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华英雄 > 科学家 > 正文内容

西南联大之吴大猷与阮冠世的无悔爱情

2022年07月27日
 

 

谁也不知道,这位捡牛骨头为妻子熬汤治病破衣烂衫的人,是一位世界级的物理学家。

给妻子熬完骨头汤的吴大猷,又站在讲台上,饥肠辘辘地给学生讲原子振动和光谱。

吴大猷,培养出三位物理学诺贝尔奖的著名物理学家。

1925年吴大猷考入南开大学物理系,师从物理名师饶毓泰。四年级时,吴大猷认识了刚入学的阮冠世。阮冠世天生丽质,聪颖过人,令吴大猷一见钟情。不久学校聘吴大猷给一年级上实验课,他成了阮冠世的老师。一天他写条子约她相会,她欣然赴约。从此炽烈缠绵、忠贞不渝的爱情之火便燃烧起来。

吴大猷毕业留校任教。这时阮冠世被诊断出患有肺病。吴大猷想起在老家母亲常做的一种广东民间滋补品――隔水文火炖牛肉汤,便到菜市场买瘦牛肉,炖好后托工友送到女生宿舍。

阮冠世样样都好,惟独身体欠佳。亲朋好友一再劝吴大猷三思而行,爱护他的师长也担心他事业前途受影响。连阮冠世都怕自己会拖累才华出众的大猷,曾含泪提出分手。面对关心自己的亲朋好友和师长,吴大猷一再表示:“生活里如果没有她,我就不会幸福!”

1931年吴大猷获奖学金赴美留学,阮冠世与他同行,两人共用一份奖学金。她经常生病,医药费是一笔很大开支。当时美国经济大萧条,想找份工作十分困难。吴大猷为了一份工作,一连干了三天,没合一下眼,三天下来共挣了15块美元。

到了假期,同学们有的去避暑,有的去旅游,只有吴大猷仍得打工。不过身边温柔体贴的阮冠世不时给他抚慰和鼓励,他觉得比谁都幸福,快乐。

吴大猷获博士学位后,北京大学发来聘书。而此时阮冠世因病住在纽约郊区疗养院,吴大猷想接她一起回国,但医生不允许她出院。未能如期走,吴大猷只好将阮冠世留下疗养,自己先走。吴大猷从故乡把寡母带到了北平。在北大工作出色,回家与母亲相伴也很愉悦,只是心里非常牵挂远在大洋彼岸病中的阮冠世。他向母亲约略说了自己的女友,但没提她的病。母亲听后很高兴,相信儿子的眼光。她也非常盼望未来儿媳尽快回国,好早日完婚。

吴大猷走后,阮冠世在疗养院再也呆不下去了,病情稍好就拖着病弱之躯独自回国。因长途旅行劳累过度,患了肋膜炎,高烧不退,住进医院,缠绵病榻几乎一年。

吴大猷在工作之余便是跑医院。母亲这时才发现未来儿媳原来如此体弱多病!阮冠世初愈回家休养。家中兄弟姐妹众多,父母年迈,养病条件不是很好。吴大猷想给她更多的爱护。于是向病床上的阮冠世求婚,同时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母亲,说女友患的是肺病,这种病不能生育,但他俩深深相爱……

母亲惊呆了!她20多岁丧夫,全部希望寄托在这个独生子身上。如今要娶一个不能生育的儿媳,断了吴家的烟火,怎对得起早逝的丈夫和祖先啊!

同事师长劝吴大猷,说他前程远大,要慎重对待婚姻大事。而他说:“我爱她不是一朝一夕了。我所憧憬的未来都是和她在一起的未来。生活里如果没有她,再大的功名对我来说又有什么幸福可言?我要好好照顾她,而结婚是我今生能够照顾她的惟一方式。”这是吴大猷的爱情宣言。

大家听了这番掷地有声的话无不为之动容,连坚持反对态度的母亲也只得让步了。经过8年苦恋,有情人终成眷属。

新婚燕尔,阮冠世仍发低烧,一直卧床,半年后才能下地活动。此时吴大猷的事业如日中天。然而平静美满的生活突然被“七七事变”所粉碎。清华、北大、南开三校师生集中到长沙。吴大猷上路了,母亲和妻子留在天津亲戚家。

