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华英雄 > 科学家 > 正文内容

钱永健靠钱学森获诺贝尔奖?

2009年10月31日
   

2008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之一钱永健教授,引起华人世界的广泛关注。钱永健引起华人关注的原因,不仅仅在于他是第七位获此殊荣的华裔化学家,而且因为他是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堂侄。

钱永健的获奖,是“基因”的遗传,还是钱学森的帮助?

这样的现象,在科学界比比皆是: 居里夫人的女儿是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非欧几何的创始人之一、匈牙利数学家亚・鲍耶的父亲是著名的数学教授。著名德国化学家本生教授的父亲是格廷根大学教授。我国化学史专家张子高教授的儿子张滂是有机化学教授。著名女物理学家谢希德教授的父亲则是原燕京大学物理系主任谢玉铭教授……��

有人把这种现象,称为“世袭”。甚至还有人以为,只有出生在科学家的家庭,长大了才容易当上教授,哀叹自己投错了胎――不是出生在科学家之家。��

科学能世袭吗?否,科学无世袭!��

世袭,也就是世代传袭,子孙坐享其成。在封建社会,皇位是世袭的,爱新觉罗・溥仪由于是醇亲王载沣的儿子,尽管只有三岁,乳臭未干,居然也当上了大清皇帝。在资本主义社会,尽管不叫世袭,但是百万富翁的子女是遗产的当然继承人,这继承实质上也是世袭。

科学的本质是革命的。在科学面前,人人平等。科学只承认奋斗,不承认世袭。不论出身豪门还是出身清贫,科学从不追究你的“家庭出身”,不讲究资历、祖籍,而只是考虑你是否真正作出了贡献。科学是铁面无私的“包公”,是正直、公平的。事实上,那些登上科学宝座的科学巨匠们,出身卑贱者远远多于出身高贵者,这充分说明了科学无世袭。��

当然,出生在科学家之家,从小便能接触科学、熟悉科学,耳濡目染,培养浓烈的科学兴趣,这确是有利的一面。然而,科学家的子女攀登科学高峰,依旧要靠他们自己的双脚,而无法坐父母的“直升飞机”不费吹灰之力踏上峰巅。��

以居里夫人的长女伊伦・居里为例。虽然母女俩都是诺贝尔奖获得者,而伊伦・居里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头衔绝不是母亲那里“世袭”得来的。伊伦・居里的丈夫约里奥・居里是法国一位普通工人的儿子。伊伦爱上了约里奥,是由于约里奥是一位忠于科学、刻苦攻关的青年。他俩在1926年结婚之后,把实验室当成了“公园”,把崎岖的攀登之路当成了“林荫道”,把夜晚当作白昼,把假日当作工作日。他们“使生活变成幻想,再把幻想化为现实”。他们的家常便饭是实验失败,他们的口头禅是“再来一次”。他们经过了千次失败,终于在1934年发现人工放射性,在科学上作出重大贡献。正因为这样,小居里夫妇于1935年双双荣获诺贝尔奖。如果说,小居里夫妇从居里夫妇那里继承了什么遗产的话,那就是继承了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遗产!��

另一个感人至深的事例是亚・鲍耶。他的父亲法・鲍耶是数学教授,从小就精心教育儿子学习数学。亚・鲍耶异常勤奋,果然不负父望,在数学上造诣颇深。然而,他在数学上的见解,却与父亲南辕北辙,背道而驰。亚・鲍耶21岁时,写出了著名数学论文《空间的绝对几何学》,指出了统治数学界达两千年之久的古希腊数学权威欧几里德的局限之外,创立了“非欧几何”。法・鲍耶深为恼怒,认为儿子触犯“权威”,不愿发表儿子的论文。后来,父子俩由于学术上的分歧,导致感情上的破裂。亚・鲍耶被迫背井离乡,搬到僻远的农村去住。他贫病交加,连妻子也因此离婚,结果孑然一身,离开人世。直到他死后八年,他的学说才得到世界公认。从这件事可以看出,亚・鲍耶在科学上创建奇勋,是由于他自己艰苦奋战,独树一帜,他父亲却成了他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尽管他们父子俩都是数学家,他们之间却一点也没有“世袭”的味儿。��

钱永健于1952年出生于纽约。在他出生前两年――1950年,钱学森就准备从美国回到中国。钱学森因此在美国遭到软禁。直到1955年,由于周恩来总理的亲自过问,指示中国驻波兰大使王炳南在中美大使级会谈中据理力争,设法营救钱学森回国,终于使钱学森回到中国。这时,在美国生长的钱永健不过三岁。钱永健靠着自己不懈的努力,成为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的化学及药理学两系的教授,成为美国科学院院士、医学院院士,成为诺贝尔奖金的获得者。

科学无世袭,说明科学最讲民主,摈弃一切因循守旧的框框。坐享其成,在科学上是行不通的。科学的勋章可以奖赏给任何一个人,不论你是初生之犊还是年已花甲,不论你是清贫子弟还是富家儿女,不论你是七尺男儿还是纤纤女子,不论你是自学自通还是学历高深,条件只有一个――用你的才智创立新学说,发明新技术。��

科学无世袭,科学的皇位人人可坐。努力呵,谁努力谁就可以摘取科学皇冠上的明珠!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钱永健靠钱学森获诺贝尔奖?” 的相关文章

“两弹”之星郭永怀

    1999年9 月18日,在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大会上,江泽民总书记饱含激情地说:“他们的英名和功绩,将永远与‘两弹一星’事业的丰功伟绩融为一体,记载在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上。”同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布决定,对23位“两弹一星功勋”予以表彰。在...

徐克俊:航天路上架桥人

      2003年10月15日下午,“神舟”五号正在地球轨道上作第五圈飞行,徐克俊离开欣喜的人群,满腹心事地乘车向北驶去。汽车停在东风烈士陵园大门前,徐克俊把军帽留在车上,独自一人走在前面,步履匆匆却并不坚实,甚至有些摇摆,毕竟年龄直奔六旬且40个小时未曾合眼了。司机紧随在他的身...

肖志国:让中华之“光”闪亮

                我们缺少科学家吗?不缺,我们缺少企业家吗?也不缺,我们缺少的是什么?我们缺少的是科学家型的企业家,企业家型的科学家。肖志国就是这样的科学家,也是这样的企业家       在中国,有为数众多的科研院所,有为数众多的科研人员,还有数不胜数的高水平科...

李方华:一生一世物理情

    物理的魅力,曾经牵动着一个17岁小姑娘的心,也就是从那时起,李方华步入了这一由男性主宰的世界……     李方华从不奢望八小时外的潇洒,站在家庭生活与科学研究的十字路口,她硬是探究了一套自己的“简单哲学”……   2003年2月27日,儒雅气息十足的李方华...

路甬祥:科技创新与小康社会

    在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上,全国人大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应邀作了题为“科技创新与小康社会”的大会主题报告,全文如下: 一、时代与形势 客观、科学和全面地认识和判断形势,是明确发展战略、目标和方向的基础。纵观当今世界,正...

TCL集团股份制改造 李东生不给自己留退路

    在企业界和新闻界知情人士的眼里,TCL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李东生是个性情温和内敛的人,与北派企业家的代表倪润峰、张瑞敏的霸气形成鲜明的对比。   企业家的个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个性,影响企业的运作模式。从好的方面看,李东生温和内敛的个性给TCL带来了几方面的良性影响。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