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带头人的平民路线
然而,回国后,他放弃了自己在国外的研究方向,转而领导一批人“做中国人能接受并用得起的”计算机。这一方面缘于中科院“面向国民经济建设”的科研导向,另一方面缘于他个人对计算机技术发展和中国社会全面的思考。
他告诉记者,每年国家法定的长假是他最舒心的一段时光,利用这段时间,他可以暂时抛开研究所的业务工作,静心看一些关于社会人文方面的书籍。从中国古代的诸子百家到西方现代哲学流派,从历史学、社会学到经济学、政治学,他无一不涉猎。他不但十分崇敬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的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等,而且欣赏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对中国社会有深刻认识的一批思想家和学问家,如鲁迅、梁漱冥、钱穆、冯友兰等。他的“中国信息技术发展应走平民化道路”的观点显然也是他对目前中国社会整个环境进行分析与判断的结果。
做这样的判断,也是他身为中科院计算所所长的最大课题和难题。因为,中科院计算所不仅要在跨国公司已经瓜分的市场中分一杯羹,还要有所超越,方能求得生存与发展,这谈何容易?
不仅如此,他从另一个角度看到的是中国科研人员如何才能体现自己价值的问题。最近他在计算所内部刊物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指出,“我国创造单位GDP所需的R&D人员是日本的3.68倍,所需科学家与工程师人数是美国的4.48倍。这说明以对GDP的贡献来衡量,4~5个中国科研人员才能顶一个美国科研人员。为什么我们的人均贡献率低,从分析我们身边发生的科研活动应当能找到答案。最突出的问题是我们最关心的不是科研的‘产出’会对GDP增长有多大影响(对综合国力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也可通过GDP反映出来),而是如何能申请到大笔科研经费。也就是说,我国的科研人员关心‘进’重于关心‘出’”。
作为科学家,他看到了学科发展的方向;作为所长,他看到了存在于科技界的普遍性社会问题。虽然他说,“我很平常,很普通。电视台在做介绍我的节目时,把我放在人流如潮的画面中走过来,取名‘他从人群中走来’”,但他的思想语言却十分犀利。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