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华英雄 > 科学家 > 正文内容

蒋筑英 英年早逝留思考

2004年04月01日
 

  一首歌颂蒋筑英的诗

  你也许会说

  你毕生研究光探寻光的秘密

  以光照亮共和国绚丽的彩图

  你翻译英德法日俄五种文字

  却常为科研所的同仁甘尽义务

  蒋筑英,你并未离我们远去

  你的生命正在祖国事业中延续

  如果说你是平凡中的英雄

  不如说你是一粒种子落进沃土

  我听见风在歌唱云在飞驰

  浩浩乎神州一株株挺立的大树

  ――冰夫

  蒋筑英,是我国科技工作者的优秀代表。他一生奋斗不息,在光学研究领域取得了多项突破性成就,他旺盛的革命干劲和饱满的生活激情更令人感动。他因长期积劳成疾,英年早逝。党和政府给予他极高的评价,授予他“为科学事业献身的典范”荣誉称号。

  生平

  ■年仅26岁,便在同事们的帮助下建立了我国第一台光学传递函数测量装置,令日本学者惊奇不已

  ■当今人们能看到彩电的逼真图像,也有他的一份功劳

  ■在生命的最后四天里,他收拾了新建的试验室,修好院里被破坏的柏油路面,帮助同事家里修理下水道,又忍着腹部的疼痛替同事出差

  蒋筑英,1939年出生于杭州市一个旧职员家庭。解放后,他曾和其他孩子一样在红旗下幸福地成长。1954年,他的父亲因历史问题被错判劳改入狱,年仅15岁的他承受了精神上和生活上的巨大压力。但他从不怨天尤人,仍努力学习以报答祖国,1956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他在北大期间,学好专业课的同时还掌握了英、俄、德、日、法五门外语。由于家庭困难,蒋筑英靠助学金完成了学业。“生育我者父母,教养我者党”是他的信条。大学期间十个寒暑假,他有八个是在图书馆度过的。1962年大学毕业前夕,母亲来信催他回上海或杭州工作。蒋筑英理解母亲的苦衷,却也知道中国最大的光学基地和最著名的光学科学家都在东北。他写信说服了母亲,来到长春,成为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著名光学科学家王大珩的研究生。

  导师王大珩很快看出,自己这个学生质朴、正直、勤奋,并判定他是块璞玉,经过雕琢必然会放出奇光异彩。根据导师的指点,蒋筑英选定了光学传递函数这一开创性研究课题。1965年,他年仅26岁,便在同事们的帮助下建立了我国第一台光学传递函数测量装置,令日本学者大为惊奇不已。此后,他又在光学传递函数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重要成就,先后解决了国产镜头研制工作中的一些关键技术难题。70年代,我国彩色电视的复原技术十分落后,导致颜色失真严重。蒋筑英就与导师王大珩一起攻关,提出了彩色复原质量问题的新方案,最后攻破了这一技术难关,使人们得以看到图像清晰、色彩逼真的彩色电视。

  蒋筑英一生坎坷,因家庭出身一直解决不了入党问题,但他丝毫没有动摇对党的坚定信念,没有改变对祖国的一片赤子之心。他常说:“一个人的生命是短促的,但党的事业是永存的。”在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的二十年里,他从一名学生成长为一名副研究员,一直无怨无悔、勤勤恳恳地工作。他虽无一官半职,却十分关心群众的疾苦,被称为“不管部长”。1982年6月,在蒋筑英生命的最后四天里,他收拾了新建的试验室,修好院里被破坏的柏油路面,帮助同事家里修理下水道,又忍着腹部的疼痛到成都替一位家有急事的同事出差。飞抵成都的当晚,他就召集验收组的人员开会直到深夜11时。次日一大早,他换乘两次公共汽车,步行了三段路程到达某工厂,忍着病痛开展工作。6月14日深夜,他因腹痛难忍被送进医院。医生诊断他长期积劳成疾,患有化脓性胆管炎、败血病、急性肺水肿等多种疾病。因抢救无效,他于6月15日下午5时3分去世,终年43岁。

  蒋筑英一生最大的愿望,是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他生前一再向党组织提出申请,去世前不久所里已批准他填写了《入党志愿书》。他去世后,中共吉林省委根据他生前的表现和愿望,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经长春市人民政府批准,其骨灰盒安放在革命公墓。

  背景

  ■我国著名光学专家母国光在唁函中说:这样一位我们寄以极大希望的同志去世,是中国光学界的重大损失。

  ■他的英年早逝引起社会对知识分子待遇问题的重视,一些领导人呼吁真正落实知识分子政策

  蒋筑英是我国在五六十年代培养出来的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他把科学态度和献身精神融于一身,是精神文明的典范。他虽然生前未被批准入党,家庭也受过错误的冲击,却从新旧中国两重天的巨大变化中,看到了共产党领导的事业是国家的希望,个人也愿为祖国富强、为科技现代化奋斗不息。作为中国光学界一位颇有影响的中年科学家,他用自己的生命和热血谱写了一曲当代知识分子的奉献之歌。正如人们在给他的挽联上所写的―――“坚持马列,光明磊落,忘我工作,对祖国无限忠诚;刻苦钻研,才华横溢,不计名利,为四化鞠躬尽粹。”我国著名光学专家母国光在唁函中也说:“这样一位我们寄以极大希望的同志去世,是中国光学界的重大损失。”