吴大猷和同事乘坐开往香港的轮船,因晕船到青岛便下船了。到达青岛不久,只见又一艘来自天津的船进港,他从下船的旅客中突然发现了她!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原来自他走后,阮冠世不听家人劝阻,执意上路寻夫。也许是她的忠贞感动了上苍,在茫茫人海中奇迹般相遇,两人不禁喜极而泣。历尽艰辛终于抵达长沙。三校在长沙组成临时大学,后迁往昆明,改名西南联大。这期间吴大猷撰写了第一部专著,这是献给她的。

北大在距城郊约6公里的岗头村盖了简易房为躲空袭用,大家住到那里,每天到校上课往返需两小时。一天吴大猷从岗头村搭一辆马车去上课,下坡时马忽然惊了。他被甩下车,昏倒路边,摔成脑震荡,在床上躺了一个月。

吴大猷受伤苦坏了阮冠世,见丈夫终日昏昏沉沉,既害怕,又担忧,而且劳累不堪。吴大猷稍好,阮冠世便倒下。她躺在床上浑身出虚汗,脉搏微弱,心慌。医生只能给她注射葡萄糖和盐水。她已经不能坐起,每天靠用玻璃管吸吮牛奶和橘汁来维持生命。吴大猷一刻不停地为她擦汗,换衣裳,把湿衣服烘干。

梅贻琦校长和总务长来看望。见她病入膏肓,两人脸色严峻,相对无语。临走时梅校长对吴大猷说:“如有什么需要,可用我的小汽车。”次日北大办事处派来一名职工,看来是准备帮助料理后事的。然而她没有抛下他,她还活着。后来借到一笔钱,吴大猷才将阮冠世送进医院。阮冠世一度昏迷,吴大猷就伏在床边轻轻呼唤。过了几个月阮冠世奇迹般脱离危险。出院时他俩已一贫如洗。出院后她仍需卧床。吴大猷既要上课搞研究,还得照料阮冠世,干家务活儿。每天提着菜篮进课堂,下课后拿着篮子去菜市场。买不起牛肉,吴大猷就化妆一下,捡些牛骨头回家为病妻熬汤。

谁也不知道,这位捡牛骨头为妻子熬汤治病破衣烂衫的人,是一位世界级的物理学家。

给妻子熬完骨头汤的吴大猷,又站在讲台上,饥肠辘辘地给学生讲原子振动和光谱。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西南联大之吴大猷与阮冠世的无悔爱情” 的相关文章

钱三强与何泽慧原子世界的科学家伴侣

    清华园的同班同学   1932年,旧中国的高校首次实行全国统考,清华大学物理系招生50余人,其中女生只有3人。原籍山西,在江苏苏州长大的何泽慧是班中年纪最小的女生。在这个班里,有一位出生在浙江绍兴,在北京长大的男生叫钱三强。根据学校餐厅用餐男女生搭配编席的规定,钱三...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朱棣文

    捕风捉影难矣,捕捉以每小时4000公里速度运动的原子更难。然而,有位华人能耐大,他制服了原子,也因此捧走了 1997年诺贝尔物理奖的桂冠。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坦福大学物理系有座很不起眼的小楼,便是这样一个藏龙卧虎之地...

徐克俊:航天路上架桥人

      2003年10月15日下午,“神舟”五号正在地球轨道上作第五圈飞行,徐克俊离开欣喜的人群,满腹心事地乘车向北驶去。汽车停在东风烈士陵园大门前,徐克俊把军帽留在车上,独自一人走在前面,步履匆匆却并不坚实,甚至有些摇摆,毕竟年龄直奔六旬且40个小时未曾合眼了。司机紧随在他的身...

最高科技奖获得者金怡濂

  2003年2月28日,又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国家主席江泽民亲手把第三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颁发给金怡濂院士。金院士是我国高性能计算研制领域的杰出科学家,现任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获此殊荣,不仅是对金怡濂本人半个世纪以来贡献与成绩的极大肯定,更是对整个巨型机战线的最高褒奖。...

王选:大的成功需要时间积累

    “我能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国家支持、团队合作的结果,是20多年来坚持不懈的结果。这也说明任何大的成功,都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从江泽民总书记手中接过获奖证书,王选感慨万千。   “20多年来,我一共有10个梦想”。如今,10个梦想中有5个梦想已经实现了,其中第一个就是“...

记中国的原子弹科学家

    1964年10月16日,这是一个永载中国史册的日子。当天下午3时(北京时间),新疆罗布泊上空的一声巨响,宣布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这次相当于几万吨TNT炸药威力的核炸弹产生的地震波,绕地球转了好几圈,以至远在万里之外的国际权威――瑞典乌普萨拉大学观测台也测到了它的存在。...