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交际合作 > 交际 > 正文内容

建筑四杰:大师们的友谊

2020年04月30日
  中国近现代建筑学家中,有公认的“中国建筑四杰”――梁思成、杨廷宝、刘敦桢、童��。

这些建筑学大师,不仅才华横溢,学贯中西,开创了中国现代建筑创作先河,他们之间的友谊,也是一段传奇。

 

北梁南杨

 

早在1921年,杨廷宝赴美就读宾夕法尼亚大学(下简称“宾大”)建筑系时,就因成绩优异,成为中国留学生的榜样。

三年后,1924年,梁思成也进入宾大。

很快,两人相识。

当时,梁思成对学长只有仰慕之情,称杨廷宝为“内韧外秀,厚积薄发”,还提到学长的作业和笔记就像他本人一样,非常工整,赏心悦目,是同学们的范本。

他们在宾大一起学习,共同出入图书室,屡屡在校内外获奖,被美国学生赞为“聪明的中国小分队”。

有趣的是,两人经历颇为一致,硕士毕业导师为同一人,在美国同一家建筑事务所实习,返国前都赴欧洲考察,和知名研究学者费孝通友谊深厚……

1927年,杨廷宝回国后,在基泰建筑事务所工作。

一年后梁思成回国,基泰建筑事务所通过杨廷宝,邀请他加盟,但梁思成认为自己的主攻方向还是学术,婉拒了邀请。

当时,东北大学(校长为张学良)已经成立,正广招贤才,学校建筑系系主任一职留给了杨廷宝,但当时杨已经有工作,他向学校大力推荐梁思成,认为系主任非他莫属。

东北大学随即下了聘书,梁思成欣然赴任,随行的还有他的新婚妻子林徽因。

这是梁思成夫妇的第一份工作。

上世纪50年代初,杨廷宝去北京出差,与已在清华大学任教的梁思成夫妇在一家饭店小聚,林徽因提到喜欢他的水彩画,杨廷宝就送了一幅“北京雍和宫”水彩画给她,这幅画和林徽因的画一起,被梁思成挂在了书房里,可见喜爱之极。

值得一提的是,林徽因和杨廷宝关系也是极好。

林徽因曾说,杨廷宝是一个非常严肃古板的人,去美国后受了影响,变得活泼,竟然许诺回国后陪她去逛街,让人大吃一惊。

1955年,林徽因去世。7年后梁思成再娶第二任太太林洙,当时颇有些舆论压力,但杨廷宝找到梁思成子女,劝他们支持父亲的婚姻,老年人就怕晚年孤独。

两人情谊,可见一斑。

“文革”中,梁思成成了“反动学术权威”,被押出来批斗,几经折磨,林洙不离不弃,直至丈夫1972年去世。

而此时,杨廷宝也被批斗,关在了“牛棚”,对这位惺惺相惜的好友,已是无能为力。

如今,任何中国建筑界的人士,都知道那个称号――“北梁南杨”。

“北梁”,即梁思成;“南杨”,即杨廷宝。

这个称号的含义,不仅仅包括他们的建筑成就,更有两人的几十年的深厚友谊。

 

赫赫大将

 

中国的“建筑四杰”中,杨廷宝、刘敦桢与童��,最后是在同一所大学教书。

他们之间不仅没有“文人相轻”,反倒是很好的朋友。

童��也是宾大建筑系出生,1925年赴美,之前久闻杨廷宝大名,于是给他写信,询问专业情况和入学须知。

杨廷宝很快回信,作为他们“订交之始”。

童��曾说,“我和杨先生一个师傅下山,一脉相连,走的是一条路子”。

1930年,童��回国,受梁思成之邀,成为东北大学的教授,此后因抗战爆发,加入了上海的华盖建筑事务所。

当时,华盖和基泰,是国内最好的两家建筑事务所。

因为这种关系,童��和杨廷宝关系更为密切。

杨廷宝经常去上海出差,一住就是几个月,几乎每个星期天都和童��出去游览古迹名胜,晚上在一起吃饭。

童��曾回忆:“有时他(杨廷宝)下厨房,用面条加鸡蛋煮成汤面,荆妻戏称这为‘杨廷宝面’,饭后闲谈,我拿出买到的画册和旧书共同欣赏,荆妻说我‘献宝’,那时每个星期日都是快乐的日子。”

