

  今年是“五四”八十周年,也是二十世纪对“五四”的最后一个十年祭。   “五四”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大、最重要的一次启蒙运动,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五四”的精神虽然长期湮没不彰,但是随着新世纪的来临,“五四”的精神力量越来越显得重要,它是全人类的需要,更是中国人民的需要。   中国的启蒙应该说是从...

梁启超:呼唤新民

    中国经历了长达两千多年的集权专制统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两千多年的历史就是中国人匍匐在王权脚下的历史,习惯了下跪的中国人始终站不起来。即使到了今天,中国人形式上不再生活在磕头、下跪之中,但世世代代被奴役的命运使国人在思想上依然是跪着的。在精神上,人格...

民族的尚武精神和军队的士气

      尽管一个国家在军事组织方面,具有极良好的规模,但是政府在同时却不培养人民的尚武精神,那么这个国家还是不会强盛的。也许像英国人,位置在一个孤岛上,有了强大的海军足以保护他们不至于受到外国人的侵略,所以一个银行家的头衔可以比军事上的勋绩更为...

激情的抑制与理性的选择

    我们常常倾向于过高估计了激情的作用。从我国的戏曲中可以看出我们是一个富于戏剧化激情的民族,动不动是紧锣密鼓、大吹大擂、大忠大奸、气急败坏;动不动是挥刀斩去、一头撞死、当场拿下或立马下跪。也可能日常生活中我们的人民压抑太多,需要在舞台上大轰大嗡一番。近百年中国的剧烈变动与天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