  蒋筑英去世前几年能在科技事业上大展身手,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大环境下得以实现的。他的英年早逝,更引起了社会上重视对知识分子的待遇问题。他去世后,聂荣臻、方毅、胡乔木等领导同志先后发表文章,呼吁各级部门要彻底肃清“左”的影响,真正落实知识分子政策,从生活上切实关心他们,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故事

  ■翻译外文资料时,遇到对别人有用的资料,他常常另纸译出无偿提供

  ■第一次出国,他用积攒的外汇给所里买了一台英文打字机、一部录音机、二十台电子计算器和一些光学器材,自己只买了一台黑白电视机

  蒋筑英不仅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出众的才华,还具有高尚无私的襟怀。翻译外文资料时,遇到对别人有用的资料,他常常另纸译出,誊写清楚后送给研究有关课题的同志。仅四室的同志就收到过他送上门的译文资料九篇。为方便大家查阅资料,他跑到图书馆主动帮助编书目,又到情报室帮助编辑了《光学设计与检验》资料索引。他还把自己多年积累的大量文献卡片送给情报室,供大家查阅资料时使用;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光学资料不好查找,他设计了一个书目编排方案寄去。对一些宝贵的资料,只要是别人有求于他,他立即慷慨地贡献出来。

  在生活中,蒋筑英也总是无私地帮助别人。妻子曾说他“什么活儿你都揽,谁的事儿你都管,吃饭走路你都嫌浪费时间”,却惟独没有时间关心一下自己的身体。腹痛难忍时,妻子让他上医院,他也总是一推再推。

  蒋筑英性格直率,不善于说大话。他把对祖国、对党的爱都融入到自己的工作中。他总是急国家之所急,有一次,吉林省一些部门进口了一批光学器材,商检部门请他帮助检验产品质量。他和同志们用自己设计制造的测量装置对进口镜头仔细进行检查,发现这批锃光瓦亮的洋玩意儿质量上存在严重问题,便写出详细的书面报告交由有关部门去交涉。外商看了蒋筑英提供的检查报告后,连称“中国人有内行”。这不但使国家免遭十几万元的经济损失,也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和荣誉。蒋筑英所在的研究所筹建光学传递函数测量试验室,他提出只进口几部主要的仪器设备,其余由自己制造。仅此一项就为国家节省资金十多万元。

  改革开放后,蒋筑英曾两次出国。1979年在德国进修时,他用省吃俭用积攒的外汇给所里买了一台英文打字机、一部录音机、二十台电子计算器和一些光学器材,自己只买了一台黑白电视机。1981年第二次出国时,他自带了一大包四川榨菜,决心从自己口里抠出更多的外汇,给所里增添更多的光学器材。在荣誉和待遇面前,蒋筑英总是一推再推。1979年所里根据他的才能和贡献,决定晋升他为副研究员,但他却让给了一些老同志。直到1982年所里又一次推荐他时,他才接受。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蒋筑英 英年早逝留思考” 的相关文章

杨振宁和我

    在人生成功的过程中,须具有三种因素:(1)天才:学问方面,天才成分占得多。有无发明与创作是不止以得多少分数,几年毕业所能达成的。(2)努力:道德方面,努力成分占得多。每个人都有他所应做的事,做到尽善尽美就是成功。(3)命:事业方面,命或机会成分占得...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朱棣文

    捕风捉影难矣,捕捉以每小时4000公里速度运动的原子更难。然而,有位华人能耐大,他制服了原子,也因此捧走了 1997年诺贝尔物理奖的桂冠。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坦福大学物理系有座很不起眼的小楼,便是这样一个藏龙卧虎之地...

肖志国:让中华之“光”闪亮

                我们缺少科学家吗?不缺,我们缺少企业家吗?也不缺,我们缺少的是什么?我们缺少的是科学家型的企业家,企业家型的科学家。肖志国就是这样的科学家,也是这样的企业家       在中国,有为数众多的科研院所,有为数众多的科研人员,还有数不胜数的高水平科...

中国科学防疫第一人――伍连德

      上个世纪初年的1910年秋冬,一场来势凶猛的鼠疫袭击我国东北,三个多月时间即从边境小城满洲里传进关内,很快京师、济南、烟台都发生了疫情。时值清朝末年,国力衰微,不要说少医无药,就连地方官员中也很少有人具有起码的防疫常识。东北地区还有日、俄帝国主义势力割据,形势万分危急。此...

王涛:创业路上涛声依旧

      她用的办公桌只有不到1米宽,上面放着双黄连口服液和另外两个小药瓶。计算机靠的那面墙上,挂着一张江泽民总书记和她握手的照片。坐在办公桌前,抬头可以看到朱�F基总理和她亲切交谈时的合影。     靠自己对中国科技事业的贡献,她登上了中国科技奖励的最高一级,受到了党和...

TCL集团股份制改造 李东生不给自己留退路

    在企业界和新闻界知情人士的眼里,TCL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李东生是个性情温和内敛的人,与北派企业家的代表倪润峰、张瑞敏的霸气形成鲜明的对比。   企业家的个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个性,影响企业的运作模式。从好的方面看,李东生温和内敛的个性给TCL带来了几方面的良性影响。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