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华英雄 > 科学家 > 正文内容

殷鸿福:倾心地学教育 初心成就“金钉子”

2019年01月03日
 

 

“一个社会中不可能每个人都成为英雄,但每个人都可以有一个正直、努力的人生,这样的人当沧海横流时,方显英雄本色。”这是83岁的殷鸿福院士对青年学子的勉励告诫,也是他六十余载地质勘探生涯的真实写照。

 

治学:矢志报国

受中学地理老师的启蒙,少年时代的殷鸿福便对地球奥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经常幻想,早在人类诞生之前,这颗星球是怎样的光景?1952年,好奇心的驱使下,17岁的殷鸿福考入了北京地质学院地质学专业,开始了他的地质勘探生涯。1956年5月,刚刚完成本科学业的他迫不及待投身到西北一线,他想亲自见证,那些潜藏在地底深处的化石古迹,到底记录了什么秘密。

不久,殷鸿福又回校深造,跟随我国著名古生物学家杨遵仪院士攻读古生物学研究生,从事三叠系地质学与双壳类和腹足类古生物学研究。在那个经费、设备、技术都受限制的年代,年轻的殷鸿福向当时权威标准“雷口坡组属于拉丁朝”发起挑战,把嘉陵江组的时代定为早三叠系,建立了贵州省三叠系生物地层框架。

1980年,殷鸿福赴美进修。进修期间,他的专业知识和治学精神获得美国学界认同,先后受邀赴耶鲁大学、纽约科学院等著名科研机构讲学。进修结束后,美国一家大型石油公司的研究部门向他发出邀请,许诺高薪,期望殷鸿福帮助他们进行石油勘探。“我是中国人,我的事业在中国。我要把我的知识献给祖国,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殷鸿福毫不犹豫地回国。

 

科研:求实创新

1961年,在取得硕士学位后,殷鸿福选择留校任教。他在北京地质学院的讲台上,一站就是57年。课堂之上,他手执教鞭,严谨、细致;科考路上,他带领学生奔波于崇山峻岭寻找上古时代遗迹,不知疲惫。“那年,我们跟着老师骑马在青藏高原科考。有些路段马都无法上去,只能跟着藏族向导徒手攀爬。老师腿上有旧伤,涉水的时候我提出背老师,但是殷老师却和队里的小伙子一起,卷起裤腿在雪水中穿行。”他的学生姚华舟回忆道。

凭着这股子“钉子精神”,殷鸿福带领团队实现了中国地质古生物学的重大突破。1986年,他提出了以牙形石的首次出现作为三叠系初始标志的观点,经过七年论战,他的观点被国际主流学界认可,并奠定了中国在该研究领域的领先地位。

作为一门古老学科,古生物学一直遵循传统研究方法,殷鸿福意识到,国内传统的地层学做法已经无法适应现实的需求,为了开拓局面,他带领国内研究团队开创了古生物地理学、生态地层学、生物成矿学等一系列分支学科,丰富了古生物学的研究领域,并提出完整的全新地球生物学学科体系。

 

育人:浇灌桃李 明目正心

虽然常年在外跋山涉水,但殷鸿福从未放松教书育人。即便年至耄耋,他依然坚持在全国各地开设免费科普讲座。在殷鸿福看来,越是基础扎实,越是能为以后的研究铺设道路。

每年九月,殷鸿福都会给地质专业的大一本科生上《普通地质学》这门课。许多本科生在听完殷鸿福院士的《普通地质学》后都这样评价,“他讲课十分严谨、细致,并且对学生特别热情”,“而且他的时间观念非常好,每次上课他总是会提前5到10分钟进教室”。

在做人德行上,殷鸿福更是以身作则。一件衣服穿很多年,经常骑着一辆旧自行车,往返于家庭、教室、实验室之间。虽然是院士,但他坚决不享受院士待遇。“钱够用就行,把钱留给更有需要的人。”他多次以不同方式捐资助学。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殷鸿福:倾心地学教育 初心成就“金钉子”” 的相关文章

杨振宁和我

    在人生成功的过程中,须具有三种因素:(1)天才:学问方面,天才成分占得多。有无发明与创作是不止以得多少分数,几年毕业所能达成的。(2)努力:道德方面,努力成分占得多。每个人都有他所应做的事,做到尽善尽美就是成功。(3)命:事业方面,命或机会成分占得...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朱棣文

    捕风捉影难矣,捕捉以每小时4000公里速度运动的原子更难。然而,有位华人能耐大,他制服了原子,也因此捧走了 1997年诺贝尔物理奖的桂冠。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坦福大学物理系有座很不起眼的小楼,便是这样一个藏龙卧虎之地...

喻名德:大漠酬志不言倦

          喻名德长期担负我国重大国防科研试验工程技术项目的研究、组织和指挥任务,先后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10余个奖项,1996年被授予专业技术少将军衔,成为我军国防科研试验领域的知名专家。       搞了几十年核技术研究的喻名德又要彻底转...

王涛:创业路上涛声依旧

      她用的办公桌只有不到1米宽,上面放着双黄连口服液和另外两个小药瓶。计算机靠的那面墙上,挂着一张江泽民总书记和她握手的照片。坐在办公桌前,抬头可以看到朱�F基总理和她亲切交谈时的合影。     靠自己对中国科技事业的贡献,她登上了中国科技奖励的最高一级,受到了党和...

路甬祥:科技创新与小康社会

    在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上,全国人大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应邀作了题为“科技创新与小康社会”的大会主题报告,全文如下: 一、时代与形势 客观、科学和全面地认识和判断形势,是明确发展战略、目标和方向的基础。纵观当今世界,正...

美华人科学家李明定:基因研究领域独辟蹊径

    留学美国的中华学子人才辈出。在国际基因研究领域,一位新秀引起科学界的重视,美国福克斯电视台和其他媒体曾报道过这位华人科学家的事迹。他就是得克萨斯大学圣安东尼奥医学中心副教授李明定博士。   为“瘾君子”探索戒烟的新途径   目前全世界有10亿以上的吸烟者,每年有上千万人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