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精神 > 名校名师 > 正文内容

中国教育忧思录

2004年01月15日
      丘成桐,1949年出生于广东蕉岭。在香港就读于沙田小学,培正中学和香港中文大学,主修数学。仅3年就修完全部课程,进入美国加州柏克莱分校,追随时代微积分几何大师陈省身深造。1978年,年仅29岁时攻破几何学上的难题--"卡比拉猜想",轰动国际数学界;1982年,获称之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的最高荣誉--菲尔斯奖;1987年,又获美国科学界最高奖--美国国家科学奖。现在身兼哈佛大学数学讲座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数学讲座教授,并与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先生共同领导中大数学研究所科研工作。


  中国对基础科学不够重视
  中国对纯数学纯物理学等基础学科的研究不太重视,与许多重视科研的工业国家的水平相去甚远。且不论一些工业大国,即使是印度与荷兰――一个是南亚穷国,一个是西欧小国,基础理论科学发展都比中国好。中国在这方面的投资少得可怜,以致于与世界的差距越来越大。我看中国要跨入工业大国的行列,对基本科学的投资至少要增加十倍。现代化没有工业不行,而工业的发展则离不开纯数学。
  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
  在美国,培养年轻人不计成本,从中学开始就引导学生追求科学、追求资讯,学校非常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所以不断地有新的天才出现。他们喜欢乱闯乱碰,海阔天空,除非他们认为前人的思路对自己有帮助,否则会向完全不同的方向发展。中国不同,中国是用种种考试凝固学生。同时,美国的大学或研究院,对海外人才――任何门类的人才都极力争取。为了得到一个好的人才,可以从系主任到校长,或是公司总裁亲自出马,竭尽全力,以最好的条件去吸引……
  与世界水平差距越来越大
  中国老一代教授年纪都大了,出名的都七八十岁了。在数学方面,中国自五十年代以来,我认为成就最大就是华罗庚先生,他在八五年去世了,他的学生很多,在整个中国数学界具很重要的影响力,但他们也已六七十岁了。现在要造就五十年代、六十年代那样的数学人才,达到那时的lever,相对于世界的lever,有很大困难。那时中国数学界与世界也有一定差距,但现在距离更大……
  我希望中国在科学方面能再开放一点,追上世界潮流。
  名校名师名不符实
  北京一家极著名的大学接收全国最好的学生,但成果并不理想,就好像做生意投了一个亿进去,出来的却只有一百万。举个例子来讲:去年有一个学生申请到哈佛来作研究,他是北京某顶级大学数学系最好的学生之一,他信写得很好,但一看他的论文,我吓了一跳,程度低得一塌糊涂!坦白讲,他的论文水平还不如香港中文大学的硕士生。内地有的学生告诉我,一些老师教课很不负责任。有的名教授常常往国外跑,一年有半年在国外跑,回国以后又要参加各种政治和社会活动,根本没把时间花在教学上……那位博士生很可能会留校当老师,结果,老师不行,学生更不行,这样一路下去,实在很可怕。
  嗟呼,知识分子!
  我发现有的院也搞不正之风。举个例子:有位数学院士,带了个学生到香港,那个学生写了篇教学论文,内容是错的,学生知道后告诉了院士,便院士竟说:没关系!因为我是院士,这篇文章有我给人的签名,一定可以发表出去。这种风气太可怕了,最高级的知识分子却没有知识分子的态度!本来中国科研的前途是由他们来主宰的,但他们其中的一些人也在搞关系学……
  本土人有青黄不接
  我认为中国要成为一个强国,人才一定要在本土生根。
  目前,内地院校喜欢引导学生去做一些赚钱的事情,有的大学甚至鼓励学生修学做生意,学校里的实用主义风气很浓。另一方面,一些学业优秀的年轻人纷纷往国外跑,因为那里有经济引诱和其它因素。国内人才青黄不接,实在令人忧虑。
  这些年,我希望尽量在中国当地培养一些年轻人。我在北京大学创办了数学研究所,取名晨兴。目的是吸引国内最好的人才,请海内外的学者、专家来讲学,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术环境。同时,设立奖金,奖励取得突出成果的青年数学家,去年南京大学的一位学生就获了二等奖。
  选题体现人生观
  在数学领域,选择什么题目来做,也体现人的综合素质。
  一个选择,就是一种看法,对人生观的一种看法,不能随便人家说什么就做什么,国内一些人喜欢找一些短期的题目来做。其实,数学好像文学,需要大范围的来结构。
  做学问也要看得远,真正找一些好的题目来做。屡败屡战。屡败屡战其实是很枯燥的,好像去挖一个金矿,在挖的过程中是很枯燥的。另一方面,我觉得能够成功地将一个难题解决亦是很大的乐趣,乐趣要去培养,有很重的好奇心和很大的行动非常重要。
  (您目前在做什么研究?)三维空间的突破,一个猜想。我们用一个很基本的办法去解决它,已经做了五六年了。有时做到动不了了,再想其它的办法去解决。好的研究往往会遇到很多fortress(苦恼),假使不是有这么多困难的话,很多人都会去做了。
  有的题目,就算别人认为不重要的话,我们自己也认为很重要,能够将一个puzzle,一个谜,一个几百年没有解开的谜第一个解开,那种感觉和第一次登上月球的感觉是一样的。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返回列表

上一篇:上海人

下一篇:师道尊严

“中国教育忧思录” 的相关文章

上海人

                         ...

北大之精神

     今日为母校二十九周年纪念,令人发生深切之印象。现学校既受军阀之摧残而暂时消灭,但今天之纪念会,仍能在杭州举行,聚昔日师友同学至二百数十人之多,可见吾北大形质暂时虽去,而北大之精神则依然存在。   回忆母校自蔡先生执掌校务以来,力图改革,五四运动,打倒卖国贼,作人民思想之先导。此种虽斧...

师道尊严

  中国人分析日本发达和成功的原因,多半会举出日本人勤奋、日本模式的管理、团结和协作精神、善于吸收别人的优点等等。而日本人回答这个问题,则往往说日本最重视教育。的确,即使在战后最艰难的年代,人们勒紧肚子也要发展教育。到今天,像日本这样人人有文化,家家订报纸的国家,已是世界罕见的奇迹。与此相应,整...

什么是人文精神?

    大学的教育,说到底是一种人文的教育。大学是养育人文精神的地方。象耶鲁大学, 理工科在美国仅仅是二、三流水平,但一直被视为世界一流的大学。关键在于她为 学生所提供的人文教育。杨振宁讲如果一个大学的系在国际上排名前二十就是一流, 这话不假。但即使有若干这样的系,没有良好的人文教育...

信息化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

     在教育部去年下发《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之后,全国各地教育系统纷纷加大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力度,并加快了信息技术教育在中小学的普及步伐。福建省教育厅迅速成立了“全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领导小组”,并于6月5日召开全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同时出台了《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