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与实验室为何无可替代
2021年11月21日46
今年突发的新冠疫情,使学生和教师深度体验了在线学习和远程教学。这也使得很多人开始思考,在线学习、电子图书、模拟实验室等信息化教育技术,未来是否会替代传统的学校教学和真实的实验室。 其实,在21世纪初,就有一些人曾预测“实体的”基础教育学校将会终结,因为学生只要...
菲尔兹奖首位华人得主丘成桐:我想培养基础科学的“八百铁骑”
2021年08月03日48
2021年初,一则清华大学推出“丘成桐数学科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的新闻,让数学人才培养,乃至于基础科学话题,又变得火热起来。 根据该计划,自2021年起,清华每年将面向全球选拔不超过100名中学阶段综合素质优秀且具有突出数学潜质及特长的学生,采取...
对谈|数学家丘成桐的人生经历与励志故事
2021年08月03日45
【编者按】 被《纽约时报》盛誉为“数学皇帝”的丘成桐的人生历程:8岁,学业成绩平平;14岁,立志支撑家庭、投身学术;20岁,远渡重洋求学;22岁,获得数学博士学位;27岁,破解顶级数学难题卡拉比猜想,震动世界;30岁,成为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终身教授;33岁,成为“数...
写作也是一种自我慰藉之举
2021年07月25日46
提起这个话题,若从笔者的经历着眼,似应从孩提时期说起。 正当我将要接受学龄前启蒙教育之际,恰值日寇侵华之时。在此期间,父亲携同兄姐们远去四川,而不舍远离乡土的母亲,在孀居的婶母的陪同下,带领我和小妹不畏艰辛、长途跋涉来到一个偏远的且可躲避战祸的小山...
于光远:治学态度与治学方法
2021年07月18日54
什么是治学,什么是学者和学者应具备的特殊素质。治学态度的第一条是独立思考,决不盲从,只服从真理;治学态度的基本点是求真;为了求真,切莫文过饰非,要务实,要防止自己的研究成果异化。方法是什么,坚持严格的科学态度是根本方法,掌握以下方法,做个不断追求的人。 一、从不浪费自己的时间...
“飞豹”之父陈一坚:风雨兼程“飞豹”情
2021年05月30日44
陈一坚,福建省福州市人,飞机设计专家,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飞机设计研究工作,曾主持参加了多个型号飞机的设计和研制,为我国航空工业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1982年被国防科工委任命为“飞豹”型号总设计师,享有“飞豹”之父的美誉。...
飞豹战机总师陈一坚:50多岁自学编写飞机设计运算程序
2021年05月30日48
2020年11月18日,耄耋之年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飞豹”战机总设计师陈一坚,荣获第十四届航空航天月桂奖终身奉献奖。 在这样一个高光时刻,我们将目光再次投向这位航空总师,再次翻开“飞豹”尘封的记忆。1988年12月,“飞豹”一飞冲天、首飞成功。自此,我国有了国产歼击轰炸机,也是拥有完全...
彭桓武先生的治学精神、为人之道和学术思想
2021年03月16日49
彭先生的治学精神 彭先生的治学精神包括他的治学理念、治学态度和治学风格以及他的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 彭先生的治学理念是坚信“自然界的知识对人类是有用的”。故此,毕生不懈地学习和研究,虔诚而又务实地追求真理、探寻自然界的奥秘、造福于人民,便成为了彭...
姚桐斌在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学习岁月
2021年03月15日51
1941年8月,姚桐斌赴湖南衡阳和长沙,分别参加了几所大学的考试,他凭着扎实的学习基础,--路“过关斩将”,可是一回到生活中,却无法那么“潇洒自如”。会考第--名所得的奖学金已所剩无几,他不能坐等发榜,于是设法在衡阳湘桂铁路局机务处修理厂工具室找了一个...
穿越时空的爱――郭永怀和李佩的故事
2021年03月10日46
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办公楼前,有一座郭永怀先生的雕像,在雕像下面,根据郭夫人李佩先生的意见,安放着郭先生和警卫员小牟的骨灰。李佩先生说:“既然生前没有分开,死后也让他们在一起吧。” 郭永怀先生是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唯一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他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