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谦君子天下行
公元前21世纪,大禹治水大功告成,得到了天下人的赞誉。他接受了舜帝禅让后,还有一些部落并不归附他。大禹认为他是奉天承运、以正讨逆,就誓师领军去讨伐那些不顺从的部落。经过30天的艰苦征战,却没有任何效果。
贤臣伯益告诉他,利益收买不到所有人,武力征服不了天下,解决部落归附的问题,还要从自身做起――天子修德。大禹听从建议,70天后,那些不顺从的部落前来归附了。这个历史故事还流传下了一句千古名言:满招损,谦受益。
谦者,逊让也。这个逊让,是指在现实利益面前,从内心到言行真诚地推辞。遗憾的是,今人对于“谦”的理解,几乎等同于表面上的“客气”,也就是话说得很客气,利益面前丝毫不爽。这样一来,“谦”就不见得“受益”了,继而怀疑古人在说空话“忽悠人”。
《易经》所阐述的哲理,是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的价值理念。《易经》对于谦道的论述寥寥数语,却可谓“博大精微”。
学过《易经》的人都知道,如果有一卦自始至终都是非吉即利,那就是《谦卦》。《谦卦》从4个方面来论述“谦道”:内心所想与言语行动完全一致,而不是虚情假意;退让的原则努力坚持不懈,而不是浅尝辄止;竭忠尽智去建功立业是谦的前提,而不是空话客套;事无巨细、时时处处去践行,才能够形成自觉,而不是坐等机遇。
《谦卦》指出,谦道的应用必须坚持两个原则:不分亲疏则会众志成城,无论远近就能天下同心。这就是后来人所总结的“招携以礼,怀远以德”。
相比中华民族传统的谦道智慧,有些人却一直相信所谓的“胡萝卜加大棒”。而事实一再证明,以自己利益为出发点的任何手段,无论包装得多么美丽,最终只是一厢情愿的美梦而已。
大道理与小道理是一致的。有人在做生意时,坚持十分利只取七分,长此以往得到的是趋之若鹜的合作者,生意长盛不衰。也有人一直醉心于技术专利所带来的垄断暴利,却往往被别人弯道超车,短时间内盛极而衰。
谦谦君子,唯有从内心到言行都表现出谦,才称得上是君子。这样的人行遍天下,怎会不受欢迎呢?他们即使身处险难,也必然会无往而不利。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