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交际合作 > 交际 > 正文内容

“友谊不必友谊”

2004年02月27日
 

  友谊永远是双向的自然而然的,不需表白也不需要证明的,不需要培养也不需要经营的。需要培养和经营的不是友谊而是准备加以利用的后备力量。我有一首小诗写到友谊:友谊不必碰杯,

  友谊不必友谊,
 
  友谊只不过是,

  我们不会忘记。过分表白的过分强调的友谊,使人觉得可疑,给人以表演和另有目的的味道。

  有时你会发现某个原来很亲密的朋友最近与你联系来往得比过去少了,有的人遇到这种状况就起了疑心,动起小心眼儿来,这实在是极无聊的事。交流多来往多联系多固然可

  喜,交流少联系少来往少亦颇不可忧。大家都很忙,用不着晨昏三叩首,早晚一支香。各人有各人的情况,难于一一向朋友说清。一时有一时的考虑,一天有一天的情况,也许是为了节省电话费和邮资,也许正忙于跑什么事情,也许心情不好,也许身体欠佳,他或她不可能对你永远随叫随到满脸微笑,那样去要求那样去设想本身就是与实际的分离。

  因此即使有朋友做了我认为不好的事,背后讲了我的坏话,我从来都拒绝使用“背叛”友谊这样的字眼儿,说背叛,就等于说你与你的朋友有互相效忠的任务或协议,那成了什么啦?

  有朋友特别是诤友和没有朋友的孤家寡人的生活是不一样的,前者比较经得起折腾,能得到信息得到忠告,能调剂自己的情绪,即使在困境逆境中也比较能保持健康与乐观的生活态度。而后者就很可悲,很容易成为社会的一个消极因素了。

  在中国的典籍《大学》中有一个命题,叫做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什么叫“知止而后有定”呢?我缺少考据的功夫不能做出确解,但从字面上,我主观地愿意它可以做两方面的解释,第一是目标,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就有了稳定的追求稳定的方向了,这很容易理解,不赘。另一个我愿意做出的解释,止是限度,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你即使对最好的朋友也应该知道自己能说能做的限度,任何超过这种限度的言行都是对他人的不尊重,都涉嫌以己为尺度强加于人。己所欲必施于人,与己所不欲却施于人,都是不好的。对友如此,对诸事又何尝不如此?知止而后有定,不知止呢?可就不是有定而是没了准没了谱啦。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友谊不必友谊”” 的相关文章

人际交往九条一般原则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我们要遵循以下九条一般原则。   (一)要以诚待人,不要过于世故。"诚"是人际交往的根本,自古以来一向受到人们的崇尚,交往能做到一个"诚"字,必能老少无欺,从而赢得真诚的回报。反之,世故圆滑,尔虞我诈,永远也不可能得到对方的真诚相待。   (二)要言而有...

常见的社交心理障碍

    良好的社会交往可以减少孤独、寂寞、空虚、恐惧、痛苦,可以宣泄愤怒及压抑。因此,社会交往对于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有些人在社会交往中不敢交往、不愿交往、不能交往,这就属于社交心理障碍。 常见的社会交往心理障碍有:    1、恐惧心理。   表现为与人交往时(尤其是...

如何打破交际的僵峙局面

      人际交往中有一种“僵峙”现象,具体表现出以下四个类型:   1.惟我独尊型   有的人把自己看作社交的中心,在交际中态度生硬,以我为轴,希望对方就范,依从于己,不轻做姿态,做出友好的表示,遂出现双方互不交往、冷漠相向的“僵峙”局面。   2.看重...

情义是无形资产,不可估价的

    中国人常说:“滴水之恩要涌泉相报”,是说在你饥渴得要死的时候,别人哪怕只是给了你一滴水,救了你的命,你以后也要以全部泉水的数量来回报。为什么呢?因为别人救助你的那一滴水中,蕴含着人的情义,这种情义是最珍贵的。这是一种形象的、朴素的感恩教育。 连文成说...

无效社交越少越好

      很多时候,真正使我们劳累的并不是工作本身,而是“无效的社交”。 什么是“无效社交”? 下面这个场景也许算个代表:你跑到一个聚会上,跟一群陌生的人嘘寒问暖,全程笑脸相迎,满屋子客套话,互相絮絮叨叨,敬酒、扫微信、留电话号码,但...

60句经典的反驳“俗话说”

    引导语: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可俗话又说:拔了毛的凤凰不如鸡!在天愿作比翼鸟,以下为小编精心整理的60句反驳俗话说,保准笑翻你的胃。在笑的同时可能还会明白很多的人生道理哦!下面一起来看看。   俗话说:好马不吃回头草;可俗话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