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办事精神 > 提高办事能力 > 正文内容

适应――突破困境的能力

2004年03月06日
      ⒈你拥有突破困境的自由
  从心理学上讲,人的心理在反映客观世界时具有主观能动性。人生活在具体的客观环境中,对各种现实地反是非曲直,不是照镜子似的消极被动地反映,而要经过主体在实践活动中通过一系列的心理活动过程来能动地反映。由于每个人内部的特点不同,即已有的知识经验、个性倾向性,如需要、动机、理想、信念、世界观等不同;个性心理特征,如兴趣、能力、气质、性格以及反映事物时的心理状态不同;同样环境下,对同样客观现实的反映不尽相同;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生活时期或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对同一客观现实的反映也不尽相同。每个人都可以对自己所处的环境做出积极主动的反应,以良好地适应环境。
  我们应当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控制能力,学会在繁杂的外界环境中整理、分辨、选择、回避,更精确、更有效地把握现实环境中有利于自己生存发展的信息;更善于抓住复杂事物的关键,认识事物的本质,淘汰那些与我们生存发展关系不大的无用的刺激。那么,我们就会拥有突破困境,把握成功的自信与自由。
  ⒉发展是积极的适应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环境的适应,从适应的方向上看大体上有两种:
  一种是消极的适应。这种适应是人与环境的消极互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个体认同、顺应了环境中的消极因素,压抑了自身的积极因素,即自身的潜能,违背了人的心理发展方向。其结果是环境改造了人,而人未发挥自己对于环境的能动作用。例如,在当前,某些地方社会风气不正,贪污、腐败、请客送礼、拉关系、走后门成风。在这样的小环境中,一些善于见风使舵、溜须拍马、阿谀奉承的人"吃得开"、"爬得快",而那些禀性耿直、坚持正义、实事求是的人却受排挤、受压制。在这种情况下,有的人为了"适应"环境,采取了"入乡随俗"的态度,一边谴责着不良的风气,一边自己也做着这些"俗事",同现实环境"同流合污"起来;有的人则出于无奈,采取"看破红尘"、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态度;还有的人为了求得表面上对环境的适应,不恰当地使用"心理自卫"机制,如"压抑"、"投射"等,使心态发生了扭曲。又例如,人在遭受了挫折的环境下,采取的消极的悲观态度等。这些人都是以压抑自己的潜能,牺牲个人心理机能和品质的发展为代价,这种对环境的适应是退化,而不是发展。
  另一种是积极的适应。积极的心理适应是个体在客观环境中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与环境的不适应行为,增强个体在环境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使自身得到发展。任何环境中都存在着有利于个人成长的积极因素和不利于个人成长的消极因素。积极的适应是要正确地分析自身的特点及环境的特点,从对这二者的分析中找到自己的生长点。心理学家马斯洛在谈到成长与环境的关系时说:"环境的作用最终只是允许他和帮助他,使他自己的潜能现实化,而不是实现环境的潜能。环境并不赋于人潜能,是人自身以萌芽或胚胎的形态具有这些潜能,属于人类全体成员,正如他的胳臂、腿、脑、眼睛一样。"马斯洛的观点虽然强调人的先天因素,但他给我们以启示:每个人都存在着潜能,环境只是才能发展的条件,而不是"种子"。我们对其理论的补充和修正是:潜能发挥的重要条件是个人的实践,个人在具体环境条件下的能动地活动。将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和个性中的积极因素统一在自己能动地实践活动中,人就获得了一种积极的适应。例如,同是下乡插队,面对贫穷落后的农村,有的人消沉,有的人从当地环境出发,发挥自己知识的优势,在艰苦环境中汲取生活经验,磨练个人意志,后来成长为著名的作家、医生。这些人对环境适应的结果是个人得到了发展。
  发展是人对环境的积极适应,我们所提倡的正是这种积极的适应。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适应――突破困境的能力” 的相关文章

如何提高执行力

    王强是一家公司的经理。上任后制定了一系列规划,有长期的,也有中、短期的。其中很大一部分当时被认为是很有战略眼光和市场前景的。但一年过去了,这些“伟大”的计划最终化为泡影。 王强拥有这个行业中最令人羡慕的团队、先进的管理手段和技术设备,但在与对手的竞争...

胡双钱:不断打造的精致和完美

    胡双钱,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高级技师,数控机加车间钳工组组长。今年55岁的他,不仅亲身参与了中国人在民用航空领域的首次尝试――运10飞机的研制,更在ARJ21新支线飞机及中国新一代大飞机C919的项目研制中做出了重大贡献。在35年的从业生涯中,他加工的数十万个零部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