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办事精神 > 提高办事能力 > 正文内容

善用你的直觉

2004年02月06日

 
   在这个强调理性思考的年代,很多人不敢相信自己的直觉,甚至羞於承认有时候会「顺着感觉」做决定。《求生之书》就明白指出「逻辑思考和自我否定是扼杀直觉的头号杀手」。理性的逻辑训练让我们瞻前顾後,我们通常是怀疑直觉,而不是去拥抱它。

  假如我们能够了解,直觉是人类另一个认知系统,是和逻辑推理并行的一种能力,或许我们比较能够接受直觉的存在。让直觉进入我们的生活,与思考的能力并行,就像打开车子前面的两个大灯,同时照亮我们左右两边的视野。

  以下几个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找回这个能力:

  放松独处。

  不管是散步、独自开车、躺在床上休息或淋浴泡澡,都是体察内心深处、找回直觉的最好时刻。

  画家达文西在创作「最後的晚餐」时,会连日在鹰架上工作,也会一声不响就停下来休息。达文西善於让工作和休息轮番上阵,蕴酿出美好的艺术创作。

  诚如《7Brains达文西的7种天才》一书中所说的,「找出你的蕴酿节奏,并学着信赖它们,此是通往直觉和创造力的简单秘诀。」

  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经验,「把一个问题带上床」,醒来时就得到解答。只有在放松、放慢脚步的时候,才有机会听到内在的声音,找到决策时所需要的「直觉」。

  保持心思意念的单纯。

  当我们心里充满杂念或忧虑的时候,我们不但听不到心里的声音,也没办法接收外在的讯息。

  从事摄影工作的莉莉安是个直觉很强的人,她认为每个人都有这个能力,她为了创作刻意保持的专心,让她有很强的直觉。

  不要轻易打发突如其来的想法、或没有预期的感动或情绪。

  直觉总是在无意之间翩然来到,我们所要做的是去听清楚那是什麽东西?而不是急急的否定或压抑它。

  晓梅和王先生,都是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冲上心头。晓梅压抑自己的感觉,王先生则去追根究柢,结果当然不同。晓梅没有选择避开那个陌生人而丢了皮包,王先生则及时挽救了妻子的生命。

  学着使用直觉判断事情,并注意如何能成功地运用直觉。

  可以从小事开始练习,只给自己几秒钟的时间决定事情,例如点什麽菜?穿什麽衣服?或看哪一部电影?

  也可以用心里第一个反应去预测事情,当电话响的时候,猜猜看是谁打来的?这些练习可以锻链直觉的肌肉,帮助你用直觉来决定事情,而不是用理性的思考来寻找答案。

  记录自己的直觉或灵感。

  写下突如其来的想法、或者有关直觉的具体观察。长期记录它们,有助於辨认直觉与错觉。

  直觉开发专家萝珊娜芙提出一个「三定律」来教人辨认直觉。「当一个想法出现的时候,让它走。当它再出现的时候,再让它走。假如它第三次再回来,就可以放心的听从这个感觉。」

  透过简短的笔记或长期的日记,可以帮助自己了解曾经有过什麽样的感动或灵感?长期的纪录甚至可以连成一个具体的结果。

  达文西就是个勤於做笔记的人,他随时写下他所看到的、想到的东西,许多创作就是从这些笔记一点一滴出来的。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返回列表

没有更早的文章了...

下一篇:我学到的最有力量的方法之一

“善用你的直觉” 的相关文章

如何停止拖延

  事情有变化在所难免,但不应该成为拖延的借口。想想你是不是很多次决定要看完一本书,但是没有坚持下去?决定今天要完成某个目标,但是把时间不自觉地浪费在上网和发呆中?觉得每天都过得差不多,很长时间没有看到自己的进步?那么,停止这种浪费时间的行为吧,找出问题所在,让自己把该做的事情都按时做完...

锤炼举重若轻的能力

    实际工作中,许多同志遇到重大任务都能沉着应对,从容展开,忙而不乱,举重若轻。然而也有少数同志,在大项任务面前或是畏首畏尾,或是手足无措,甚至乱成一团。面对工作尤其是大项任务,能不能举重若轻,反映的不仅是态度问题,更是能力问题。 有扎实的理论功底才能举...

从秘书出身的“达康书记”说起

       在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中, 李达康从省委原一把手赵立春的秘书做起, 到后来当县长、县委书记, 并一步步走到京州市委书记、省委常委的高位, 既与省委原书记赵立春给予的起步政治资源有关, 也与李达康个人的政治抱负及工作能力有关, 更与他...

新时代要大力弘扬“马上就办”的精神

  今年9月3日至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上的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提到福建和厦门,深厚感情溢于言表。他说,1985年他来到福建工作,厦门是第一站。那年他才32岁。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17年半。他曾说过“我人生中美好的青春年华是在福建度过的。”1990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