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有所作为 > 发展案例 > 正文内容

郭凡生:太理性也许就无法创业

2004年04月19日
 

    上过山、下过乡、当过兵的郭凡生,一手开创了分类广告的印钱机器。
  尽管被列为不入流的行当,但他却借助互联网成就了最具含金量的上市公司慧聪国际。
  十余年间他极力推动的劳动股份制,一度被人指责为“骗人的把戏”,也一举打造了126个百万富翁,绝无前例
  1992年,在中关村的高梁路斜街,郭凡生用自己的7万元开始了创业之旅,一家叫慧聪的小公司成立了。而今,曾经出现在这条街上的各种“个体户”都早已销声匿迹,只有一家叫“无名居”的饭馆和慧聪活了下来。郭凡生不无自豪地说起家史。
  正是郭凡生,在经济理想几度夭折之后,最终在自己打造的民营企业中找到了落脚点;他一手开创的分类广告曾被列为不入流的行当之一,却借助互联网成就了最具含金量的上市公司慧聪国际;他力扛“知识经济”大旗,十几年间极力推崇的劳动股份制一度被人指责为“骗人的把戏”,却在今天一举打造了126个百万富翁。
  “没有知识,没有文化,没有钱的人才是白手之人。而12年前的我,拥有知识,拥有信念。所以,我不是白手起家。”在中关村,郭凡生一向以“能言善辩”著称,他提出了自己的“白手起家论”。而今,郭凡生身价已高达数亿,他却淡然了:“我从来不是一个把钱看得很重的人,我的身价是多少?我被邀请去做演讲的费用是2万元。这才是我的身价。”但不爱钱的郭凡生又气宇轩昂地说:“慧聪上市之后,创造了100多个百万富翁,这在上市公司中‘前无古人’。”
  
  第一个100万挣得很容易
  
  郭凡生,经历过上山下乡,当过兵,1982年大学毕业后在内蒙古建委研究室、中国体制改革研究所工作,对经济学与改革理论进行了多年研究,曾提出“反梯度理论”。至今,郭凡生都以学者派企业家自居。但“学者”郭凡生在帮企业做指导和咨询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理论研究与市场现实的巨大差距,他提出的知识经济、劳动制股份等想法颇受置疑。“他们不理解,做得不好,还说你的道理不对。”此后,郭凡生还先后在北京科贸、中国工商经济咨询公司等三家国营企业中任副总经理等职。在亲力亲为之后,他却发现,国营企业的体制根本无法做事情。
  当彻底发现理想在现实中无法靠岸时,郭凡生决定自己创业,他希望在自己的公司中将理论研究理念转化成企业实际运作。1991年,他承包了某公司的商情分析中心,依靠以前为企业进行信息服务的基础,开始了商情服务的探索。1992年10月18日,由郭凡生出资7.4万元,注册资金14.8万元的慧聪公关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成立。郭凡生开始骑着自行车,穿梭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将家电、计算机等经销商的报价信息收集起来,进行分类、加工处理。
  最初,郭凡生以投稿的方式在《首都经济信息报》和《计算机世界》开辟了家电和计算机产品报价栏目,后来开始油印小16开本《中国商情快报――家用电器》,面向北京家电商场发行。这就是慧聪商情的前身。由此,慧聪首开国内以商情报价为特征的商情分类广告先河。郭凡生将慧聪定位于中介机构的角色:“实际上帮商家和买家都省钱,我们再从省下的里面拿一小部分,所以这个钱挣得合情合理。”
  
  但在中关村的许多商家眼中,这是一种最不入流的做法,遭到众多商家的指责,有一次郭凡生甚至被客户赶了出来,他又不得不“腆着脸”走回去。但在信息披露、竞争透明化的压力下,终于有越来越多的商家接受了这种方式。于是,郭凡生轻松地挣到了第一桶金,不到一年慧聪的收入就超过100万元。“当时在中国挣到第一桶金很容易,因为很多优秀的人不来经商,市场也还不规范。现在挣钱比那会儿难多了。”学者郭凡生终于变成了商人,但他对成本等问题仍很模糊,也开始慢慢摸索管理。但至今郭凡生都觉得创业是被逼上梁山。“其实创业的道路不是我选择的,也不是很理性。但如果太理性就会进行严密的风险分析,也许就无法创业了。”
  
