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华英雄 > 科学家 > 正文内容

郭光灿:另辟蹊径 独树一帜

2004年08月28日
科学之路有时很像一句俗语“条条道路通罗马”,即用科学方法解决某一问题时,会有多条途径。中国科技大学的郭光灿院士是位很善于开辟另一条路径的人,他在接受采访时说,他与学生研究“量子编码”和“量子概率克隆”这两项在国际量子信息界产生了很大影响的成果中,都因走出另一条路线,最终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获得成功。
  他说,运用量子力学原理制成的量子系统,由于环境干扰严重,运行时其相干性十分脆弱,容易被破坏。这种消相干问题若不能解决,量子计算机等量子系统造福于人类的理想将永远是海市蜃楼。因而,有人研究出纠错码,试图解决这一问题。
  为了更好地解决有效保持量子相干性的问题,他和学生在研究中发现,在某种所谓集体消相干的特定环境下,存在特殊的量子状态,可以稳定地保持量子相干性,即使环境不断地干扰它,它都是如此。他与学生一直在理论上证明,运用这种特殊的量子态可以确保量子计算机可靠地运行,这就是他们所谓量子避错编码。他们论证的这个原理,近年来不仅被国际上的有关研究人员广泛引用推广,而且已被实验所证实。
  据介绍,目前科学界关于量子相干性问题的解决途径共有3种方式,分别运用不同原理发明了纠错、避错和防错3种不同类型的编码,郭光灿院士和学生所找到的就是其中的避错码。中国科学界因他们所获得的成果在国际量子科学界享有良好声誉。
  在他们随后开展的“量子概率克隆”研究中,由于量子信息是不可克隆的,可用于设置具有最高保密性的密码。因为这样的密码不会被窃听,也不会被破译,世界各国都将其列入重要研究之中。然而,怎样既不违背不克隆定理又能提取信息呢?郭光灿院士和学生们一道提出了概率克隆的理念,即每次克隆不一定成功,但一旦克隆成功则100%精确。他和学生不仅在理论上证实了这一方法的可行,而且后来在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支持下,开展了实验研究,把这一理论变成了现实。他由此走在了国际量子信息研究的前列,并多次被邀请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做报告。
  可谁能料想开展如此前沿研究的科学家,坐了近20年的冷板凳?
  郭光灿院士说,在1998年之前,他的研究工作开展得非常困难,那时中科院没有创新工程,研究经费很少,在香山科学会议上,国内学术界关于开展量子信息研究的课题争论很大,甚至没有几个人参加会议。中科院创新工程实施后,中科院高技术局坚定地支持了他的科研课题,当时有人说桂文庄局长“把宝压在郭光灿身上,风险系数太高了”,没料他真看准了。否则,郭光灿和他的学生最多只能做些理论探讨。
  为此,郭光灿院士深有感触地说,一个好的管理者会有很强的洞察力,很有远见,会在关键时发挥作用。
  当记者问“您被冷落时是否打过退堂鼓”时,郭光灿院士肯定地说,“没有。因为量子信息研究在国际上刚刚起步,只要精选有分量的课题深入研究,一定会产生影响,一定能出成果。”
  20多年以来,为了选取有分量的课题,郭光灿院士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经常在实验室召开“神仙会”,请大家一起谈感觉,论证有把握成功的课题,一旦确定主攻方向,立即调人集中去做。
  不仅科研如此,郭光灿院士告诉记者,他还把另辟蹊径的科研理念运用于实验室的建设、管理和发展方面,以便后继有人。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郭光灿:另辟蹊径 独树一帜” 的相关文章

沈 括

     沈括(1031―10 95年),字存中,浙江钱塘县(今杭州市)人。其父沈周官至太常寺少卿,分司南京。21岁那年,父亲病故,按照规定,沈括承袭父荫,当了海州沭阳县主簿(县令助手)。和父亲相比,沈括不那么循规蹈距,他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希望能有所作为。  在沭阳境内有条冰水河,因年久失修...

杨振宁和我

    在人生成功的过程中,须具有三种因素:(1)天才:学问方面,天才成分占得多。有无发明与创作是不止以得多少分数,几年毕业所能达成的。(2)努力:道德方面,努力成分占得多。每个人都有他所应做的事,做到尽善尽美就是成功。(3)命:事业方面,命或机会成分占得...

李方华:一生一世物理情

    物理的魅力,曾经牵动着一个17岁小姑娘的心,也就是从那时起,李方华步入了这一由男性主宰的世界……     李方华从不奢望八小时外的潇洒,站在家庭生活与科学研究的十字路口,她硬是探究了一套自己的“简单哲学”……   2003年2月27日,儒雅气息十足的李方华...

路甬祥:科技创新与小康社会

    在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上,全国人大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应邀作了题为“科技创新与小康社会”的大会主题报告,全文如下: 一、时代与形势 客观、科学和全面地认识和判断形势,是明确发展战略、目标和方向的基础。纵观当今世界,正...

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

    说到中国地质科学的发展和地质科学所取得的成就,就不能不想到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   李四光出生于中华民族遭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双重压迫而处于内忧外患、灾难深重的年代。为了民族振兴和国家强盛,李四光东渡日本、远去英国求学。求学归来后,他拒绝外国高薪聘请的优厚待遇,毅然回到祖...

最高科技奖获得者金怡濂

  2003年2月28日,又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国家主席江泽民亲手把第三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颁发给金怡濂院士。金院士是我国高性能计算研制领域的杰出科学家,现任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获此殊荣,不仅是对金怡濂本人半个世纪以来贡献与成绩的极大肯定,更是对整个巨型机战线的最高褒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