1937年,万事俱废,抗战军兴,迁往重庆陪都的中央大学建筑系急需师资,杨廷宝和童��成为学校的教授,此后再也没走出校园。

同年,另一位建筑大师――刘敦桢也进入了中央大学建筑系任教。

刘敦桢和杨廷宝早在1929年就相识。

那年,杨廷宝慕名去拜访这位大师,当时刘敦桢住在南京大石桥,租了一间房屋,推门进入,便见刘敦桢伏在桌上绘图,满地的书籍,还有一些收集的唐砖汉瓦。

他们谈了一个下午,“相互感到很默契,从此开始了数十年不渝的深厚友谊”。

1949年解放后,杨廷宝、刘敦桢与童��同在南京工学院(东南大学前身)任职,和在清华大学的梁思成南北相望。

梁思成和他们都是极好的朋友,曾笑称三人为南京工学院的“赫赫大将”,并说:“三位相处甚笃,互相敬重,这是南工建筑系越办越好的原因。”

他们的后代回忆,三人私交深厚,但平时往来不多,可谓“君子之交淡如水”。

这三人,刘敦桢以学术研究为主;童��既能设计,又会著书;杨廷宝则设计超强。杨廷宝常常对子女们说,自己很羡慕刘先生和童先生会写书,可惜自己只会搞设计,书写不好。

“文革”时,刘敦桢备受折磨,于1968年5月10日含冤而逝,终年71岁。

上世纪80年代,“建筑四杰”中只剩下了童��和杨廷宝,经过十年浩劫,两人的身体极为虚弱,病情不断。

1982年,童��癌症复发,又经丧妻之痛,极为悲苦。杨廷宝得知,让手下两位研究生前去照料。

没想同年9月16日,杨廷宝也因为病情加重,昏迷后被送进医院。他的子女在从外地赶来的途中,病床上的童��让自己儿子去杨的病房值班,直到杨家后人赶到。

此后,童��出院休养,还去病房看望杨廷宝,两人见面,泪流满面。

3个月后,12月23日,82岁的杨廷宝去世,童��写下悼文――《一代哲人今已矣,更于何处觅知音》,纸张上满是斑斑泪痕。

又是3个月后,1983年3月28日,童��去世,享年83岁。

自此,“建筑四杰”全部驾鹤西去。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建筑四杰:大师们的友谊” 的相关文章

成功与人沟通(二)

  积极地倾听   生活在都市里的人们,每个人都有一种疏离感,因为我们各人心理上筑了一堵墙,互相隔离,自我保障。我们渴望找到一位肯聆听的朋友。   人们通常都只听到自己喜欢听的,或依照自己认为的方式去解释听到的事情,往往这已不再是对方真正的意思了,因而人们在"听"的时候往往只能获得百分之二...

强势老板最需要学习管理沟通

    一般人以为,只有自己的下属才需要学会与他的上级即老板沟通,而不知道需要学习沟通的不是别人,而恰恰是身为老板的那些人你们!尤其是已经事业有成的强势老板,不仅从一开始就非常强势,而且随着时间推移和事业发展,会变得越来越强势,极端的情况下,会变得让所有的下属和他身边的家人无法忍受!...

为人处世十诀

    1.保留意见:过分争执无益自己且又有失涵养。通常,应不急于表明自己的态度或发表意见,让人们捉摸不定。谨慎的沉默就是精明的回避。   2.认识自己:促进自己最突出的天赋,并培养其它方面。只要了解自己的优势,并把握住它,则所有的人都会在某事显赫。   3.决不夸张:夸张有损真...

人生处事经典10句

    1.遇到你真的�鄣娜�r   要努力��取和他相伴一生的�C��   因�楫�他�x去�r.一切都�聿患傲�....   2.遇到可相信的朋友�r   要好好和他相�下去   因�樵谌说囊簧�中.可遇到知己真的不易   3.遇到人生中的�F人�r   要�得...

胡适的交友之道

      1942年,胡适和吴健雄在美国闲聊时,谈到了交友处世哲学。胡适说:“要从容忍和宽恕两方面去修养。”吴健雄说:“这正是我的缺点。我不甘心容忍,总认为容忍是懦弱的表现。”胡适说:“你错了,我一向有容忍之心。”    ...

社交的黄金定律:让你在社交中如鱼得水

    信任定律:不要信任不信任别人的人。 聪明定律:最聪明的人是会掩藏他的聪明的人。 报答定律:过分急于报答他人的好意,是种不知感恩的表现。 礼物定律:如何送一件礼物,比送什么礼物更重要。 真相定律:透露真相和隐瞒真相一样需要三思而行。 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