  慧聪不是网络公司
  
  此后,国内陆续出现了类似服务,竞争激烈。郭凡生深知,作为信息服务商,将商情作为媒体来转载,成本高,传播性差。与新技术相结合,进行模式创新,成为郭凡生坚定的理念。
  1995年,郭凡生希望通过广播电视的图文广播进行网刊传播,但由于技术不成熟不得不放弃。1999年11月,慧网正式开通,郭凡生也搭上了互联网的浪潮,开始确定“网+刊”模式探索。虽然众多的.com公司追捧互联网热潮,郭凡生的名片上也印上了“慧聪商务网CEO”的头衔,但他认为互联网和电话、PC一样不过是一种工具。
  郭凡生记忆深刻的是2000年春节,那一年,慧聪亏损2000万,只有一两个部门可以拿到超额奖,许多员工纷纷离开,“那是慧聪人过的最难受、最凄惨也是最悲壮的一个春节”。他不得不将已试行“网+刊”模式的十几个专业网站推动上网,同时瞄向搜索引擎技术,请来了技术专家陈沛担任CTO,从数据库出发,掌握互联网核心技术。2001年,慧聪终于扭亏为盈,赢利300万。
  当互联网的低潮来临时,许多网络公司CEO下马了。郭凡生一边揶揄:“网站CEO穿T恤不穿西服,是因为没钱买西服,要不就没钱把穿脏的西服洗干净。”一边连续投入1000多万在互联网技术上。2002年,慧聪联合新浪和3721,成立“中国搜索联盟”,吸引了400多家成员,与国内的搜索引擎技术老大百度相抗衡。现在,郭凡生说这一部分业务市值已高达1亿美元。
  但一直以来,慧聪到底是传统信息服务公司,还是互联网公司?争议一直不断。有些业内人士根本不把慧聪看做网络公司,他们对郭凡生说:“慧聪只是个媒体,只是商情。”郭凡生对此不置可否,依然我行我素:“你们爱说什么,我都无所谓。反正慧聪做了12年了,反正我们有利润,反正我们公司在互联网最火的时候有钱挣,又火了我们又有钱挣。我们就是这样一个公司。”郭凡生将慧聪定义为信息服务商,2003年慧聪的营业额已经超过了3亿。“慧聪在中国信息服务商老大的位置上越坐越久。”   
  
  这里的上市静悄悄
  
  慧聪曾融资3次,但拿到第二笔1000万美元之后,不到10个月的时间就几乎用光了,郭凡生反省自己头脑太过发热。“因为觉得钱来得很容易,但这次我们是犯了错误。”郭凡生痛惜道:“如果没有这次失误,慧聪比现在要大不止一倍,两倍也不止。”他最喜欢的一套书是《康熙大帝》,还送给每个分公司的总经理,要管理层知道“常胜不好,要善败”。
  2003年12月17日,慧聪国际在香港上市。此次,郭凡生用最平和的方式对待,此后半个月中,他都没有开会向员工宣布。他以这种方式告诉员工要平和对待,他在企业内刊中写道:“不是公司不愿意跟员工沟通或是有其他问题。而是我希望大家能把公司上市作为平常事来对待,绝不因此来改变我们的心态和行为。”但对郭凡生来说,他开始重新思索自己的社会责任:“上市不意味着我拥有了财富,不意味着成功,而是意味着我的社会责任加重了。不要只记得上市的高兴和荣耀,而是要在责任中找到自己的方向。”郭凡生对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深有感触。2002年8月,郭凡生回到内蒙和13个战友聚会,他才知道其中有6个人已经下岗。其中一个战友在工地上用推车推土,每车只有6元钱,筹集供儿子上学的学费。但几个月后,郭凡生得到消息,因为付不起学费,战友服毒自杀未遂。当郭凡生回内蒙探望时,看着已经言语不便的战友,他深深触动了,问自己:“为什么你成功了,还有人下岗?”他才真正意识到作为企业家社会责任的沉重。
  “买慧聪股票的人有的是像我父亲这样的人,把养老金拿进来,希望安度晚年,有很多像我这样上有老,下有小,要靠这钱养家糊口。我会善待我们的投资者,让他们得到他们想得到的东西和没有想过要得到的东西。”这是郭凡生在慧聪的上市庆功会和年底员工大会上都说过的一段话。“这话出自人性,我就是这样想的,就是这样做的,这算不算是我的人生观呢?当你突然要找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时候,你突然找不到了,但是在你平常的生活中,是有这样的一种表现的。” 
    
