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华英雄 > 科学家 > 正文内容

成飞副总师为翼龙无人机研制出口做出重大贡献

2012年10月12日
  “作为国防科研工作者,爱国就是每一个数据,每一张图纸,我们必须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去实践‘航空报国、强军富民’的宗旨。”十八大代表、中航工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副所长兼副总设计师、国家863计划某重大项目专家组组长聂海涛,身上有一种很强的使命感,“如果国家民族需要的时候,我们研发的装备拉上去却顶不住,那就是对国家和民族的不负责任。”

参加工作26年以来,正是这种强烈的使命感,不断鞭策聂海涛在国防科研领域取得一个又一个重大突破,32岁就成为同行中最年轻的自然科学研究员,并被推荐为国家863计划某重大项目专家组责任专家,歼10飞机、枭龙飞机都留下了他汗水和智慧的结晶……

“没有强大的国防,就不会有安宁的发展环境。”聂海涛深刻地明白这个道理,从一名普通的设计员成长为研究所独当一面的科研领军人物,他将全部身心都投入到他热爱的事业中。甚至在因病手术后必须静养的日子里,他躺在病床上依然每天要询问自己所负责项目的各项进展情况,而术后仅一个月,他就执意前往条件艰苦的试验地点,面对家人和同事的反对,聂海涛说:“这是我们花了那么多心血一点一滴做起来的项目,我作为团队负责人能不去吗?”

在聂海涛和他的团队不断努力下,一个个项目从无到有,从研制起步到成功,在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长河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在国家863计划某重大项目中,面对横跨两大技术领域、没有范例可循的难关,聂海涛勇担重任,与项目团队一起创新探索高技术快速研发管理新模式,吸纳全国9个部门、100多家专业机构的力量,瞄准国际技术发展最前沿进行技术攻关,很快取得开创性的技术突破。项目最终取得圆满成功,为推动我国航空事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聂海涛在不断创新开拓的同时,还在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和中航工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的统一组织领导下,和项目团队一起开展了多型无人机研制工作,为我国高端无人机的研制以及整系统出口做出了突出贡献。翼龙无人机就是其中之一。因为贡献突出,聂海涛荣获国防科工局“军贸国际化开拓贡献奖”。

随着一个个项目取得成功,聂海涛所在的团队也由当初的8人发展到现在的上百人,这支队伍平均年龄只有30岁,年轻人比例大于三分之二。为了在团队中形成浓厚的创新氛围,聂海涛大力推行技术民主,倡导广开言路,鼓励年轻同志对新技术、新领域的探索要“大胆设想、敢于创新,不要受条条框框的限制”,同时还经常组织开展适度的竞争性活动以促进技术创新。

“我依然记得歼10飞机首飞时,我在机场激动得流下眼泪,那是中国两代航空人梦想的结晶。”聂海涛说,“中国的国防科研事业需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这些年轻人是未来的希望。”

为了更好地培养团队年轻人,聂海涛将给予他个人的奖励,拿出来在团队里设立一个基金,一个叫“伯乐奖”,奖励带徒弟的老同志;一个叫“骏马奖”,奖励年轻同志,鼓励老带新。不仅如此,聂海涛还大力推行让有能力的年轻人走上管理岗位,培养他们的大局观和独当一面的能力,在整个团队中打造富有活力的人才梯队建设。

在聂海涛的带领下,研究所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崭露头角,在各种项目中挑起大梁。聂海涛所带领的团队被上级机关评价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优秀人才队伍,他们是中国航空事业未来发展的宝贵财富。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成飞副总师为翼龙无人机研制出口做出重大贡献” 的相关文章

沈 括

     沈括(1031―10 95年),字存中,浙江钱塘县(今杭州市)人。其父沈周官至太常寺少卿,分司南京。21岁那年,父亲病故,按照规定,沈括承袭父荫,当了海州沭阳县主簿(县令助手)。和父亲相比,沈括不那么循规蹈距,他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希望能有所作为。  在沭阳境内有条冰水河,因年久失修...

“两弹”之星郭永怀

    1999年9 月18日,在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大会上,江泽民总书记饱含激情地说:“他们的英名和功绩,将永远与‘两弹一星’事业的丰功伟绩融为一体,记载在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上。”同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布决定,对23位“两弹一星功勋”予以表彰。在...

杨振宁和我

    在人生成功的过程中,须具有三种因素:(1)天才:学问方面,天才成分占得多。有无发明与创作是不止以得多少分数,几年毕业所能达成的。(2)努力:道德方面,努力成分占得多。每个人都有他所应做的事,做到尽善尽美就是成功。(3)命:事业方面,命或机会成分占得...

肖志国:让中华之“光”闪亮

                我们缺少科学家吗?不缺,我们缺少企业家吗?也不缺,我们缺少的是什么?我们缺少的是科学家型的企业家,企业家型的科学家。肖志国就是这样的科学家,也是这样的企业家       在中国,有为数众多的科研院所,有为数众多的科研人员,还有数不胜数的高水平科...

吴燕生和火箭一起“成长”

       今年40岁的中国火箭运载研究院院长吴燕生,是在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大院里出生长大的,并子承父业,青胜于蓝。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与火箭一起成长。  吴燕生与火箭的缘分,得从小谈起。  在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大院里出生长大的吴燕生年轻时本想离家远走高飞,回过头来却发现还...

喻名德:大漠酬志不言倦

          喻名德长期担负我国重大国防科研试验工程技术项目的研究、组织和指挥任务,先后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10余个奖项,1996年被授予专业技术少将军衔,成为我军国防科研试验领域的知名专家。       搞了几十年核技术研究的喻名德又要彻底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