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华英雄 > 科学家 > 正文内容

丁肇中:“一问三不知”的诺奖得主,却带领中国学生进军科技前沿

2021年11月14日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一个人被称作"一问三不知",大概率则意味着这是一个不学无术或者没有思想的人。但是凡事皆有例外,一问三不知者也可能是极具才华却又极其谦虚之人,就比如说1976年的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丁肇中。

尽管他本人在物理学研究方面拥有着极高的成就,同时也带领着自己的中国学生到达了科技前沿,但他却仍旧秉持严谨认真、虚心求教的态度面对工作中的每一次试验和生活中的每件小事。

 

有兴趣的学习才能换来成就

 

虽然丁肇中在物理研究领域获得了极其之高的成就,但事实上在最开始的时候,他所学习的专业是工程学而非物理。

在那个时候,工程学是很符合社会需求的,在毕业之后也比较容易找到稳定的工作。因此,丁肇中便听从父母建议,选择了工程学专业不是自己真正感兴趣的物理学专业进行学习。但在大学一年级结束之时,他的成绩并没有非常出众。

丁肇中本以为自己就将这样平淡地度过一生,但他的老师却慧眼识珠,看到这个孩子身上出众的物理学天赋。

于是向他提出建议,那就是转专业到物理学去,从事数学和物理学习与研究。老师的建议与丁肇中内心的想法恰巧相符。但母亲却觉得物理学研究过于虚无缥缈,想要做出些成绩是非常艰难的。

而且想要通过物理学专业养活自己,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并不支持他的想法。

不过也许是得到了老师的支持和肯定,这一次丁肇中坚定了自己的梦想,并且用这份坚定打动了母亲。大学二年级时,丁肇中开始了他的物理学习,也就此开启了他辉煌灿烂的一生。

丁肇中的经历便是一个很好的证明,那就是如果他并没有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也许只会做一个普通的工程师,平淡一生。但是在他选择了自己真正感兴趣的物理学专业后,却成就了普通人所不能企及的辉煌。

 

"一问三不知"的物理学家

 

说到物理学家,人们都会忍不住心生敬意,毕竟拥有这样称号的人物必然是个学识渊博、思维敏捷、眼界开阔之人,因此也很难将"一问三不知"和他联系在一起。

丁肇中却是这两种身份的结合体,但这两种看似背道而驰的气质,却在他身上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不仅不显得矛盾,反而更显和谐。

丁肇中之所以会给人这样的感觉,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他并不是一个不学无术之人。

对于任何涉及到他熟知领域内的问题,他都可以给予相应的答案,用其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实验经验解答疑惑、传授新知,让人折服于他的儒雅与博学之下。

但是如果这个问题超越了他熟悉的领域,他也会非常坦然地用"不知道"来回答,并不会因为自己是一个所谓的大物理学家而不懂装懂。就比如在某一次和学生进行问题讨论的过程中,面对学生的提问和探究,丁肇中在短短20分钟之内便说出了五个"不知道",态度极为自若坦然,并无任何局促不安或尴尬茫然。

这让很多人都感觉到诧异。因为在一些人的观念中,作为专家、教授级别的人物,说出"不知道"三个字便是对自己身份和地位的一种折辱。很多人都会为了保住自己的面子或者维持自己的所谓人设,即便是面对不熟知的问题也要大谈特谈,用夸张的语言掩盖自己的不足,不愿意将自己的薄弱之处暴露在公众面前。

但是在丁肇中看来,坦荡做人要比面子身份更为重要。大胆地承认自己的无知并不是丢脸的事情,但是用谎言掩盖自己的无知才是最为招人笑话、落人话柄的事情。

从这里便不难看出,丁肇中是一个极为严谨诚实之人。也正是因为他拥有这样一种愿意承认自己无知的态度,才能够帮助他在研究领域进行无尽的探索,从而拥有如此辉煌的成就。

 

美国籍,中国心

 

虽然丁肇中的国籍是美国籍,但他却拥有着一颗极为赤诚的中国心。说起丁肇中美国籍的由来,还有这样一段趣事。丁肇中的母亲王隽英是一名心理学教授,怀孕之时正在美国进行访学和交流,并计划在即将临盆的时候回到中国待产。

没想到的是,丁肇中想要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想法比较着急,所以母亲在回国前夕意外早产,丁肇中也就此拥有了美国籍。

不过,国籍并不能影响一个人的爱国之心。虽然丁肇中名义上是美国人,但他从小接受到的是中国的传统教育,所以骨子对祖国的热爱丝毫不少于中国籍的人士。这一点在他获得诺贝尔奖后,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按照规定,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上台领奖、发布感言时都应当使用英语。但丁肇中却认为自己作为一名中国人,在进行这种演讲时一定要使用中文。

丁肇中的这种坚持让主办方很是为难,美国驻瑞典大使馆的工作人员还多次上门劝说,希望他能够放弃这样的念头,但是丁肇中对此并没有退让半步。

面对这样一位卓有成就、享有威望的物理学家,主办方也只能就此妥协。因此,丁肇中便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使用中文进行诺贝尔奖获奖演讲的人。这不仅是诺贝尔奖历史上的一个创举,同时也是中国在世界科研领域的新开始。

如今,丁肇中虽然已经是一位年过八旬的老人,但他依旧在物理学科研第一线奋战。他曾经说过,希望在自己还能工作的时候,为中国培养更多的人才。

事实上,他也做到了这一点。在他的科研生活中,经常会和中国的物理学家进行交流和讨论,并且给予优秀的中国青年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加入到自己的科研团队中。

这不仅是对年轻人们的一种锻炼、一种认可,更是丁肇中想要为祖国在物理学研究领域培养更多优秀人才的殷切希望。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丁肇中:“一问三不知”的诺奖得主,却带领中国学生进军科技前沿” 的相关文章

吴燕生和火箭一起“成长”

       今年40岁的中国火箭运载研究院院长吴燕生,是在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大院里出生长大的,并子承父业,青胜于蓝。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与火箭一起成长。  吴燕生与火箭的缘分,得从小谈起。  在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大院里出生长大的吴燕生年轻时本想离家远走高飞,回过头来却发现还...

叶笃正:大科学家的风范

      李崇银院士说:他是一个大科学家    采访叶笃正院士有一个感觉:你好像跟着他走过了一个世纪。    叶笃正,著名气象学家、中国大气科学和气象业务的奠基人之一。   1916年生,194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48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他是学术...

雷凡培:太空展示中国

      “长征二号 F火箭刚刚完成了‘神舟’四号飞船的发射,而后它又发射了一位‘十大杰出青年’,并于今晚成功回落到地球,回落到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在1月9日晚第13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颁奖晚会上,随着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幽默风趣的话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院长雷凡...

路甬祥:科技创新与小康社会

    在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上,全国人大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应邀作了题为“科技创新与小康社会”的大会主题报告,全文如下: 一、时代与形势 客观、科学和全面地认识和判断形势,是明确发展战略、目标和方向的基础。纵观当今世界,正...

科技界使命重大而神圣

    各位代表、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共聚一堂,共同迎来了新世纪我国科技界的一次盛会�D�D�D首届中国科学家论坛的隆重召开。这次论坛,得到了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论坛组委会,向参加本次论坛的各位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向给予大会热情支持的各...

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

    说到中国地质科学的发展和地质科学所取得的成就,就不能不想到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   李四光出生于中华民族遭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双重压迫而处于内忧外患、灾难深重的年代。为了民族振兴和国家强盛,李四光东渡日本、远去英国求学。求学归来后,他拒绝外国高薪聘请的优厚待遇,毅然回到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