  一次了不起的管理革命
  
  “我尽量让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都很平和,在平和中找到一种稳健,在稳健中找到核心竞争力。”如今的郭凡生,认为自己已经过了名利关。而他所找到的慧聪核心竞争力,就是“知识股份制”的制度安排。
  多年前,郭凡生就尝到了知识拥有财富的甜头,大学毕业后他写了7本经济研究的书,1983年就拿到了每本书4000多元的稿费。早在进行理论研究时,他就认为劳动者应共同占有财产,应当推行劳动股份制、知识股份制。创立慧聪后,他就想把理论付诸行动,慧聪章程中规定:“任何人的分红不得超过总额的10%,股东分红不超过总额的30%,每年分红的70%给不持股的职工。”他一直在为员工勾画着百万富翁的梦想。
  但在许多员工眼中,这不过是一个乌托邦,离开的员工曾抱怨:“你在用这种方式骗人。”但是,到上市这一天,这个乌托邦终于变成了现实,有126名员工通过股票分红的方式成为了百万富翁,他们在慧聪的平均工作年限是6年。郭凡生终于在12年后证明了自己的承诺,他可以理直气壮地说:“一个上市公司一下子创造了这么多的百万富翁是‘前无古人’的,也许有的创造了几个亿万富翁,但创造的百万富翁绝对没有这么多的。好的企业制度把笨人变聪明,把懒人变勤奋。”在知识经济中,社会财富的分配规则从资本规则开始向知识规则倾斜,这是中国企业知识经济宣言的重要结论。张维迎曾评价:“如果慧聪的成功在郭凡生之后就没有了,那只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创造出来的故事,但是如果变成一种成熟的制度,就会是一次了不起的管理革命。”
  
  “让知识拥有财富,用学习改变人生。”思索了多年的郭凡生终于总结出了慧聪的企业文化,他希望有更多的员工像自己一样通过知识成为百万富翁。“在慧聪,有100个人经历了这样的过程,还有几百个人看到了这个过程,未来可能有更多的人要经历这个过程。我要让所有的员工知道,想拥有财富,就要通过学习来改变人生。”
  
  郭凡生实现了许多人成就财富的梦想,但他却不再有梦。“有梦就有负担,我尽量不让自己去纺织梦。”一向以能侃出名的郭凡生却不喜交际,不喜欢高尔夫等活动,生活简单有规律,每天早上6点钟起床,跑完步洗个冷水澡上班工作,按时回家吃晚饭,陪家人。闲暇时养鸟养花,甚至养蝈蝈儿和蟋蟀,在田园情趣中寻找平静和悠闲。郭凡生说这就是他选择的生活方式。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郭凡生:太理性也许就无法创业” 的相关文章

袁隆平的成功给人的启示

  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想做什么样的事情,想达到什么样的道德境界,想实现一种什么样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这就是一个人的理想。这种理想是一个人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具体体现。人拥有了理想和抱负,才会有具体的奋斗目标,才能调动自己的潜能、克服种种困难,努力去实现这个目标。...

前程无忧公司总裁甄荣辉:如果怕输就不要去创业

  日前,一则“经理实验室”商务实战模拟培训即将登陆京城,前程无忧公司总裁甄荣辉亲自主讲“团队竞争优势再造”的消息,再一次将记者的目光引向了前程无忧公司。作为一名跟踪人才市场数年的记者,可以说是眼看着“无忧”在打着滚地向前发展:1999年成立时,公司还只是一个简单的求职招聘信息发布平台,而三年...

创业:需要领袖精神

    一只狮子领着一群羊,胜过一只羊领着一群狮子,这个古老的谚语正好说明了企业中领袖精神的重要性。一个创业企业的成败虽然离不开团队力量,但更多则取决于领导者本人。领导者是企业的一面精神旗帜,他们的一言一行影响着企业的荣辱兴衰。   企业界都有这样的共识,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和精神...

输得起是一种锤炼

    金宝启,42岁,在德国获MBA学位,在美国生活了3年。1996年回国后,在英国多米诺喷码公司任中国北方区总经理,1999年4月到四通利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任执行副总经理。   金宝启,精力旺盛,工作起来像"拼命三郎",被他的下属和朋友称作互联网业界"第一职业经理人"。他的谈吐...

挥洒自如刘积仁

    又是一个学者创业的典型案例!    大凡这种专业软件公司都是由一个或几个掌握专门知识的人创造的,但能否成为企业家,则要看这个人的素质、胆略和运气。刘积仁是幸运的。    连续几个小时的采访直到夜深,在交谈到一半时,刘积仁有些倦意,调整一下姿势,精神...

人生成功三步曲

      真正的成功应是多元化的。成功可能是你创造了新的财富或技术,可能是你为他人带来了快乐,可能是你在工作岗位上得到了别人的信任,也可能是你找到了回归自我、与世无争的生活方式。每个人的成功都是独一无二的。作为一名成功者,微软全球副总裁李开复对成功内涵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