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工大师”王敏燕:焊枪就是我的“绣花针”
日前,中华全国总工会在京召开全国先进女职工集体和个人表彰大会,王敏燕作为我省11名个人获奖者之一荣获全国五一巾帼标兵称号,这是对这位数十年如一日坚守在一线女焊工的最好褒奖。
进入焊工行业,对王敏燕来说,是一个偶然。1987年,宁波镇海石化总厂技校招收了一个铆焊班,王敏燕说,“进校时自己连焊工是干什么的都不知道,直到学习以后才弄明白是怎么回事。”
3年学习后,王敏燕被分配至石化建安工程公司焊工岗位,“当时穿上厚厚的焊工服,心里也不太能接受,感觉不像是女生应该干的事情。”直到1993年,建安工程公司成立一支焊工队伍,专门做换热器设备的管子管板焊接,这项工作不仅讲究火候,而且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心。作为这支队伍负责人的王敏燕,这时才对焊工有了“感觉”。“焊接就像绣花一样,焊枪就是我的‘绣花针’,‘一针一线’都要用心,因为这关系到整个产品的质量。”王敏燕说,石化建安生产的大型装备,其各个系统都要靠焊接连接在一起,稍有瑕疵,就会影响装备质量水平,甚至影响生产安全。
薄壁管子管板自动焊是王敏燕的绝活。仅有3张A4纸厚度的管子,和近半米厚的管板,两者之间熔点差距极大,要焊接在一起不是易事。王敏燕说,“很多时候看着程序都对,但火候不对,做出的东西就有天壤之别。”王敏燕掌握着一流的火候,经她手焊接后的管口质量一次合格率达99.99%,通过最严苛的管口拍片数近2万道,一次合格率达99.35%。
入行29年,王敏燕不仅练就了一手精湛的电焊、氩弧焊、管子管板自动焊技能,还开展了多项技术攻关,分别攻克了双相不锈钢、镍基合金、超级不锈钢、铬钼钢等多种特种材料的焊接技术难题。此外,王敏燕还根据自己积累的工作经验,总结出适合生产需要的管口焊接自动化工艺参数,极大地提高了管口焊接的劳动效率与焊接质量,实现管口焊接质量一次合格率达99.5%以上。
如今的王敏燕,除了从事焊接工作,也成为众多新人的“导师”。由她带出的10多名女徒弟,掌握了国内一流的管口焊接技术,她们焊接100余万道管口优质美观,经射线探伤检测,一次合格率达100%,这些人已成为管口焊接、换热管对接焊、管板自动焊和特种设备焊接的主力军。
从不了解、不喜欢到热爱,王敏燕说自己对焊工的熟悉花了29年的时间。29年前,19岁的王敏燕第一次穿上焊工服。一到下班,她总是迫不及待地脱下,“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是个焊工。”29年后,顶着“焊工大师”名号的王敏燕可以坦然地穿着焊工服行走在石化建安厂区内外的大街小巷,自豪地向别人展示自己的身份。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钻研,让她将一份平凡的工作变成自己“人生最坚定、最无悔的选择”。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