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华英雄 > 科学家 > 正文内容

丘成桐:中国需要更多一流本土数学家

2019年05月30日
   

“上世纪50年代,杨振宁、李政道获得诺贝尔奖,对我们这一代人是非常大的激励,觉得中国人也能出人头地。现在有第二个问题必须要突破,即是不是在中国本土培养的。”哈佛大学教授丘成桐在第七届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上表示,希望在中国的土地上培养出更多一流的数学家。

其实,这是丘成桐一贯的心愿。早在六年前的第五届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上,丘成桐就曾向《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从针对中学生的丘成桐中学数学奖到针对大学生的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再到针对华人学者的华人数学家大会上的晨兴数学奖,都是为了激励中国数学人才的培养。”

在丘成桐看来,数学研究是多姿多彩的,是非常有意义且很有前途的。有些纯数学,从表面上看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不大,但其实关系非常密切。比如,椭圆曲线是数论中很重要的内容,可以用在保密系统中,与信息安全有着密切的关系。

“科技的发展,如果单纯靠并购公司或学别人已经完成的工作,只会远远落后于科技发达国家。”丘成桐说,“因为科学技术最后10%的工作,一定需要很多基础科学在前面引导,而基础科学的基础就是数学。”

正如李克强总理日前在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考察时所说,数学是自然科学的皇冠,是其他科学研究的主要工具。

总理的这句话,让丘成桐感触颇深。他更加坚信:“只有数学学科很好地发展,才有可能成为科技强国和经济强国。”

丘成桐坦言,中国的数学发展跟美国、欧洲仍有一段距离。尽管近年来中国有一些年轻数学家的崛起,本土也培养出了一流的数学家,但是数量还太少。

他认为,这主要跟培养方法有关系。“现在中国的培养方法基本就是考试,而不是培养做学问的兴趣。相比之下,为了学问而做学问,是最好最快的培养人才的方法。”

此外,中国目前的人才培养机制也是丘成桐认为需要解决的问题。“体制上还有很多束缚,不能让研究员、教授放手去做。培育能够让科学家自由发展一流学科的环境,非常重要。”丘成桐表示,跟国外学者交流固然重要,让一流学者自由发挥、让青年学生接触到第一流的学者,也是不可或缺的。

他还特别提到,培养第一流的学生,教育应当贯穿中学、大学、研究生的全过程,一系列的培养都很重要,都要花时间。他举例说,日本有位研究数论的大数学家,在海外学成回国后,发现日本当时缺乏好的中学数学教育,于是花了十多年时间写了16本中学数学教科书。“可能中国的数学家未必会这么做,他们很少愿意花时间在中学生身上。”

“只有好的老师才能有好的学生。”丘成桐相信,先进的培养机制加上中国式的教育,十年左右的时间,中国本土可以培养出一批世界一流的数学家。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丘成桐:中国需要更多一流本土数学家” 的相关文章

蔡伦

      早在西汉(公元前206一公元25年)初就已有用废旧麻绳头和破布为原料制成的麻类植物纤维纸。1986年甘肃天水市放马滩西汉墓中出土绘有地图的麻纸,年代为文帝、景帝(公元前179一前141年)之时。1957年西安市灞桥也出土不晚于武帝(公元前14...

钱三强与何泽慧原子世界的科学家伴侣

    清华园的同班同学   1932年,旧中国的高校首次实行全国统考,清华大学物理系招生50余人,其中女生只有3人。原籍山西,在江苏苏州长大的何泽慧是班中年纪最小的女生。在这个班里,有一位出生在浙江绍兴,在北京长大的男生叫钱三强。根据学校餐厅用餐男女生搭配编席的规定,钱三...

徐克俊:航天路上架桥人

      2003年10月15日下午,“神舟”五号正在地球轨道上作第五圈飞行,徐克俊离开欣喜的人群,满腹心事地乘车向北驶去。汽车停在东风烈士陵园大门前,徐克俊把军帽留在车上,独自一人走在前面,步履匆匆却并不坚实,甚至有些摇摆,毕竟年龄直奔六旬且40个小时未曾合眼了。司机紧随在他的身...

真诚真情真本领――韩济生院士的“三为”人生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人们常常用这句话形容老骥伏枥者,但是通过采访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神经生理学教授韩济生,我更感到韩院士“希望在自己的余生为社会多做些事情”的平凡话语透着更多的真诚真情真本领。   为师  每年的盛夏,都是研究生答辩比较集中的季节...

叶笃正:大科学家的风范

      李崇银院士说:他是一个大科学家    采访叶笃正院士有一个感觉:你好像跟着他走过了一个世纪。    叶笃正,著名气象学家、中国大气科学和气象业务的奠基人之一。   1916年生,194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48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他是学术...

中国科学防疫第一人――伍连德

      上个世纪初年的1910年秋冬,一场来势凶猛的鼠疫袭击我国东北,三个多月时间即从边境小城满洲里传进关内,很快京师、济南、烟台都发生了疫情。时值清朝末年,国力衰微,不要说少医无药,就连地方官员中也很少有人具有起码的防疫常识。东北地区还有日、俄帝国主义势力割据,形势万分危急。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