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华英雄 > 科学家 > 正文内容

(先生之风)谢友柏:中国机械摩擦学事业的重要开拓者

2020年07月06日

 

 

谢友柏,著名机械设计及理论和摩擦学专家,1955年毕业于交大内燃机制造专业,后留校任教。1957年拥护中央决定,内迁西安,扎根西北从教近60年,坚持自力更生,力主科研与教学并重培养大学生,为学校机械工程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以及中国机械摩擦学事业发展做出卓越贡献。他与同仁率先在国际上提出转子轴承系统广义能量守恒原理,并在理论和实验上证明了“可倾瓦轴承”稳定性的非天然性,在国内最早完成了油膜刚度阻尼测量。还创新提出摩擦学(大)系统工程思想,建构了理论和方法框架,并应用于大型汽轮发电机组和高速透平机械转子轴承系统以及内燃机缸套活塞组件系统的摩擦学、动力学设计与安全运行,取得丰硕成果。1994年,谢友柏获选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2009年荣获“摩擦学最高成就奖”。

谢友柏累累硕果的取得,源自强国之使命和对科学真理的不懈进取。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面对国际科技封锁,强国唯有坚持自力更生,培养自主创新人才。为此,他始终坚持教学和科研并重、工程教育与工程实验结合,同一帮年轻教师克服重重艰难,从无到有亲手搭建实验平台,自主培养研究型人才。当时实验条件极其艰苦,谢友柏回忆道:“为造试验台,连一根电线,一个类螺丝钉都是磕磕碰碰地弄到的”。经过40多年共同努力,当初的研究小组已发展为享誉中外的研究所。原先简陋的试验台,已发展为该领域“最大的大学实验室”。围绕摩擦学之于工程科学的基础性作用,谢友柏做了大量研究,归纳了摩擦学行为的三个基本规律:系统依赖性、时间依赖性和不同学科行为的耦合,谢先生称之为“摩擦学的三条公理”。

上世纪90年代,谢友柏已入花甲之年,但深感设计学之于国家制造业的重要性,遂把研究重心转向设计科学领域。他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缺乏国际竞争力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创新设计力而非制造力,科学设计是现代制造业的灵魂。而设计过程的核心实际是一个知识获取的过程,新产品是新知识的物化。为此,他又精心筹划了以“创新思维与现代设计”为主题内容的大学通识教育课程。

回首西迁60年的教育成长历程,谢友柏认为,要成才,先要成人,要做一个有道德自觉的人,一个有为国为民前仆后继、自强不息精神的人。交大西迁后能干出那么些成绩,这种精神起了很关键的作用。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先生之风)谢友柏:中国机械摩擦学事业的重要开拓者” 的相关文章

蔡伦

      早在西汉(公元前206一公元25年)初就已有用废旧麻绳头和破布为原料制成的麻类植物纤维纸。1986年甘肃天水市放马滩西汉墓中出土绘有地图的麻纸,年代为文帝、景帝(公元前179一前141年)之时。1957年西安市灞桥也出土不晚于武帝(公元前14...

李时珍上山采药

    明世宗即位四十几年,尽情享乐,但是他又担心自己一天天衰老下去,有朝一日死掉,快活日子就过不下去。于是,他就千方百计寻找一种长生不老的药方。  公元1556年,朝廷下令各地官吏推荐名医。当时封在武昌的楚王,把正在王府里的医生李时珍荐给太医院。李时珍是蕲州(今湖北蕲春,蕲音qí)...

肖志国:让中华之“光”闪亮

                我们缺少科学家吗?不缺,我们缺少企业家吗?也不缺,我们缺少的是什么?我们缺少的是科学家型的企业家,企业家型的科学家。肖志国就是这样的科学家,也是这样的企业家       在中国,有为数众多的科研院所,有为数众多的科研人员,还有数不胜数的高水平科...

叶笃正:大科学家的风范

      李崇银院士说:他是一个大科学家    采访叶笃正院士有一个感觉:你好像跟着他走过了一个世纪。    叶笃正,著名气象学家、中国大气科学和气象业务的奠基人之一。   1916年生,194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48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他是学术...

喻名德:大漠酬志不言倦

          喻名德长期担负我国重大国防科研试验工程技术项目的研究、组织和指挥任务,先后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10余个奖项,1996年被授予专业技术少将军衔,成为我军国防科研试验领域的知名专家。       搞了几十年核技术研究的喻名德又要彻底转...

中国科学防疫第一人――伍连德

      上个世纪初年的1910年秋冬,一场来势凶猛的鼠疫袭击我国东北,三个多月时间即从边境小城满洲里传进关内,很快京师、济南、烟台都发生了疫情。时值清朝末年,国力衰微,不要说少医无药,就连地方官员中也很少有人具有起码的防疫常识。东北地区还有日、俄帝国主义势力割据,形势万分危急。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